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柳宗元与永州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建国 《船山学刊》2003,(3):109-111
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为永州司马,足足十年。他一生共创作作品600余篇(首),有490余篇(首)是在永州完成的,包括其名作《非国语》、《天说》、《封建论》、《永州八记》。可以说,永州十年奠定了柳宗元在我国古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永州造就了柳宗元,柳宗元推动了永州文化的繁荣。在永州文化史上,柳宗元是一座无法逾越的丰碑,他对千余年永州文化的形成、发展和承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柳宗元是永州地域文化兴起的代表人物永州地处湘、桂、粤交界,潇湘两水在此汇流,早在旧石器时代,在永州广袤的土地上就有人类活动的踪…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在永州的家国情怀与爱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锦全 《船山学刊》2003,(2):135-138
柳宗元被贬谪到永州十年。由于接近群众,故能深入了解民间疾苦,揭露批判猛于虎的朝廷苛政,同时更坚定他的爱民思想。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治柳州,有永贞革新的经验教训和永州十年理论深化的思想基础。四年的吏治,是他的自然观、历史观、政治思想在永贞革新之后的重要实践。柳宗元结束了废置十年的贬谪生活,出任刺史,从此“怀印曳绂,有社有人”。他给李愬的信里说:“意者殆不可自薄自匿以坠斯时,苟有补万分之一,虽死不憾。”态度非常积极。补什么?无非早年在长安从政“利安之道,将施于人”的抱负。关于柳宗元被贬后,从此“悲观失望”的说法,事实上是对他很大的误解。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的山水诗 ,多数写在永州十年 (80 5— 815 )的流放生活中 ,诗中满含着悲情。形成这种悲情的原因主要有四 :一是寻幽探胜、寄情山水于柳宗元实在是迫不得已、无可奈何的事情 ;二是游览中潜伏着巨大的危险 ;三是山水染上了深怀幽愤的诗人浓浓的主观感情色彩 ;四是与永州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观有关。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美感性杨铁星《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游记散文中的一朵奇葩,其艺术魅为历久弥新。读者打开这束绚丽夺目的画卷,神游多娇的永州山水,若饮陈年醇酒,清冽芬芳,从中获得赏心悦目和恰情的美感享受。柳宗元把永州山水的自然美...  相似文献   

6.
夏卫平 《学术论坛》2005,(8):145-148
柳宗元与永州的相互依存,创造了文学史上的奇迹。奇迹的创造是需要支撑的,永州给他最有价值的,是永州意识的支撑。尽管永州意识不是物化的,却在他的人品和作品中大量存在,深刻地影响着柳宗元的人格个性、文学创作和哲学思考。因为它,柳宗元才真正地发现永州、融进永州。因为它,又超越了永州,走向了永恒。研究柳宗元必须要研究永州,更不可遗忘永州意识。  相似文献   

7.
论柳宗元的生命悲感和性格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宗元永贞元年的永州之贬和十年后的柳州之迁,标志着他人生的巨大转折和灵魂的永久磨难。在艰苦、漫长的谪居生涯中,他体会最深切的,莫过于自我生命被抛弃、被拘囚乃至渐趋荒废的感受。这三大生命悲感,直接导致柳宗元性格由初始的外向型激切发露向内敛型的忧郁冷漠发生变异,使他在旷日持久的社会压抑和自我压抑中遭受到严重的“时间的损伤”,从而既表现出一种集苦闷、悲伤、忧愤于一体而难以言状的精神空落感,又滋生出一种受屈辱、苦难境遇激发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著意识,并由此直接影响着其诗文以冷峭著称、几已凝固化了的偏执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作于永州不同时期的两首渔翁诗,其创作风格和渔翁形象都大不相同.前后的不同,折射了作者不同时期的心态变化.柳宗元诗中的渔翁,不仅包蕴了中国文学史上"渔父"形象所特具的象征性文化内涵,同时也是作者本人的自喻性形象.其笔下渔翁的精神面貌和生活面貌,可视为柳宗元在永州期间精神与生活的折光.因此,考察柳宗元渔翁诗,有助于进一步探究柳宗元在永州期间的情感状态和心理轨迹.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773—819)出生在唐代长安,就中华文化形态学来讲,他是在中原华夏文化中茁壮成长的。他33岁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后贬居永州。永州地处荆楚南越之间,正是楚文化的洞庭湖南部基地。如果说,楚文化是以主源祝融,干流华夏文化,支流蛮夷文化,“三者交汇合流”(张正明《楚文化史》)而成的话,柳宗元就是从中原华夏文化,进入到楚文化的次腹地永州,与古越族文化的遗风,朝夕与共,整整十年。屈原(约前340—前278)功国时代楚人,他是在楚文化心腹地成长壮大的。现在谈谈屈、柳两人的文学创作思维,在楚文化的孕育和薰陶下,既有共同反映,又有不同折射。  相似文献   

10.
中南地区自古就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重要聚居区之一,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华夏族与那里的少数民族间的交往不断向纵深发展。到了汉唐时期,许多有识之上都积极地促进这种民族交往,尤其是唐代的许多南满官员,他们都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中唐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的贡献较为显著。从永贞元年到元和十四年,柳宗元先后生活在中南地区的永州和柳州两地。永州是苗、瑶等民族先民的杂居地,而柳州则是壮族先民的主要聚居区之一。十四年中,柳宗元与当地少数民族朝夕相处,深受他们的尊重和敬仰。考察柳宗元在永州和柳州时期的生活,有助…  相似文献   

11.
《永州八记》(以下简称《八记》)是柳宗元创作中备受后人称道的作品 ,是“柳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对于《八记》赏析分析 ,一般认为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期间 ,在游历了湘江西岸的山水后写下的游记散文。文章以“漱涤万物 ,牢笼百态”的艺术之笔 ,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山水之美 ,寄托了贬居永州期间忧愁愤懑的情感。这些观点大多是从整体上对《八记》予以评价 ,而未对《八记》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因此 ,笔者在闲暇之余重读了《八记》 ,并对其作了一些新的探讨 ,观点如下 :一、关于《始得西山宴游记》本文写于元和四年深…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被贬后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有文章提出“柳宗元被迁谪后至死的 14年中,精神状态一直是一蹶不振”的论断。在此之前,也有的论者认为柳宗元被贬后“思想很不健康,怨天尤人”,有的则认为他受挫折后陷于颓废状态。这是牵涉到对柳宗元个人、全部生活和全部思想的评价的重要问题,有必要加以讨论。本文试就柳宗元对待挫折的心理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诗文佛学渗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宗元自幼就受到崇佛的家庭影响 ,谪居永州后始精研佛法。当初是为了从佛学中寻找精神上的抚慰和解脱 ,后来主要是为了“统合儒释” ,用以佐世。因此 ,他受贬后撰写的大量传世诗文都渗透着佛学思想 ,并侧重反映在“贬官禅悦”方面。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牢骚文”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牢骚文”是指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用以发抒愤懑不平之情的文章。此类文章运最多的是书信、对话、游记、辞赋、寓言等文体。其价值主要表现在展示真实的现实情状、塑造特立不群的主观自我、为当时和后世提供有益借鉴等方面。柳宗元大量创作“牢骚文”,是由其创作指导思想、特殊的人生经历及孤高的品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元和四年是柳宗元在永州重大转折的一年 ,那是痛定之后、振起之前的必然变化 ,无论身体或者精神 ,都有了全面的好转。不仅游踪遍及永州名胜 ,而且开始了“读百家书 ,上下驰骋”的读书著述活动。在这样的情形下 ,当他与同属贬谪之臣的好友吴武陵等游“小丘西小石潭”并即兴作记的时候 ,不可能有寂寞的感触和哀怨的心情。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此诗为七绝名篇,历代诗歌选本多收录.然其作于何地,至今莫衷一是.韩醇<诂训柳集>卷四二云:"元和十四年(819)春作."柳宗元此时正在柳州刺史任上.但今人多持否定意见,如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即认为此诗作于"永州贬所",何书置<柳宗元研究>亦认为作于永州.这一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明确"破额山"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永贞革新失败,"二王八司马"被贬,柳宗元始贬邵州刺史,离开京城长安之时,他的心境并不是凄凉、忧伤,而是离开是非之地的解脱、在邵州建功立业的期许以及夹杂着告别京城的忧伤.途中,加贬"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他由此被推入失望的深渊,引屈原为同道,写下千古传诵的<吊屈原文>,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把骚情融入了永州十年的所有创作.  相似文献   

18.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这是他人生历程中一次重大转折。由于无法实现政治理想,他转而倾身文学,实现了"立言"的人生价值,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本文论述了永州奇特的自然景观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柳宗元完成人生超越的重要作用,并且对柳宗元的文学成就和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徐翠先 《中州学刊》2005,(2):203-205
柳宗元以"永州八记"为代表的永州山水游记之所以成为文学史上的佳作,主要在于它们与时代的审美文化同步.柳宗元对自然山水进行独特的审美观照,在神与物游的感兴活动中,形成独特的文学意象,又用"牢笼百态"的笔墨加以表现出来."永州八记"完美地体现了作者自觉的审美意识、高度的审美能力和独特的审美情调.  相似文献   

20.
论贬谪文人研究“三突出模式”之二——以柳宗元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历来关于贬谪文人的研究形成了一个"三突出"模式:突出罪人身份、突出险恶环境、突出健康问题.这一模式其实是存在偏差的.以柳宗元为例,因为柳宗元被贬到永州,那里就成了"蛮烟瘴雨,榛莽荒厉"之地;因为柳宗元住过龙兴寺,该寺就成了"破旧荒凉"的庙宇.实际上,永州是一个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所在;对柳宗元及其全家而言,龙兴寺则是最理想的居住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