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守得云开见月明,坚持就一定会让梦想开花结果——如山的亲情,将求学的路延向远方我叫梁远程,今年23岁,出生在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我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我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父母之所以痴心要供我上大学,完全出于一种纯朴的"望子成龙"的愿望。自从村里出了第一个大学生后,他的这  相似文献   

2.
1945年5月,我老家湖南省望城县靖港镇被日本鬼子侵占。母亲带着我们三姐妹,随舅父一家逃难到离镇40多里外的农村躲避。日寇占镇后,经常到各村扫荡,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村里的青壮年每天早出晚归到更远的村子避难,老人小孩在家隐蔽。那年我快满14岁,母亲怕我们遭鬼子毒手,将我们姐妹三人剃成光头,女扮男装。每天我和表哥随村里的青壮年早出晚归逃难,突然有一天,大批的日本鬼子和汉奸包围了附近几个村庄,见青壮年男人就抓,我和表哥不幸也被抓住了。鬼子将抓来的人分4人一组用绳索从腰中捆掷,白天关在据点里,晚上到镇上挑运军用物品到据点,来回运货几十里路,那些患病和体力不支的人就被拖出去毒打或枪杀。  相似文献   

3.
我和妻子许金美是1962年经人介绍认识的,当时她16岁,我19岁。介绍人说:“小美是村里长得最漂亮的姑娘,勤劳朴实……”小美人如其名,清纯亮丽,令我一见钟情。见到我的照片,小美觉得我长得好,有文化;又听说我心地善良、忠厚老实、读书刻苦、人很勤快,想到我有希望考上大学,将来能带她到城里生活,就同意了。于是,两家为我们订了婚。  相似文献   

4.
正A.唉,撞上一个"娘娘腔"到新公司上班的第二天,经理将我叫到办公室,说公司准备和一家媒体合办一个公关活动,具体事宜由他的助理秦唯和我负责。"你好!相信我们能配合得很好。"那个叫秦唯的人向我点了点头。我这才注意到坐在我旁边和我一样正洗耳恭听的年轻人:他穿一件浅蓝色衬衫,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脖子上挂着一根黑丝  相似文献   

5.
馋人的年味     
记得儿时,那飘在村里的年味,犹如抵挡不住的鱼食,一下子就钓住了我这条小馋鱼儿。我清楚地记得,每到临近春节的那几天,在我们晋北的乡下,飘得老运,诱惑力最大的,就是胡麻油炸年糕的香味,它能顺风飘到十里八乡,只要是闻到那种胡麻油炸黄米面糕的独特香味时,大人小孩都会急着往家里赶。  相似文献   

6.
帘后青春     
"我本不是村里的人."秀老师默想了好久后说道."那时,我十七岁,高中毕业来姑姑家玩.我不大出门,有时跟姑姑到溪里洗两件衣服,大多数时候在窗后读书." 淡淡印着碎花的帘子,垂在木棂的窗内,被晚风拂得荡漾如水.  相似文献   

7.
狂欢之夜     
赖汉屏 《老年人》2005,(8):20-21
60多年前的一个夜晚,日本鬼子包围了我老家的村庄。他们把全村男女老少赶到一起,说村里藏着八路军的鞋,逼迫大伙交代。见村民不开口,这帮禽兽挥刀砍下了两位青年民兵的头,恐怖极了。我恨得咬牙切齿,只盼着八路军早点来收拾这帮坏蛋。正在这时,汉奸翻译大声地叫着我的名字。我猜  相似文献   

8.
周柳莺 《老年人》2013,(8):35-35
婆婆今年64岁,一直一个人生活在乡下老家。日子过得清静,但也过得孤单。我和先生是大学同学,毕业后我们在外省的省会城市找到一份工作,并安了家。今年新学期开学不久,先生的学校要派他到外地进修一年,家里的孩子到了考初中的关键时刻,少了一个帮手,我感  相似文献   

9.
王祖远  希冀 《现代交际》2008,(11):47-47
我才到美国的第一个暑假,便和警察打起了交道。跟其他留学生一样,每到暑假都得四处打工挣钱,我也不例外地加入到这个队伍之中。但我们是外国学生,没有工作许可,在校外只能打黑工,这无疑增加了找工作的难度。我刚到美国,  相似文献   

10.
难忘亲情     
闫德胜 《老年世界》2013,(11):25-25
这个故事发生在1948年深秋时节的老家——唐山市开平区康各庄。那时候的老家处于敌占区,苟延残喘的国民党伪军时不时地跟村里要民工去建炮楼、修工事、挖战壕。各家各户都得出工,而且要男子青壮年。我家里只有我这一个“男子汉”,当年11岁。  相似文献   

11.
正母亲经常和我们讲发生在她们那个时代的故事,她讲的关于"老戏迷"的故事,尤其令我印象深刻。母亲那时候还小,村里有一个从外地逃荒来的人,我们这里管这些人叫"跑盲流"的。他是外来户,自然没有他的土地,只好在村里的煤窑出苦力。他每日几乎都是窝头就着咸菜,再加一碗汤,终日里不见细粮,更别说荤腥了。他爱抽烟,自己又买不起,只好弄些劣质旱烟卷着抽。赶上村里开个群众大会啥的,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拿一把扫帚把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导刊》2012,(14):50-50
42年坚守乡村,村医老郭如今最惦记谁来接班。“我原想最多干到明年,但村里就我一个村医,现在暂时没人来接替我,我要是不干了,村里就没人给百姓看病了,我不忍心。”在宁夏银川,有这样一个400多人的群体,他们工作在医疗体制的最基层单位,是医疗体制散布在农村的“触角”,他们没有编制,也无社会保障,而且目前这个群体还面临老龄化和后继乏人的状况。上世纪70年代末,他们被称作赤脚医生,现在被称为乡村医生。郭占水就是这样一位乡村医生。  相似文献   

13.
孙芳 《城市》2010,(5):75-78
(九)昨天将近一整天艰难的山路行程,使我几乎到了筋疲力尽的地步。到达目的地梁家湾村边时,见到山乡农舍,心中立刻生起一种与孤寂、畏惧告别的欣慰。这深山坳里的小山庄,民居坐落得很分散,村里很安静,寻觅好久没见一个人。猜想,人们大概都上山忙活儿去了。正踌躇之时,见一村童赶着两只山羊走来。他带我找到了大队部一山坡上的两间破旧石头房子,没有人,门锁着。  相似文献   

14.
爸爸在我两岁时就过世了,从小我和妈妈相依为命。村里有个"赛神仙",经常说我和邻村的张家女儿有夫妻相。被大人们开玩笑多了,我这个小屁孩也很好奇我的媳妇长得啥样?那天,我偷偷溜到张家院子里,看到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孩在玩泥巴,全身脏兮兮的,  相似文献   

15.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转眼间作为大学生村官的我在村里工作已有几年的时间了.这段时间,我也在不断地调整磨合以更好适应村里的工作. 云南的山区和坝区是有着明显区别的,我所任职的就是一个偏僻的山区村.虽然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对我来说村里的一切并不陌生,然而山区和坝区的差异再加上十多年在外读书,使我对村里的现状感触很深.从大学出来走到农村,起初是让我一下子难以适应.城市的喧嚣没了,车水马龙没了,夜晚的繁华霓虹也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村里的宁静,偶尔从路上赶着牲畜走过的老农,还有漆黑的夜晚下的满天繁星. 我就职于宾川县帽角山村委会,这是一个典型的贫困高寒山 区村.全村的海拔都在2600米到3200米之间,共有14个村民小组,所占面积比较大,人口相对分散,主要以农业为主.在我工作以来,学到了很多东西,认识了很多朋友.然而,如何从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成为一名适应农村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村官",这着实让我思考了很久.如今细细回味,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16.
母亲说,当护士刚把我们俩抱到她面前的时候,我第一个睁开了眼睛,顺手在他脸上轻轻挠了一把,还在襁褓里的他顿时疼得哇哇大哭.从那时开始,我们之间的争斗就没有停止过. 他比我早出生8分钟,我得叫他哥哥.不过,他天生体质就弱,发育得慢,和我在一起时总是受我欺负.小时候,我没少从他手里抢糖果吃.大家都说他的性格像爸爸,我像妈妈. 家里自从有了我们俩,就再没有一刻安宁的时候.从学会说话开始,我们不是在一起吵嘴,就是撸起袖子打架.  相似文献   

17.
一碗鸡蛋汤     
我16岁那年,到乌兰察布盟商都县一个小村庄插队,我所在的村坐落在集宁北端,赶上好天气,站在村里就可以望见老虎山,那时候,村里人称它为“边城”。  相似文献   

18.
晓鸽 《女性天地》2005,(7):44-45
在外面流浪了一年多,上过当受过骗之后才知道——(一) 1985年,我出生在河南省的一个农村里。别看我是在乡下长大的,可爸爸是村里的干部,妈妈在我们当地的中学教音乐,我们家的条件还是很不错的,城里人有的东西我们家都有。我是独生女,爸妈就把他们所有的爱都倾注在我身上。可以说,如果我想要  相似文献   

19.
邓祥国 《老年人》2003,(7):36-36
在村里,母亲家里的电话是专线,也是“热线”。母亲65岁了,身体还硬朗。她贤慧善良,有一副菩萨心肠,喜欢做一些帮助人的事。1999年,我几次接她到县城与我们居住,可她就是舍不得住了几十年的老木房,也舍不得她的好人缘,不愿离开朝夕相处的乡亲们。无奈,我只好为母亲安装了当时全村第一部私人电话,以便能经常向他老人家问安。老家那个地方叫簸箕山,地处东安县西南舜皇山脉,是一个偏僻小山村。这里虽然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但交通闭塞,通讯落后,经济并不发达。村里的青壮年几乎都跑到外地打工挣钱去了,留守在家里的除了老弱病残就是小孩子。农民外…  相似文献   

20.
我是钟点工     
申力雯 《职业》2001,(5):12-13
我叫秋明,安徽芜湖人。我们家乡水甜山青米香菜鲜,在家乡生活是饿不着的,可就是赚不到钱,让人心里发急,于是我和丈夫一起来到了北京。一是想北京地方大,总会有赚钱的机会,二是我本人有一个痛苦的原因:我12岁时得了盲肠炎,卫生院不知为什么把我的输卵管给切掉了,造成了我不能生育,这是结婚后我到城里做B超才发现的。在我们农村,不能生儿子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农民的后半生指望的就是儿子,也就是你们城里人说的什么社会保障,我们农民没有社会保障,儿子就是保障。男人要女人为了啥,就是为了生儿子,所以我在村里自然抬不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