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少去加拿大的人都会绘声绘色地说,每年6月21日的加拿大老人节很有意思,这一天也被称为"笑节",因为每逢这一天,子女送给老人的礼物并非什么珍贵的纪念品或可口的美食,而是幽默和欢笑。在加拿大人心目中,这是送给老人最好的节日礼物。记者的一个朋友在"老人节"那天乘公交车外出。突然上来几个"小丑",他们在车厢里不停地手舞足蹈,口中还念念有词。一个"小丑"  相似文献   

2.
李琦 《老人天地》2014,(9):24-25
<正>每年教师节临近,一些学生家长就着急了,连带着孩子的爷爷奶奶也跟着着急起来:送给老师什么礼物呢?不知从何时起,给老师送节礼就成了"灰色惯例"。礼物是不是真的能跟自己孩子的受关照程度挂钩?不妨从过去的老故事里寻找答案。千年之争我国文献中首度出现送给老师的礼物,应该是在2000年前的春秋时期。记述春秋时代大教育家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在《述而》篇中有这  相似文献   

3.
礼物交换是人们维系、建立人际关系的常见方式,在重要的人生阶段,伴随着重要的人生仪式,礼物交换更是不可或缺的,并在"过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婚礼是重要的人生仪式之一,同样也少不了家族、亲友间的礼物互动,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回、汉婚姻交换礼物的种类也随着经济、教育、心态等多方面因素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本文试从婚姻礼物交换种类的变迁入手,探讨当代回、汉婚姻礼物交换类型的新型划分。  相似文献   

4.
胡适  吴兴中 《现代交际》2008,(10):15-15
今天我用老大哥的资格,应该送你们一点小礼物。我要送你们的小礼物只是一个防身的药方,给你们离开校门、进入大世界作随时防身救急之用的一个药方。第一味药"问题丹"。就是说,每个人离开学校,总得带一两个麻烦而有趣味的问题在身边做伴,这是你们入世的第一个要紧的救命宝丹。  相似文献   

5.
海景大房、五克拉钻戒、几百平方米的草坪……这是"网上老公"送的求婚礼物,总共才花15元,却深深打动了她的芳心。隧后,两人举行了"网婚",开始网上同居,谁知接下来的事情却出人意料——  相似文献   

6.
假如你是一个没有魅力的女人,你的忠诚就一钱不值。女人爱上男人,就会想到嫁给他;如果她是好女人,婚后就会一心扑在这个男人身上;如果她运气够好,她所能得到的最好的礼物就是"白头偕老"。但是大部分女人运气并没有那么好,而且即便运气好的这部分女人,在最终得到这份名叫"白头偕老"的礼物之前,也会经历种种挣扎和伤害。她们中的许多人都曾经有过类似疑惑:为什么恩爱多年的丈夫突然不爱回家?这个时候,就会有"过来人"劝她们忍——男人就这样,他  相似文献   

7.
自由的童年1970年12月26日,梁文道出生于香港,他自认是上帝送给人间的礼物,因为那一天是西方的"礼物节"。四个月大时,父母要出外工作求温饱,他被送去了台湾的外公外婆家。对于天真烂漫不懂事的孩子而言,梁文道不觉得没有父母守护的童年是缺憾,却用"自由"形容他的童年生活:"我  相似文献   

8.
礼物交换作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礼物交换的研究,莫斯不仅超越了涂尔干理论中神圣—社会与凡俗—个体的二元对立,而且说明了道德行为兼具的可求性与强制性,揭示了社会纽带建构与存续的逻辑,从而进一步回答了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所关注的"人性/社会如何可能"的问题。与此同时,当代的研究还表明,礼物范式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宗教之不可化约的独特属性,即涂尔干所说的宗教所具有的"自成一类的力"。在一定意义上,莫斯的《礼物》是对涂尔干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的答复或重写,而礼物交换就是宗教生活的一种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9.
礼物交换:“崇高主题”还是“支配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个世纪80年代,在法国学术界,围绕莫斯和布迪厄之间礼物研究的分歧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争论。本文试图对这一学术公案予以分析。礼物交换所彰显出的社会原则是莫斯和布迪厄社会理论思考的出发点。在莫斯那里,礼物主要体现出一种社会团结的意向;而在布迪厄那里,则直接指向了有关支配方式的思考,换言之,基于时间间隔,行为的策略和象征性支配成为可能。我们将这两种礼物研究范式分别称为社会范式和权力范式。  相似文献   

10.
以青年“互勉约拍”为研究对象,聚焦“约拍”过程中摄影师和模特之间类似于礼物交换的社会互动,并分析其中的礼物关系,研究发现:一方面,基于对物质满足和社会团结的期待,以及互动中人们对彼此的承认和回应,“互勉约拍”创造了摄影师和模特之间的信任关系,并展现出礼物交换中促进社会团结的一面;另一方面,当双方基于选择的自由而行使权力时,他们就制造了冲突,生产出权力关系,并使“互勉约拍”表现出权力支配的一面。然而,这两个方面都是对“互勉约拍”现象的注解,它们揭示了这一“总体社会现象”的不同维度,并被整合进礼物关系整体中。对“互勉约拍”的分析,也为思考礼物研究的社会范式和权力范式的争辩这一理论问题提供了参照,即礼物研究中不同范式的分歧仅仅是对莫斯理论中不同方面的侧重,而非礼物理论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11.
笑话     
正礼物今天是老婆的生日,晚上,老婆对我说:"我提示过你,买生日礼物,一是我表示过喜欢,二是质感要比普通的好,三是目前家里没有;而且礼物不用一进门就看见,放在睡觉前一定会打开的地方就好了,那样才能有惊喜。"我说:"我就是这么做的。"老婆双眼一瞪,怒吼道:"所以你就买一块上等五花肉放在冰箱里?"  相似文献   

12.
正刚刚过去的"520",朋友圈里各种晒图秀恩爱。然而,在这之中,必然不乏一些"亮瞎眼"的爱的礼物。不得不说,男人们在送礼这件事情上,一旦玩起创意来,保证让你目瞪口呆——@Murasakiiii:"520"那天,老公"一脸娇羞"地送了我一打502强力胶,说要把我们俩粘在一起永远不分开!  相似文献   

13.
毓朗 《现代交际》2004,(2):9-10
你可别小觑了平日送出或收到的每一件礼物,因为这其中包含着许多深意:真诚与关怀、思念与牵挂、智慧与幽默……当然,有时也能让人体昧出另一番滋味,诸如虚假与所求、轻佻与庸俗等等。 有的人总是分不清“送礼”和“送心”的差别,常常为了送礼而送礼,忘记了礼物是用来传达心意的。送礼,更应该送去的是我们这颗牵挂亲朋好友的“心”。告诉你几个“送礼秘笈”,让你把礼物送到别人的心上。  相似文献   

14.
吴志菲 《老年人》2013,(6):20-21
李滨声今年88岁,胸前总别着一个"蓝精灵",这是后辈送给他的卡通礼物。画画,是他一生的挚爱,他一直顶着"漫画家"的头衔行走"江湖",作品曾获得我国首届漫画大赛"金猴奖"等诸多奖项。专业有成,被选为人大代表1925年,李滨声出生于哈尔滨。生下他时当教师的母亲想给他取名"滨生",但因同名的人不少,颇觉不当,便从《滕王阁序》中找灵感。"渔舟唱晚,  相似文献   

15.
谁都知道,最贵的礼物并不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所谓的好礼物,只是有那么一点点特别,让人有一点点心动,还会在多年以后,让你怀念起当初的那段光阴、那份甜蜜、那些故事。   随着人类交际空间的日益开放和拓展,礼物越来越讲求内涵和丰富的文化创意。以往,礼物是有性别的,许多礼物生来就注定了性别而为另一性排斥。但现代人越来越有意识地排斥司空见惯的礼物,越来越有意识地拒绝功利和庸俗。陶器,这古代手工艺术的最高象征,又在今时今日登堂入室,成为礼物中的极品。   陶器送给相爱的另一半,它的完整无缺代表着爱情或婚姻的…  相似文献   

16.
一补就过     
<正>俺男人很得意,跟我说是他身体太棒,一补就过。看来,这剩下的"好东西"得永远雪藏在柜子里了。临近春节,邻居给男人送来了新年礼物。此礼物包装异常精美,送礼人还一脸神秘,说有了它,保准夫妻俩一年幸福快乐。他走后,俺和男  相似文献   

17.
礼物     
1林子平打电话来,说要送何思思一件礼物。原来是一只镶钻戒指。何思思静默半天,林子平以为她会惊喜,未料何思思开口道:“我不能接受这件礼物。子平,我想我们并不合适。”  相似文献   

18.
宦金凤 《伴侣(A版)》2013,(12):18-19
丈夫要在“三八”节这天送给妻子一份特别的礼物:帮妻子做一个星期的家务。可这份特别的礼物却在双方老人之间引发了一场应该由谁做家务的争论,幸福美满的小家庭差点崩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9.
正那天,我对老公说:"三八妇女节到了,你送我什么礼物?"7岁的女儿在一旁仰着头问:"妈妈,我是妇女吗?我也要礼物!"我扑哧一声笑了,点着她的鼻尖说:"你不是妇女,现在你还是公主呢!""那你从什么时候变成妇女的?"我无言以对。在我的印象中,妇女应该是每天忙家务,用锅碗瓢盆为一家人奏乐的人。而小小的女孩子,集万千  相似文献   

20.
关于选择     
《女性天地》2014,(1):1-1
“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之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这是父母所能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