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比”的“慈善晚宴”最终平静落幕,但其中的波浪却反映出中国富豪们对慈善所表现出的复杂心态,也折射出这一阶层目前“行善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在老师办公室里,走进来的一个小男生腼腆得让人心生怜悯,和老师说话的时候都把目光投向另一面墙上的黑板。但我错了。当我充满自信地问他想不想出国以及为什么的时候,他回答,出过。哪里?日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玩儿的吧?不是,待了一段时间。多长的时间呢?八年。其实“八年”两字之后,我真想用一个感叹号。但是毛头小子就是说得那么平淡。 相似文献
3.
2012年1月6日的中国股市继续了之前两年的颓势,沪深两市早盘照例双双低开,略显特别的是,跌幅居前的是医疗器械行业,18只上市交易个股全部下跌,行业平均跌幅2.47%。分析师们在这一数字下面注明了这些企业利空的原因:在1月5日召开的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十二五”期间深化医改需要进一步突破“以药补医”等关键问题,争取“十二五”期间在全系统稳妥有序地革除“以药补医”的弊端。 相似文献
4.
中国研究在西方学术界已走过六十年历史,期间经历了若干次的研究范式反思与重构。但关于中国常被集体性解读为单一性的乡土中国这一现象仍未提升到这些反思或重构的学术中心,城市或城市中国是不在场的。它的话语逻辑,仍是西方以及西方学术界对中国研究的霸权。当下,城市拆迁与业主维权等有关城市化运动的两幅图景正在重塑国家—社会关系,但遗憾的是,国家—社会这一理论框架在海外中国研究中又遭受到了质疑。相对于已形成研究路径依赖的西方学者来说,中国学者对于中国城市化运动在学术上更敏感,将是找回中国研究主体性的一次机遇。 相似文献
5.
6.
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当一个人有压力时,办法是宣泄出来,于是有人开始经营“发泄吧”。南京的“发泄吧”南京首家“发泄吧”在丹凤街开业,引起不少市场兴趣,该发泄吧设有一个密闭房间,里面布置着音响及一些人和动物充气模型,还有一个仿真橡皮人,发泄者可以拳打脚踢或砸摔模型及道具,音响同时模仿出求饶或痛苦的声音,从而使人将不快情绪发泄掉。武汉的“发泄公司”武汉第一家“发泄公司”——武汉大都市创新卜未。房正中挂着一个沙袋,靠里的墙角并排站着两男一女共 相似文献
7.
2012年的十一黄金周适逢中秋节,回家团聚和长假出游在全国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的影响下极大地释放了公众的出行出游的热情.但在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同时增长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发生在高速路上的“堵车”和各大景区景点的人满为患,为大家的节日出行出游添了点堵.由此可见,仅靠黄金周这样的公共假日,显然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游需求,据此笔者认为:只有真正落实带薪休假实现错峰出游,才能从根本上缓解“黄金周”上因集中扎堆出游而令人尴尬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9.
当前随着秭归县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引进的各类企业越来越多,企业总体用工需求不断加大。2012年春节以来,秭归县大型"春风行动"就业服务活动如火如荼地在屈乡大地迅速开展,此时是企业招工和求职者寻找工作的黄金季节,然而与往年比较, 相似文献
10.
11.
2003年6月1日,应法国总统希拉克的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前住法国著名旅游小镇埃维昂,出席在那里举行的八国集团“会前会”———南北非正式首脑会议。国际有关人士评论说,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八国集团”更多地利用一年一次的首脑会议讨论世界政治、安全和经济等问题,中国首次应邀与会,表明中国对外政策已作出调整。“八国集团”,源自于“西方七国首脑会议”。1975年,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由法国倡议,美、德、英、日、意等西方六国领导人第一次举行首脑会议,商讨对策,协调立… 相似文献
12.
13.
15.
16.
《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09,(10)
金秋时节,新中国60华诞款款走来。从一个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国家,变成一个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发展中大国,60年来,中国实现了令世界惊羡的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7.
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鼓励自主开发”的响亮口号之下,中国工业设计阵营却出现“空巢”现象,让“中国原创”之梦依然浮于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18.
19.
黄平 《社会观察(上海)》2011,(3):82-83
几年前,华人作家哈金对“文学与经验”做过一个著名的判断,他指出“伟大的中国小说”应该是:“一部关于中国人经验的长篇小说,其中对人物和生活的描述如此深刻、丰富、真确并富有同情心,使得每一个有感情、有文化的中国人都能在故事中找到认同感。” 相似文献
20.
陈季冰 《社会观察(上海)》2011,(3):54-56
华裔"虎妈"蔡美儿在美国挑起的不仅仅是一场有关子女教育问题的中美争论,从更为深层和隐秘的层面观察,"虎妈"现象折射出的是一种弥漫在整个美国社会中的焦虑感。它们都指向一个问题:美国会不会在未来的竞争中输给中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