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睹深陷毒瘾的父亲对母亲的残忍暴打之后,他曾视父亲如死仇。然而,16年过去了,如今的他身患绝症,偏偏命运又将他与父亲联系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2.
没有最艰难,只有更坚持。他出生在常州,家境贫寒,相貌平平的他只读到初中毕业。没有学历、没有技术、没有本钱,他只得在粮管所谋了一个保管员的工作,但还是没有逃脱下岗的命运。此后,他接连找了两个月的工作都没有着落,连买米的钱都要向父亲借,令他沮丧的是从父亲那里只拿到了一点泡  相似文献   

3.
我是湖南耒阳人,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家也就不是往日的家了,再没有了幸福和温暖。然而,我到广东打工,却碰上了好心人,一位叫陈建仁的长者,他像亲爸爸一样关心、照顾我,使我又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人生,常常在偶然中改变了命运。2002年下学期,我在耒阳一所中学读高三,学习成绩很好,满可以考取一所不错的大学,走向美好的明天。在煤矿做工的父亲,也常常夸奖我,鼓励我,说将来我就是他养老“的摇钱树”。可是,这年秋末,一场矿难活活地夺去了我父亲的生命。父亲死了,母亲撑不起这个贫寒的家,不久便改嫁到了邻村。继父姓李,又老又怪,我不懂母亲怎么…  相似文献   

4.
人类命运很大程度上由生产技术进步的水平与人类自身思维视角的高度所决定,简言之,就是由生产力客观因素和意识主观认知因素相互作用来决定.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并非和平坦途,其经历了多次危机和转折,今天可以说又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带给人类的是福是祸,依然要以对这两个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分析为基础,尤其是后者.  相似文献   

5.
感念父亲     
感念父亲,是因为父亲的忠厚、善良、勤劳和慈爱。父亲于我们兄妹,除了有报答不完的养育恩,还因为父亲用他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塑造了我们直面人生不屈不挠的心灵。我们的健康成长,每一步都凝结了父亲付出的心血。父亲是个孤儿,从小受尽磨难,41岁与我母亲结婚,才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也许正因为如此,家的份量在他的心里特别重。在我小的时候,父亲就从来没有打过我,连骂都很少。他宠爱我们兄妹俩,是想把自己小时候未得到的爱全部加到我们身上。记得我满10岁那年,个子比同龄人都小,第一次出远门上学,父亲很不放心。他帮我收拾行…  相似文献   

6.
【新闻背景】2009年6月,正当《潜伏》在全国各地热播之际,本刊编辑部接到一位73岁老者从长沙打来的电话,声称是该剧中国民党军统天津站站长吴敬中的儿子仲夏(原名吴仲霞)。因为父亲籍贯在湖北,所以他想找一家家乡的媒体来独家披露一段真实的历史,揭秘一个他心中真实的父亲。本刊记者与仲夏多次联系,并邀仲夏先生来到本刊编辑部,认真核实其提供的相关资料,确定他所说完全属实。多年前,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大时代,他的父亲无奈之中扔下妻儿,从军统天津站站长位上只身逃往台湾,从此杳无音讯。父亲离开时,他还是13岁的少年,此后,他戴上了大特务家属大帽子,命运多舛。每当被命运的双脚踏倒在地,他就忍不住憎恨父亲。时光流逝,年逾古稀的他时常回忆起过去的时光,他渐渐读懂了父亲。  相似文献   

7.
潘建安 《老人世界》2014,(10):13-16
到2011年8月,13岁的黄小宇发生间断性头痛、恶心已经三个月了,吃药打针都不见效,后经医院检查,被确诊为脑颅内肿瘤。医生说,黄小宇的病情已濒临脑癌晚期,他的生命也许到不了一年!闻听此言,父亲黄纪东不禁放声痛哭。他有些不明白,命运为什么总跟小宇过不去?  相似文献   

8.
爱的交换     
父亲以他的屈辱和艰辛同我的生存和未来做了一个交换。那往事于我是毕生的,而我却未曾对父亲提起过。那是个深秋的季节,满地落叶。那一年我十六岁。父亲刚刚从"牛棚"放出来,而我在一所中学里等待分配。我们这一届在1970年毕业的时候,居然有可能留在城里工作而摆脱上山下乡的命运。这是所有十六岁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所梦寐以求的。刚刚获得有限自由的父亲更这样期待着,他不愿在好不容易的团聚之后又与家人分离。但事与愿违。在那个年代是不可能心  相似文献   

9.
爱的交换     
父亲以他的屈辱和艰辛同我的生存和未来做了一个交换。那往事于我是毕生的,而我却未曾对父亲提起过。那是个深秋的季节,满地落叶。那一年我十六岁。父亲刚刚从"牛棚"放出来,而我在一所中学里等待分配。我们这一届在1970年毕业的时候,居然有可能留在城里工作而摆脱上山下乡的命运。这是所有十六岁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所梦寐  相似文献   

10.
父亲没有上过大学。大学只是他的一个梦。 父亲出生于1945年。小时候家里穷,该上学了没学费。爷爷狠狠心,从唯一盛麦的瓦缸里挖出一小布兜麦子,扯着他到大街上卖了两块钱,送他上学。  相似文献   

11.
彭国梁 《老年人》2006,(8):16-17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一个近乎传奇的人物,名叫王寿臣。王寿臣,曾经是兵团二十八万农垦大军的排头兵,离休前他是兵团的副司令员。他的故事实在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完。他有一个独生女,名叫卡佳。卡佳很长一段时间不能理解父亲,甚至恨父亲,因为父亲对她要求太严,甚至苛刻到不近人  相似文献   

12.
我老家在山西一个很偏远的地方,出了门就是山,我家兄妹多,小时候,我最大的奢望就是能吃饱肚子。1990年,我认识了周德亮,他与我父亲在一个矿上挖煤,经常到我家来帮父亲干活。周德亮嘴巴很甜,他叫我父亲"干爸",叫我母亲"干妈",对我则一口一个"妹子"。父亲不在的时候,他就与我聊天,讲得最多的就是山外的故事。他告诉我,他25岁,山东日照人,家里有四间大瓦房。他还说有机会一定带我到山外面去看看。有一天,周德亮突然说要我嫁给他,我心口"怦、怦"乱跳,我也挺喜欢他的。那年春节,周德亮给我父母留下  相似文献   

13.
张骥良  吴晔 《老年人》2004,(9):23-24
萧纪龙,北京市石刻艺术博物馆党委书记,开国大将萧劲光最小的儿子。一个晴朗的日子,他在办公室向笔者讲起了父亲萧劲光的故事——我从出生到1968年,也就是在离开北京当兵之前,一直和父亲生活在一起。与我的4个哥哥相比,父亲对我特别疼爱。父亲到外地休养,只要赶上我放寒暑假,总  相似文献   

14.
凌子波 《老年人》2003,(5):23-23
4年前的一个夏夜,父亲在家看电视时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性命虽然保住了,但却留下了后遗症——失忆断语,右半身偏瘫,直到今日还躺在病床上。为了让父亲能早日康复,我们兄妹给他制订了一个身体康复的训练计划,重点是学步,再配合其它治疗。每到假期,我都要急忙赶到父亲身边,替换哥哥姐姐,陪着父亲练习走路。父亲学步,一开始十分艰难。每次,我要先把他僵直的右手搁在我的右肩上,再将我的左肩紧顶着他的右肩,还要在父亲的右脚上套上一根绳子。起步时,我把绳子提一下,父亲的右脚便抬一步,左脚也跟着拖动一步。每迈出一步,父亲沉重的身子都要摆动一…  相似文献   

15.
父亲     
父亲满了65岁,按现在的说法,他还是一个“年轻的老年人”。父亲虽然还不算老,但也不得不退出人生的大舞台,缩回到自己的家窝中来。我的家庭是典型的严父慈母式,很传统。母亲慈善得一辈子不说一句重话,父亲严得满脸都是“阶级斗争”。小时候我恨过父亲,恨他做事常常不近人情。比如,我的作业字迹潦草,他就罚我跪在学校的乒乓球台上示众,那时他既是我的父亲,还是我的校长。无法否认,父亲的高压政策给过学生时代的我们许多恐惧和烦恼,不能说他的教育方法有多科学,只能说他与母亲的搭配正好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张弛有度的氛围…  相似文献   

16.
学学蚂蚁     
一个外企高级主管给我讲述了他的一段故事。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一辈子受穷的父母对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他也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走出这片黄土地。然而,就在他上初三那年,父亲病故了,母亲在一个深夜,跟一个外地郎中私奔了。他大哭一场,从此告别了学校,用他16岁的单薄肩膀挑起了抚养两个妹妹的重担。每当夜深人静,想起自己走出黄土地的梦想时,他总是用泪水感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以为自己将永远与泥土为伴。有一天,他在地头发现了一窝蚂蚁,蚂蚁们正在匆匆忙忙地搬运食物。看到那些小家伙悠哉游哉的样子,他嫉妒了,想把满腔的不快…  相似文献   

17.
通宵茶座     
政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权力架构,而权力的概念存在于生活的所有角落中,国家机构有,公司有,黑社会有,家庭也一样。这样一个情节模式在很多电影中都可以看到:一个人童年时生活在父亲的暴躁统治中,后来他长大了,并且结了婚(或者取得了一定社会地位),当他再次面对父亲,他发现父亲变成了一个陌生人,一个沉默,乐于倾听,甚至有点儿可怜的老头儿。至少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有普遍意义的过程,是中国父亲在家庭权力结构中从强力到衰微的变迁。在家庭政治中,我们大多数人的童年生活在独裁时代,父亲就是独裁的君主,我们的大多数行为,甚至包括游戏的愿望,都需要经过父亲的批准。儒家思想的熏陶,使得中国父亲对维护长幼尊卑的秩序有着先天的执着。统治者  相似文献   

18.
若谷  倪妮 《现代妇女》2009,(7):42-43
来访者自述: (薇儿,24岁) 16岁那年的暑假,是我人生的转折点.那个风雨交加的傍晚,小敏的妈妈怒气冲冲地鼓开了我家的门.在她的身后,还站着脑袋缠着纱布的小敏. 爸爸出去交涉了一番,进屋后,没多说一句,抽出皮带狠狠地朝我的身上抽下来.从小到大,我顽劣成性,根本不像一个女孩子.每次,父亲除了毒打,再无一言.他下手之狠,让我常常怀疑自己是他捡回来的孩子.  相似文献   

19.
父亲不敢老     
我出生时,父亲已经50岁了。母亲告诉我,父亲当时高兴得放了两大挂鞭炮,摆了10桌宴席,还开了那瓶放了两年都没舍得喝的五粮液。8岁时,我开始学二胡。从家到少年宫,父亲带着我要骑一个多小时的车。每天我放学时,他已早早等着送我过去。晚上9点,他再去接我。  相似文献   

20.
新月 《伴侣(A版)》2021,(11):12-14
"葛二代"成为水电"空姐",为吊装"大家伙"苦练稳、准、快 梅琳今年46岁,父亲当年是葛洲坝机电公司的桥机工.小时候,母亲上班忙,父亲经常带梅琳到他上班的地方玩.梅琳看到父亲操作着桥机,无论多重的东西,他都能轻松地把它们从一个地方转运到另一个地方,这让梅琳既好奇又钦佩.父亲神态专注,指挥笃定,从那时起,梅琳心里就种下了"长大后我也要成为你"的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