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动 《伴侣(A版)》2008,(3):17-17
正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父亲每年春节前都要出一趟远门,他要给居住在百里之外的奶奶送米送面。那时候家里没有车马,父亲就头一天称好50斤大米,50斤面粉,分装在两个布袋里,绑  相似文献   

2.
父亲将她制造成“天才少女”1981年12月18日凌晨,徐露露降生在江苏省铜山县一个偏僻的小镇上。父亲徐开林是镇中心小学校长,母亲是一名幼儿教师。徐开林年轻时曾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他痛失了去北京深造的机会,这成了他一块永远不能释怀的伤疤。怀才不遇的他,将自己毕生的理想全都寄托在自己的女儿身上。徐露露才刚刚学着说话,徐开林就煞费苦心地教她背古诗,记英语单词。等到她两岁的生日一过完,徐开林更是郑重其事地在自家客厅里挂上了一块小黑板,像模像样地给女儿开始了正规教育。他常常对别人说:“我要在我…  相似文献   

3.
正24岁战鲁迅,72岁娶娇妻,这段子手才是人生大赢家。花看半开,酒饮微醺梁实秋一生84载,全是故事和段子。6岁时,梁实秋和父亲在自家经营的饭馆吃饭,见父亲饮酒,他也跟着喝,几杯下肚后,醉眼朦胧,父亲不许他再喝。梁实秋闻言,一声不响站到椅子上,舀一匙汤就泼在父亲身上,然后倒在木炕上呼呼大睡。事后,梁实秋惭愧、懊悔不已,并下定决心,以后饮酒绝不过量,以"花看半开,酒饮微醺"为最高境界。上学时,梁实秋很勤奋,每次看到窗户透亮,就急得哭起来,要母亲忙给他梳辫子,出发,去了  相似文献   

4.
多年前的一个春天,我16岁的母亲被一顶换亲的花轿,抬到了豫东平原上这个小小的黄河滩村。我的父亲是个粗鲁无知的人,如花似玉的母亲在他的醉骂殴打中凋落了青春。父亲的一位渔夫朋友看不惯我的父亲,他常常呵护我的母亲,训斥我的父亲:有本事多打几网鱼,种好滩里的庄稼,喝酒打老婆算啥汉子……这个渔夫14岁死了爹娘,没亲没故,多  相似文献   

5.
正父亲17岁结婚,母亲比他大四岁。知书达理、温良贤德的母亲不但担起了管理一个大家庭的重任,而且一直像大姐姐一样爱护、关心和帮助父亲,使父亲得以一心钻在书堆里。在苏州,我们度过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父亲对书籍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也得到  相似文献   

6.
父亲今年已经快60岁了,自从母亲去世后就待在农村的老房子里一个人生活。为了能让父亲来城里享受一下住楼房的滋味,我们姐妹几个简直就是绞尽脑汁,最终好说歹说,他老人家终于  相似文献   

7.
父亲生性木讷,从我记事开始他就不苟言笑,我是在他那无形的威严下慢慢长大的.大学毕业定居城市有了孩子之后,我开始尝试缓和同父亲若即若离的关系,尽可能地在每个假期都回老家陪他几日,并趁机拍摄一些父亲生活的点滴.但父亲每次都不配合我的拍摄,即便被我强拉着面对镜头,他的表情也会异常局促. 在父亲68岁生日即将到来之际,我再度携妻带女回乡探亲,让父亲继续成为我手机镜头里的主角.  相似文献   

8.
生活畅想     
梁启超十岁那年,一天随父亲到朋友家做客。一进家门,他便被院里一株蓓蕾的杏树迷住了,并偷偷地折下了一枝,遮掩在宽大的袖筒里。谁知,他的这一微妙之举,恰恰被父亲和朋友家的人看在眼里。他的父亲教子甚严,但又不好当面开口,便匆匆进了客厅。  相似文献   

9.
如今,大卫.卡梅伦已经成为唐宁街10号的一位运动达人,并用行动影响着身边的每个人:珍爱生命,收获健康,从简单的运动做起。变身瘦身勇士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踏上政坛之后,卡梅伦一直都很注重体育锻炼。所以多年来,卡梅伦的身材始终保持得不错。中年男人的发福迹象,在他身上很难找到。不过在卡梅伦宣誓就职英国首相之后,事情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角度,以卡梅伦在苏格兰公投前最后一次演讲为语料,探讨卡梅伦演讲中的话语运用策略。通过结合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对及物性、词汇分类和情态功能的描述,本文意在分析卡梅伦演讲中的语言选择和运用如何传达了他的政治意图,从而揭示语言在传递意识形态中的作用和强大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1.
范玉泉 《老年世界》2010,(13):27-27
1970年母亲去世,我当时16岁,妹妹9岁,二弟7岁,三弟3岁。父亲在察右后旗皮毛厂当工人,那年我正读初中,三弟因太小无人抚养,父亲将他送回到河北姥姥家。父亲回来后就告诉我们,“咱们困难,你就不要念书了,打零工挣点钱吧!”第二年我初中毕业了,不久学校将高中录取通知书送到皮毛厂父亲手里,父亲也没有告诉我,不几天在街道里给我找了点零工做。  相似文献   

12.
爱的交换     
父亲以他的屈辱和艰辛同我的生存和未来做了一个交换。那往事于我是毕生的,而我却未曾对父亲提起过。那是个深秋的季节,满地落叶。那一年我十六岁。父亲刚刚从"牛棚"放出来,而我在一所中学里等待分配。我们这一届在1970年毕业的时候,居然有可能留在城里工作而摆脱上山下乡的命运。这是所有十六岁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所梦寐以求的。刚刚获得有限自由的父亲更这样期待着,他不愿在好不容易的团聚之后又与家人分离。但事与愿违。在那个年代是不可能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男孩笑笑年仅3岁,检查发现患有致命疾病──心脏畸形。他远在澳大利亚求学的父亲获此消息.伤心欲绝,无奈之中在因特网上发出了求援信号……1在珀斯的西澳大利亚大学,一位来自中国名叫邓永星的年轻人在电脑屏幕上细心地敲出一封求援的电子邮件:“请您救救我的孩子!”邓永星接着说,他是一位网络新人,现在正通过互联网从世界各地寻找愿意提供帮助或有关信息的好心人。这位31岁的父亲不远万里从中国乌鲁木齐漂洋过海来到澳洲,为取得一份土壤学博士学位奖学金而日夜苦读。就在7天前,也就是1997年10月11日,他的妻子韩丹来信告诉他…  相似文献   

14.
《金色年华》2008,(12):15-16
卡麦隆出生美国维吉尼亚州的一个只有30万人口的乡下小城,他的父亲也不是什么大企业家。从6岁开始,他就曾经挨家挨户推销自家农场种的西红柿,“我更喜欢人们说,我不买!”卡麦隆说,他从小看着父亲销售汽车长大,很早就知道第一次拒绝才是销售的开始,“当客户拒绝,你再一直追问下去,才会知道他们真正要什么,过程就像解谜一样。”卡麦隆说。而他最大的能耐,就是在这解谜过程中,用创意找到商机。  相似文献   

15.
八岁父亲抱着一个弃婴回家时,他理解母亲的怒骂和气愤,家里并不富裕,一家三口过着清贫的生活,父亲嗫嚅着说,怪可怜的,冰天雪地地被扔在县卫生院外面。母亲冷眼看着襁褓里的孩子,撇下一句,那你就自己管。母亲摔门而出后,他伸出手抚摸孩子的脸蛋,她竟然对着他笑了一下,他欣喜地叫了起来,他从父亲怀里接过她,仰着头对父亲说,以后我看着她。  相似文献   

16.
一哲  马飞 《现代交际》2008,(7):26-26
杰斯出生在圣彼得堡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大学教授。虽然父亲的薪水不低,但一家老老少少十几口人都依赖于父亲,因此,他的家庭并不富裕,虽不至于挨饿但也常常捉襟见肘。他至今都记得在他16岁生日的那天,父亲对他说了句  相似文献   

17.
爱的交换     
父亲以他的屈辱和艰辛同我的生存和未来做了一个交换。那往事于我是毕生的,而我却未曾对父亲提起过。那是个深秋的季节,满地落叶。那一年我十六岁。父亲刚刚从"牛棚"放出来,而我在一所中学里等待分配。我们这一届在1970年毕业的时候,居然有可能留在城里工作而摆脱上山下乡的命运。这是所有十六岁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所梦寐  相似文献   

18.
小城,大爱     
2005年12月2日,父亲第二次从鞍山来上海,还是穿着绿色的旧军装,提着只黑皮箱。父亲当过10年兵,转业后也常以军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时不时地就会来一句“我是个军人”。母亲在他退伍那年和他离婚了。那时我13岁,我一直以为母亲会带着我走,可是没有,她把我留给了父亲。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父母都心存恨意,尤其对父亲,我至今都认为,如果他肯早点转业回来,这个家就不会散。  相似文献   

19.
家庭语言的"亲密度"顾盛杉朱自清的《背影》里,写父亲送他上车时的喋喋不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他。当时,朱自清笑父亲迂。以为这是废话──他二十几岁了,完全能料理自己;茶房只认钱,托他们只能是白托。然而,两年多以后,朱自...  相似文献   

20.
其实,我晚年的打算从不曾改变——更老的我,与老态龙钟的哥哥相伴着走向人生的终点,在我看来,倒也别有一种圆满的滋味在心头。我的哥哥大我6岁,如今已经68周岁了。从21岁起,他一大半的岁月都是在精神病院里度过的。"爸,我要考大学。"在我印象里,哥哥学习一直很好,老师说他是考大学的好苗子。那时候,父亲远在四川大西南当建筑工,月工资只有64元,他每月寄回家40元。一次,父亲的工友同情地对母亲说:"梁师傅太节省了,舍不得到食堂买菜吃,两分钱买一块豆腐乳,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