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上面已经有两个姐姐了,而我又是女孩。爷爷因此晕倒在地。父亲坚决要将我送人。是母亲用她瘦弱但却坚强的臂膀保护了我,又靠卖水果供我们三姐妹读书。  相似文献   

2.
卢悦老师:我和老公家庭背景非常相似,我们小时候都没有父亲,不同的是我妈妈一直陪我长大,而他妈妈很早就改嫁了。他和奶奶爷爷长大,也许他太缺少爱,这可能就是我们出现如此严重家庭危机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当我和弟弟的学费还没有着落的时候,当妈妈病重买不起好药的时候,爸爸竟“打牌”去了……我对父亲失望了。直到我在网上看了一张戴着矿工帽,满脸灰黑的男人面孔,我的心颤抖了,那就是我的父亲,父亲啊!您还要瞒我们到几时呢?  相似文献   

4.
千山万水     
正妈妈在世时很喜欢唱歌。20世纪90年代初,家庭卡拉OK开始流行,妈妈斥巨资购置了一套,环绕立体声把我家客厅变成个小舞台。高质量的话筒修饰着我们的嗓音,使我们产生错觉:我们唱得真好!有一天,我在忙碌中突然注意到妈妈总在唱一首歌。她背对着我,面对着墙,反反复复地唱着。我停下来捕捉歌词,听到一句是:央求你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5.
老胡     
我不喜欢老胡。但是,父亲去世一年后,他娶了我妈。 相亲之前,妈妈曾经问过我,是否介意她再给我找个爸爸。我没有办法不介意,但是,父亲去世后我们一直寄居在外婆的房子里,舅妈除了以超常的热情带着母亲去相亲之外,就是以超长的脸给我们昏暗厌弃的脸色。  相似文献   

6.
很多年前,我在整理照片时,发现了一张很老的照片,上面有母亲、我和4个妹妹。我记不得当时的情景,就问母亲。那是1959年的圣诞夜,空气中弥漫着节日的喜庆。当时母亲带着我们姐妹离开父亲已经一个多月了。那个时代单身母亲是不被社会接受的,周围的人都用歧  相似文献   

7.
S鱼儿  唐涛 《伴侣(A版)》2013,(7):50-51
1在我十八岁那年,父母离异了,我被判给了资产颇丰的妈妈。从小我就和父亲的感情很深,因为母亲整日忙于事业,所以我们之间的关系很淡薄。父母突然分开,让我难以接受,我无心学习,成  相似文献   

8.
千北 《现代妇女》2007,(12):35-37
青春期从父亲离开开始我的青春期从什么时候开始?大概从杨逸远正式离开我和妈妈那一天算起吧。杨逸远是我的父亲,只是自记事起,我从来没有喊过他,我站在妈妈  相似文献   

9.
遇见妈妈的那一天译编/海波我的童年是在孤独中度过的。我出生在中国的重庆,父亲是个传教士,母亲一生下我就死了。在我两个月时,父亲把我送到西弗吉尼亚莫尔干镇的妈妈最喜欢的妹妹处,于是我就在妈妈度过少女时代的那幢房子里长大。当露丝姨妈在家时,我周围充满了爱...  相似文献   

10.
姜昆 《老人天地》2014,(4):15-17
善良老妈:
  “把林奶奶接来,我们一起住吧!”
  我家住东四的时候,曾有一个无儿无女的老房客林奶奶,因为守寡多年性格有点孤僻,和别人都和不来,单单只相信我妈妈。老家来的信,只找我妈妈念给她听。家里有什么事,也只找我妈妈商量。我妈妈做了什么好吃的,也经常让我们给林奶奶送去,两家处得好像一家人,林奶奶就像我妈妈的亲姐妹。林奶奶特别喜欢我妹妹,记得有一次去长安大戏院看戏,票上写着不许带小孩,她就自己去了。可到那儿一看,有带小孩儿的,林奶奶立马坐车返回家,把我妹妹带上再回去看戏。等她们到那儿都演半场了,那也高兴得不得了。后来林奶奶又找了个老伴,也和我家关系特好。他们平常没事就来我家,也不用人陪,就在院里坐着,说在这待着心里踏实。再后来我们先后搬了两次家,林奶奶年岁大了,自己又孤单一人了。我们还陪着妈妈经常去看看她,逢年过节,就把老人接来,热闹几天。老妈曾和我商量:“把林奶奶接来,和我们一起住吧!”可林奶奶坚决不肯。最后林奶奶被她哥哥的女儿接回山东老家度晚年,我们一家也才算安了心。  相似文献   

11.
我家有两个姐妹,我是老大。我母亲去世后,父亲又娶了现在的妻子。父亲去世的时候,留下了不少字画和艺术品。据说,父亲留有遗嘱,把一切财产都留给他妻子了,包括我母亲的房子。现在,我和妹妹连父亲的一件遗物都没有,这样做合理合法吗?上海虹口蒋芳汀芳汀:不知您听说过这个词吗——法不容情。您的问题,真不简单。首先在您母亲去世后就已经发生法定继承,您父母的共有财产应该分出一半作为您母亲的遗产由第一顺序继承人共同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是指配偶、子女、父母),一般而言,同一顺序继承人的继承份额应当均等。所以对于这一部分遗产理应有你们姐妹的份额,这里面同样包括您母亲的房子,应该有一半的房屋所有权作为遗产,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无可选择地来到世上,最无法选择的是自己的父亲母亲。感谢命运给了我一个世界上最好的妈妈。我幸运地落在了这个妈妈怀里,变成了现在的我,  相似文献   

13.
早期的日子 我1932年生在北京。我的父亲黄方刚是中国人,母亲微华兰是美国人。我记得30年代我们的生活曾经非常好。妈妈带着三个儿子、五个佣人,还教着书。  相似文献   

14.
父亲今年已经快60岁了,自从母亲去世后就待在农村的老房子里一个人生活。为了能让父亲来城里享受一下住楼房的滋味,我们姐妹几个简直就是绞尽脑汁,最终好说歹说,他老人家终于  相似文献   

15.
今年年初,我父亲遭遇车祸去世。之后,我爷爷也患病去世,留下两套楼房(没有遗嘱)。我爷爷只有我父亲和叔叔两个孩子,奶奶已过世。我叔叔提出两套楼房都由他继承,可我妈妈认为,我有权替父亲  相似文献   

16.
林艺 《现代交际》2007,(1):62-63
这是一个听来的故事。一个听话的好女孩,却要离家出走;一个善良敦厚的父亲,却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我了解着其中的故事,慢慢地揭开了其中的谜题。她要离家出走前,联系上了我。我问她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她说她不想破坏妈妈的好婚姻。这是一个知道体贴的孩子,虽然她很小,虽然她的一些想法很幼稚。她的父亲去世五年后她妈妈才再婚,她妈妈为了生活吃了很多苦。继父是个很爱妈妈的人,从她们母女进了他的家,她就感到了妈妈的幸福和知足。  相似文献   

17.
正父亲去世那一年,妈妈才65岁。我姐弟俩远在异国他乡,眼看妈妈生活孤寂,家里家外独自一人,心中牵挂不已。我带着她旅游散心,她心不在焉,还念叨着:"一个人玩,没劲。"不久发生一件事,让我们感到她孤身一人的无助:一天晚上,妈妈独自在家,附近的楼层发生了火灾,她惊慌地跑到户外,不敢进屋,也迈不开步跑开。她说:"如果有两个人,就不会那样。"看到妈妈一日日消沉,我特别想给妈妈再找个老伴,让妈妈重展笑颜。  相似文献   

18.
当幽暗的情愫在我们之间蔓延,我清晰地看见他的脸,却看不到我们之间的未来。当没有血缘的亲情萌动出爱意,我们这个家还能存在吗?你还是别叫我哥哥我第一次见到程阳是在15岁,我高中一年级的时候。他随着他父亲来我们家,平头、瘦且沉默,同来的还有妈妈的同事王阿姨。这是一次相亲,父亲离开已经两年了,母亲还年轻,没有理由再孤单着,我必须要接受一个新家庭。即使我心里别扭了千百次,也知道必须要接受这个事实。  相似文献   

19.
陈新 《老人天地》2014,(4):34-35
“妈妈疼爱我,呵护我长大”
  2013年11月28日,在这个寒风劲吹,处处萧瑟的日子,李丹阳三姐妹的母亲赖高碧,在成都军区总医院驾鹤西去,离开了她至爱的女儿们。  相似文献   

20.
正1986年1月,我父亲去世。他是在凌晨去世的,前一天白天他看上去情况挺好,所以晚上我和姐夫在医院的抢救室守着他,让妈妈去姐姐家休息。凌晨时我看父亲不行了,赶紧让姐夫回家叫我妈。妈妈一进来看到父亲停止呼吸了,她就哭;她是一个很坚强的人,她哭时不像一般人那样大放悲声,而是忍着的那种哭。她哭着哭着,我突然发现她的眼睛里瞬间有了一颗红豆,红红的,很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