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虚拟时空     
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石的虚拟时空在当代的出现,不仅使人们改变了对时空的传统认识,而且也将人的生存带进了一个虚拟性的时空形式中,实现了人类生存从现实时空向虚拟时空的重大飞跃,形成了对虚拟时空这一崭新人类生存形式的新阐释。在由计算机技术所组成的网络化、数字化这一崭新的平台上,人们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虚拟时空。虚拟时空是一个非物理性和非线性的世界,它超越了用"实物符号"表征现实对象的局限,使实践过程所必需的时间、场所被大大压缩,从而使人们的生存实践活动能够获得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这种数字化生存方式标志着人类生存时空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虚拟时空作为人的虚拟生存的重要存在形式,表现出了虚拟生存运动的时空跃迁。与现实时空相比,虚拟时空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显著变化:一是时间的可逆化与空间的共享化,二是时间的即时化与空间的流动化,三是时间的弹性化与空间的压缩化。虚拟时空不仅通过将信息权力分散到数以百万计的电脑之中形成一种处处皆中心、实质上又等于处处无中心的新型空间社会,而且也使由计算机网络构成的虚拟社会的活动都能够通过不断地重演来消解时间的方向性和唯一性,使时间的不可逆性发生了逆转。在虚拟技术时代,时空物理性状近乎消失,时空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不断彰显,这不仅实现了主体和技术手段的虚拟,而且也实现了既脱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虚拟实在。虚拟时空的出现,使时空的客观形态不断被压缩,与此同时,时空的人性化特征得到了彰显。究竟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虚拟时空的问题主要涉及以下方面:一是虚拟时空的"虚化"与"实在"的问题,二是虚拟时空的"确定"与"模糊"问题,三是虚拟时空的差异与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2.
历史研究中的三重主客体关系袁林作为现实的曾经发生过的社会运动过程,历史不过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积淀,而实践本质上就是主体与客体关系的一种具体形态。作为历史学家对历史的认识过程,历史研究不过是历史学家认识活动的积淀,而认识本质上也是主体与客体关系的一种具体...  相似文献   

3.
对称性思想方法刍议张兴近代科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人们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用理论不断去逼近客观世界的一个无止境的过程。随着人类认识活动逐渐深入到远离人们直观感性经验的领域,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将变得愈来愈隐蔽、愈来愈复杂,理论的"语言...  相似文献   

4.
辩证法究竟有几条规律,长期以来,一直在争论。辩证法的规律是发展的规律,它本身就在发展之中,不仅其内容随着人们认识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而且,在数量上也要随着人们认识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中的特殊规律是一个不断被发现、不断发展着的无限系列。寓于无限发展着的特殊规律之中的辩证法规律,怎么能一百年前是三条,一百年后也只能是三条甚至会变成一条了呢?如果我们承认人们对世界的本质认识可以逐渐深入,即由一级本质到二级本质,至更深一级的本质,却不承认人们有可能发现世界还有新的本质间的普遍联系,那岂不是用辩证法的规律去取消辩证法吗?我认为,辩证法的规律应该是一个开放性的、不断发展的体系,它应该成为人类对世界的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社会工作的本质?近年来,对社会工作的本质认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视角。而“本质”作为一种反思性认识,需要人们对历史和现实进行不断的批判和反思。笔者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福利性、制度性、专业性的助人活动。正是这种专业本质的存在,构成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6.
超前认识是人的思维依据生活实践的需要对未来活动过程和结果以及人们活动所牵涉到的环境的未来变化过程和结果的提前反映和设计,它植根于人类实践的创造本性,其基本依据是以主客体统一为特征的人的对象性活动。在这种意义上,超前认识的发生,与人类实践所包含的需要、价值、理性等基本要素密切相关。首先,超前认识与人的需其直接相关,其目标是为了设计和创造自然和社会中本不存在,但却为人所需要的过程、程序等,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主体需要;其次,超前认识与人的价值设计密切相关,从本质上讲,人的价值设计也就是超前认识,它是主体思维对未来主客体价值关系的可能运动过程的设计和反映,它遵循人类实践的规律和主体价值利益原则;再次,超前认识与人的理性活动密切相关,它是人类活动中理性色彩最强的一个部分乃至被看作是主体合理性行动的典范。基于此,超前认识是主体的一种对象性的创造活动,它集中地体现出人的实践的创造本性。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的大生产,使人们的时间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驱除了人们原来对时间认识上的迷雾和一些混沌的表象。对时间的认识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这自然还是粗线条的。对经济时间的分析表明,时间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我们从日常生活中是可以直接体验和感觉到的。是一种客观实在,与其它物质一样有自己的属性。在经济建设中只有认识和把握时间的基本属性,才能很好的运用和控制时间,使时间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时间的基本属性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灵感探微     
思维领域目前尚有许多空白区域未被认识清楚,灵 感就是一例。灵感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它有什么规律 性?这都是急待探索与精心研究的课题。 灵感,这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突发性的创造性思维 活动,是智力的脉冲形式。它是乌云密布时的一道闪 电;是黑暗摸索中的豁然开朗;是百思不得其解时的茅 塞顿开。也有人说灵感就是平波中跃起的一朵浪花。灵 感的本质虽然众说纷纭,但都认为它是在外界某种偶然 刺激下发生的。因此,许多人把它看得很神秘,也有些 人却又总是企图简单地否定它。然而,灵感毕竟是个客 观存在。只要是对灵感现象进行深入一点的观察就…  相似文献   

9.
知识结构的间隔性对思维方式的影响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结构的间隔性对思维方式的影响和作用刘东丁青知识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思维则是人们运用和处理各种知识以及信息时所组织起来的思想活动。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逐步建立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知识大厦。知识又是人类...  相似文献   

10.
如果我们将人类的艺术能力视为自然进化的结果,那么便可以对所谓"人的本质"乃至"劳动创造人"等命题得出不同于以往的理解和认识,并重新揭示"艺术"与"工艺"之间的深刻联系.艺术制度的确立,将原本一体的"艺术"与"工艺"区别开来,这虽然给人类的想象力提供了更加自由的创造空间,同时也造成了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疏远与脱节,从而给康德美学提供了土壤.康德虽然为人类的情感和想象活动开辟了独立的审美空间,有着巨大的理论意义,但同时也容易产生两种误导.一是将"美"和"艺术"等同起来,二是将"艺术"和"生活"割裂开来,其结果反而遮蔽了人们对艺术本质和文化本身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西方现代艺术逐渐丢失了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使一场艺术的"革命"渐渐沦为美学的"骗局".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表述,由于高度概括和抽象,自提出至今,一直成为理论界研究的重点和争论的焦点。笔者在研究中有几点思考,现提出与同行商讨。 要看到社会主义本质与特征的差异性 在认识社会主义本质时,人们往往有这样一种疑问,邓小平同志为什么没有把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本质来表述,是否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一问题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中已不重要?笔者认为,要认识这一问题,必须严格区别本质和特征两个概念的不同。 党的十二大是我党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代表大会之一,这次大会在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上具有两大突破:一是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问题;二是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其概括为:1、剥削制度的消灭;2、生产资料公有制;3、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4、按劳分配;5、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6、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7、以共产主义思想为  相似文献   

12.
从哲学思维方式的演进看人的不断自我超越本质高清海,张慧彬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形态,它通过人对世界的认识来理解人自身的存在及其活动的性质、意义和价值。但哲学对于这一目的实现不可能一次完成、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曲折的、渐进的过程。因...  相似文献   

13.
世界本原:非哲学命题陶同哲学是人类对象性认识的高峰产物,它是和时代紧密相联系的,是不断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古老命题:对宇宙毫不了解时作出在人类之初,自然界的巨大威力统治慑迫着人类,人们总希望对神奇的宇宙找到一种解释,在朦胧之中把这一切看成是...  相似文献   

14.
万斌  王学川 《浙江学刊》2007,1(4):81-88
历史美是体现着人类历史发展的本质与规律,能够引起人们的愉悦情感的具体的社会历史形象。人类在历史活动中按照美的规律不断地显示和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从而创造着历史美。历史美从本质上说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确证和展现。历史美可分为历史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类。历史美具有的三个根本特征是广博性、可感知性、情感性。  相似文献   

15.
典故的隐喻文化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民军 《唐都学刊》2004,20(4):135-137
典故是人们在对世界的认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语言形式 ,与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密切相关 ,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从本质上讲 ,典故的产生和典故的使用都是隐喻式的。典故的隐喻性这一特点表明人们在以文化语境为基础 ,通过想象、联想、映射等途径进行一系列认知活动时 ,典故的隐喻文化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考察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一种基本方式,它的存在同人类的认识活动一样久远。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真正认识比较方法在人类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迄今为止的传统观点仅仅是从形式逻辑的类比意义上把握比较的内涵。笔者认为,此种“比较即是类比”式的认识不仅无助于对比较方法真实底蕴的科学揭示,也有碍于比较方法在实践中的正确运用。其实,比较方法既不同于形式逻辑中的类比方法,也与辩证逻辑中的其它方法相区别。比较方法具体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是唯物辩证法在人类认识活动中的直接的拟化形式。基…  相似文献   

17.
人类历史的特有之谜及其揭白徐才方毅预测未来,追求目的,这是人类特有的历史活动。然而,人类的历史总是不断重复地展现着这样一种现象:在人们追求目的的历史活动中,历史的结果往往与人们的目的相反。从人类整个历史过程来看,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占有剩余产品,可以...  相似文献   

18.
笔者认为:实践的选择性是实践的了个基本特性之一,实践活动中的选择既是一个合规律性的过程,又是一个价值导引的合目的性过程;选择是实践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机制,决定实践的选择和再选择的正是不断发展着的实践活动本身(详见《求是学刊》1989年第1期;《南京师大学报》1989年第3期)。本文拟就实践选择性的其它问题作一深入探讨。 一、可能性空间与实践主体的选择权能 人们的实践活动必须以现实性为基础,必须遵循事物的客观必然性,这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然而,人的能动特性和实践的超越本质决定了人们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又总…  相似文献   

19.
人类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要改造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就要求人们对世界有正确而全面的认识。而要想在未来有一个效果良好的实践活动,就得先有一个关于未来的正确认识。这种关于未来的认识活动就是超前认识活动,其结果就是超前认识。所谓超前认识,就是人们对事物发展的未来以及对将要从事的实践活动的认识。本文谨对超前认识的基本特征作些探讨。一、未来指向性指向事物发展的未来,指向人们实践活动的未来,这是超前认识的一个显著特征。超前认识注意的重点不是现存的事物和人们现时的活动,而是未来的存…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从人类活动的时间结构这一角度,对美的本质发表一点浅见。以便求正于方家。 一、总体与个体, 美,总是与人类活动、人类生活有关的。“流美者,人也”(钟 语)。美存在于人类活动之中,是从人类活动这一永恒地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流”出来的。它是人类活动的创造的结晶。 人类活动,在马克思看来,就是“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①.与一切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者把人看成是先验的、抽象的或孤立的、静止的人不同,马克思从人类活动的“总体”来考察人和人类活动,把人看成是“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②。 马克思的总体概念并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