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丽  王金玲 《理论界》2013,(2):197-199
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工作可以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重要保障,而构建和谐校园也对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在深入分析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的一体化创新发展模式,这为切实增强大学生党组织的战斗力与凝聚力,促进和谐高校校园建设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2.
王贻正 《兰州学刊》2009,(Z1):48-50
和谐党支部是具有高度凝聚力和强大战斗力的集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建设和谐党支部,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和谐党支部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摘要]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之一,通过公寓文化建设将大学生心理咨询寓于其中,是高校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需要。构建和谐的公寓文化氛围,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更是高校公寓文化建设中急需进行实践探索的重要内容。心理咨询走进公寓,对于调适大学生的不良情绪,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促进校园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校党支部微博作为网络党建的新平台,具备信息短、平、快的优势,目前高校党支部微博建设普遍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以大学生党支部微博建设为例,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微博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加快建设高校学生党支部微博体系的重要意义,并对加强高校党支部微博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诸多影响,关注大学生网络行为现状,探讨网络对构建和谐校园的积极作用,并通过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建设和谐的大学校园是本文的初衷所在。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是高校肩负的特殊历史使命。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又是当前建设和谐校园的迫切任务。高等学校应从不同方面、多途径地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以便更好地建设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7.
构建大学生和谐集体的途径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大学生和谐集体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任务之一,它不仅能够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有利的学习生活环境,而且能够为建设和谐校园奠定基础,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高校要能实现构建大学生和谐集体的目的,必须要选择恰当的途径与方法,并以此为中介,才能连结构建主体与构建客体,确保大学生和谐集体的建成。  相似文献   

8.
寝室对大学生而言,不仅仅是休息的场所,也是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良好的寝室人际关系的构建对于学生的身心和谐愉悦和学习的投入状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各大高校将寝室人际关系建设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并且在探索科学的寝室文化建设模式,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显露了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在寝室人际关系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探索建设高职院校寝室良好人际关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新的形势下,加强高校党员发展,培育优秀青年,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本文以湖南某高校为例,对大学生党员发展中存在问题进行系统性探索,并提出培育优秀大学生党员的对策。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培育工作,尤其是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入党动机摸底不足;大学生择优入党选拔标准不一;基层组织分工不明,学生支部没有话语权;走上层路线争取入党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党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思想教育走形式,经费短缺,基层组织活动缺乏有效性;择优入党缺失群众基础等七个方面的问题。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策略:增加经费投入,明确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职责;加强学生入党教育与继续教育,拓宽党员教育路径;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管理体系;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雪峰 《理论界》2007,(3):123-124
大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及健康发展对高校校园文化环境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学生社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加强学生社团建设进行了剖析,从而对学生社团的发展、和谐校园文化环境的构建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校园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和谐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和谐校园建设有利于大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凸显在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经济困窘、个人不良心理和校园氛围的影响;针对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  相似文献   

12.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建设大学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形成平等、民主、理解的师生关系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营造和谐大学校园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是建设一支奉献精神强,善于与大学生沟通交流,能成为大学生知心朋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3.
论和谐高校构建中的大学生感恩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高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高校的基础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有一个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优秀学生群体.大学生感恩教育对构建和谐校园有着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作者认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有助于高校全面促进优良的教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其次,文章分析了高校在大学生感恩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感恩教育形式教条化,教育脱离社会生活;考核体系形式化,大学生知行难合一;感恩教育成果表面化,行为指导实效不理想等.最后,文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一是教育要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二要是要在情感层面上充分发挥教师、管理人员的感染作用;三是在实践层面上要从点滴做起.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校与构建大学和谐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当前的大学教育中的确存在许多不和谐音符。而要构建和谐校园,关键在于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是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在依法治校的过程中,有些高校存在错误认识,因此,全面理解依法治校的内涵,并探索依法治校与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可行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高校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的互动与整合实践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形势下网络文化对传统高校校园文化产生重大影响,并且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大学生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它不仅在拓展大学生素质与丰富校园文化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同时推动着传统高校校园文化的转型与提升。因此,整合和优化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使两者在互动与交融中和谐发展已成为目前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和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了网络文化对高校文化带来的积极影响和负面效应,两者的共同点以及不和谐因素,力求探索新时期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抓好基层党支部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明 《南方论刊》2005,(8):10-12
抓好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致力抓好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努力创造条件构建党组织和党员、党群干群、城乡建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面推进农村小康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发展,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点。文章对目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和谐校园建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关系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石。大学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是否能健康成长又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人才的优劣。在对大学生进行和谐理念教育中,要以“和谐校园”创建为中心,在和谐校园创建中培养和谐理念。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大学校园的主体,大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因素.目前,在校大学生所产生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与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关.因此,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促进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谐,对建设和谐校园、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顺利实现大学生的社会化及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大学生进行和谐理念教育的意义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斌 《社会科学论坛》2006,42(14):104-107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关系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石.大学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是否能健康成长又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人才的优劣.在对大学生进行和谐理念教育中,要以"和谐校园"创建为中心,在和谐校园创建中培养和谐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