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文精神:一种世纪末情结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人文精神问题又一次成为国内学界关注的热点。学者们就“何谓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否已经失落”、“人文精神危机的背景、原因及其实质”以及“如何重建人文精神”等主题作了富有意义的探讨。细究起来,对人文精神的关注既非中国独有,也非今天才有,它始终作为一个重要主题贯穿文化发展的进程之中。从历史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视野对当下的人文精神讨论进行一种价值分析和总结,对于进一步深化文化问题研究,推动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无疑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一、人文精神讨论的几个主要议题1.何谓人文精神?在对…  相似文献   

2.
效率与公平问题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分析效率、公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联系,从而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以便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我们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人们一般不谈论或很少谈论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党的文件上也基本没有涉及到这个问题。但近些年来,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党中央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并且反映在党的重要文件中,比如,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从十二个方面勾勒…  相似文献   

3.
人文精神与乌托邦情结──对人文精神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目前学界关于人文精神的热烈争论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透露出一种乌托邦主义的倾向,这是人文精神探寻中的“乌托邦情结”.它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道德浪漫主义倾向;二是人文知识分子的精英主义倾向;三是与人们的现实生活世界相脱节的倾向。哲学中的唯理论信念是乌托邦情结的最根本的理论基石和思想预设、这一唯理论哲学经历了两大发展阶段:一是在现象界背后设定不动的本体和实体的本体形而上学;二是以给定的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为前提,又要统一二者的主体形而上学。唯理论哲学的根本失误在于它对人们现实生活世界的否定和对“另一个世界”的执着和迷狂,由此而成为把人文精神的追求导向乌托邦主义的一个重大理论根源。它具体表现为认识论上的客观主义、生在论的真善一体论和人性论中忽视人之有限性的倾向。而超越了人文精神追求中的这种马托邦情结之后,我们要营造新的人文精神。新人文精神不是排它独断的,不是要消除多极的存在,而是对多样性价值的尊重与宽容。  相似文献   

4.
1 "思想淡出,学术突显"是李泽厚先生就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状况的一个著名"诊断".无疑,"学术突显"是一种学术自觉的结果.我们且不论学术与思想本来就有着如何难解难分的复杂关系,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单就中国学界"学术突显"的状况来看,其是否尽合人意?我想,人们在承认学界30年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仍存在许多问题.这必然把我们引向对于究竟什么是学术自觉,如何才能达到真正的学术自觉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关于知识和境界的讨论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哲学话题,重新讨论这一问题有补于今天的做人与做事,也有益于时下人文精神的重塑。一 对于知识和境界的问题,自古以来就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知识和境界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6.
日本重建财政浅析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张舒英说到重建财政,也许有人会感到纳闷,这不是80年代的话题吗?日本已经在1991年度实现了重建财政的目标,何以又来谈什么重建财政?的确,重建财政不是一个新问题。本文之所以探讨这一问题,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这个...  相似文献   

7.
读齐思和先生的《匈奴西迁及其在欧洲的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匈奴西迁及其是否到过欧洲的问题,自从18世纪在探讨匈人起源时首次涉及到这一问题开始,西方学者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直到20世纪40年代,匈人即匈奴以及匈奴西迁欧洲这一说法一直是西方学术界的主流观点。  相似文献   

8.
杜文玉 《唐都学刊》2009,25(2):125-126
在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中,汉唐史的研究一直很热门,就全国历史学界来说是如此,对于西安地区来说则更是如此。这固然是因为汉唐两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是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两个历史时期,也因为汉唐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就在西安,西安人具有更多的汉唐情结也就不难理解了。  相似文献   

9.
“重建个人所有制”正义──兼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两重性袁庆寿,王兴化"重建个人所有制"是马克思提出却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后人对这一问题跨世纪的研究和争论至今也没有停止过。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理解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践及其发展和演变。一、对这一问题两...  相似文献   

10.
公费与特权     
公费之所以会成为一个人们议论和关注的问题,主要在于它在中国已较普遍地存在,并涉及到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至少就目前情况而言,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低收入社会,公费多少起到了一些生活补助、调节和社会福利分配的作用。显然,这对于一个处于急剧变迁的社会的稳定是有益的。公费问题一方面是个经济问题,这意味着国家的这笔财政支出是否合理、是否经济?另一方面,它也是个社会和社会学问题,因为公费的分配并非是均等的,公费的受益程度也是因人而异,从某种意义上说,公费的不平等的使用和分配是导致人们社会差别的一个重要原因。这里只限于讨论后一个方面的问题。由于国人的收入普遍偏低,所以公费所及的一切领域便成为人们各种切身利益的所在。比如,人们出外旅游的机会很少,支付旅游费用能力也很差,要想吃好点,住好点,所需费用很多,这是一般人不愿破费的。所以公费出差几乎在任何单位中就成为一种令人羡慕的美差,当然人们对出差的兴趣和热情往往是随着出差地点的不同而消长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出差可以达到公私兼顾的目的,可以合情合理地花公家的钱而不会招致不廉洁之名。这也许就是中国人那么愿意出差的原因之一。然而这种公费出差的机会并不是均等的,除了一些职业的、工作上的原因之外,尚有许多其它原因。即使如公费医疗这种形式上的平等中也存在着大量的不平等。如果我  相似文献   

11.
官德和民风是精神文明建设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方面,联系这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重温孔夫子关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论语·卫灵公》)这句话,两千多年来,作为至理名言,被人们广泛引用,在孔夫子的警句格言中,这是被引用得最多的话之这句话的本意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既然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给别人,那么自己想要的东西是否就不肯给别人了呢?这是人们在琢磨这句话时自然会提出的疑问。愚以为要准确而透彻地领会这句话的涵义,需要联系孔子的其他相关的话,综合…  相似文献   

12.
2 0世纪 90年代美学界令人瞩目的景观是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间的论争 ,以及修辞论美学、否定主义美学的异军突起。这场批评与反批评、超越与双重超越的论争展示了世纪之交美学界多元化的理论景观 ,集中体现了中国美学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发展的趋势 ,显示出中国美学蓄势待发的生机活力和前途。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人们去进一步思考 :后实践美学自身存在的诸多局限 ;美学理论与争鸣和现实的脱节 ;美学界匮乏原创冲动  相似文献   

13.
学界对于主权国家综合国力的衡量投入了相当的精力。本文通过对综合国力概念的辨析,认为综合国力研究需要明确它背后依托的理念,从而为每个指标是否被选入提供理论上一致的依据。此外还要分清综合国力衡量与解释这两个不同的问题,避免把作为原因的要素列入综合国力指标体系。由于综合国力衡量是为了帮助人们认识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能够发挥多大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在综合国力指标体系中不应有人均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4.
说到“性科学”,人们马上就会想到“禁区”,其实,把性问题视为禁区那是再滑稽不过的事。因为且不说性问题涉及计划生育这样有关国计民生的治国大策,而且两性现象和关系本是人们无时无刻不遇到、成年男女天天在亲自经验着的问题。作为社会学,应不同于一般的性医学研究,而要深入研究关于性的种种设制、习俗、观念(其中也包括关于视性为禁区的观念)的阶级和历史根源以及发展趋势。性的问题,不只是生物性的,而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有关,尤其同家庭(也即人类自身生产的形式)发展阶段有关,因此这方面又很不同于吃饭问题。“食色”两字虽常被人们连在一起使用,但研究人类社会中的性问题,还需要有更深刻而细致的方法论。不过,再高明的方法论也只能产生于研究的过程之中,而不可能在研究之前一应俱全。所以我们不能要求方法论都正确了方可研究人类的性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打破禁区乃是创造正确理论和方法的前提。我们想,这一点不仅适合于这一禁区,也适合于至今仍被视为禁区然而又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相似文献   

15.
周郁 《半岛新生活》2004,(11):27-28
据说白领们尤其是职场“天花板”的受害者,这是他们职业生涯的一大困惑自己已经在某个职位呆了数个年头看看老板的脸色问问自己的内心,发现曾经向上再向上的主旋律已经戛然而止,仰头一看,仿佛有层结结实实的天花板.自己就这么锈住了,不能动弹了,无法突破了当然,我们的职业生涯并非以晋升为惟一目标,但相关的职业经验.业绩、职业成就感也是类似,就像爬山,山的高度有限,我们能爬到的高度也是有限那么,这层“天花板”是否真的就不可击破,或者它是有弹性的.可以因人而或高或低,更或者我们都可以依照某个规律给它开扇天窗,或者,其实这层“天花板”更多是主客观的冲突。  相似文献   

16.
目前经济学界对“公有制能否与商品经济兼容”问题的讨论,涉及两个关键的问题:一是能否从全民所有制自身中引出商品货币关系,二是能否在商品等价交换原则的基础上贯彻公有制所要求的等量劳动互换或等量劳动占有等量产品。如果我们能够对这两个问题作出肯定的回答,那就不仅是对“公有制与商品经济能否兼容”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答案;而且是证明了这一问题本身就是不成立的或虚拟的。因为,既然我们能够从全民所有制自身中引出商品货币关系,并且能够以等价交换为出发点导出等量劳动占有等量产品,那么,商品货币关系就显然是全民所有制自身的一个内在规定,而谈不上二者是否兼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语境下科学与人文关系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与人文是人类寻求达到理想世界秩序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并未真正认识到两者的本质及互补相融性.在后现代的语境下对科学与人文的关系重新进行反思,以人文精神重建当代的科技理性,使科学与人文能够互补互融,这对于建立美好和谐的世界秩序形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实现企业制度的现代化张谷现代企业制度将会通过怎样的方式和途径达到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实现国有企业高效率经营的目标?现代企业制度是否仅通过建立公司制的产权制度,一就足以相对完整地达到实现国有企业高效率经营的目标?这是两个直接涉及现...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与人文精神林兵市场经济与人文精神的关系问题是当前理论界讨论的热门话题。过去我们对二者的关系是从对立的两极进行研究的。经济学一般是经济规律、经济形态、经济体制以及经济运行、经济模式等理论问题,较少涉及人的问题。而哲学等人文科学则关注人的问题,探...  相似文献   

20.
交往的可能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交往理论研究的不断展开,人们对交往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实践问题、主体性问题、客观性问题、唯物史观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开拓性的成果,交往问题的重要意义已经成为理论界的共识。然而,学界在对交往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往往把交往,即主体间的活动看成自明性的事实,而交往的可能性问题却很少有人追问,或者即使有人涉及这一问题,也往往脱离人的本体论活动,从人的某一具体活动层面(生产及其工具)出发来理解交往的可能性根据。这就使交往问题仍然停留在表面,交往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受到严重束缚。有必要悬置交往的各种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