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陵的兴衰魏陈留王曹奂咸熙二年(265),被逼禅位于晋嗣王司马炎,司马炎即帝位,是为晋武帝,继魏之后,都于洛阳,史称西晋。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龙骧将军王浚从益州将楼船千艘浮江东下,征伐孙吴,进抵建业(今江苏南京市),吴主孙皓降。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所谓“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即咏其事。伐吴胜利后,王浚水师自江入淮,逾泗、汴,自黄河而西,振旅还都。四十多年的三国分裂局面,至此而复归于统一。邗沟、汴渠在统一事业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太康三年(282),改“建业”为“建邺”。晋武帝鉴  相似文献   

2.
唐代扬州是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为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即在南北朝对立时期,已是经济繁荣,人物荟萃。鲍照《芜城赋》写广陵全盛之时“车挂(车彗),人驾肩,廛閈扑地,歌吹沸天。孳货盐田,铲利铜山”,虽不无夸张成分,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南朝初期扬州商业繁盛的景象。隋末大乱,扬州地区屡遭战火,受到严重破坏,归唐以后,又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旧唐书》卷五十九《李袭誉传》说:“江都俗好商贾,不事农桑。”李袭誉是唐朝宗室,他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约在贞观七、八年,足见唐初扬州经商之风很盛,标志着商业的发展。其后随着江淮水利工程的建设,农业  相似文献   

3.
王景修汴渠,守庐州东汉帝国都于洛阳,黄河下游的农业生产和至京都之间的漕运是否畅通,对于维系政权,关系很大。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于魏郡决口,夺汴渠水道东注于海,打乱了鸿沟水系,河南、山东的百姓深受其害,江淮、淮黄的水道交通也因而中断。这是东汉王朝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建武十年(公元34年),阳武(今河南县名)令张氾上言,应改修堤防,以安百姓。光武帝采纳其议,即为发卒。而浚仪(今河南开封)令乐俊上书,以为大乱之后,不宜骤兴力役,“宜须平静,更议其事”,工程遂被搁置起来。到了明帝,又考虑到这个问题,有人推荐王景有理水之才,帝诏谒者王吴与王景共修浚仪渠,即古浪荡渠分黄河水东流  相似文献   

4.
晋王杨广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热恋江南的深厚情感,江南是杨广发迹之地和可攻可守的根据地,江南的发展确立了经济、政治、人才、军事、文化南朝化的基础,决定了炀帝最后南下的必然性和江都宫变后死葬扬州的结局。炀帝墓陵的变化,说明了炀帝不能否定的历史价值;还原炀帝功大于过的面貌和他对扬州的贡献是扬州旅游开发的基础;炀帝陵区的复修为扬州旅游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文言小说虽然不象诗文那样起步很早,作品众多,重湖叠(山献),美不胜收。但从汉魏六朝以迄清末,也是绵亘不断,洋洋大观,构成了一个丘峦起伏而又双峰前后对峙的发展过程。宋以前,除唐代有某些用接近口语的文字写成的话本如《(山卢)山远公话》、《韩擒虎话本》等外,小说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文言小说的发展历史。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至唐代形成了文  相似文献   

6.
鉴真与扬州     
(一) 688年(垂拱四年),鉴真出生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省扬州市)。俗姓淳于。唐代的扬州,是当时闻名于国内外的一个大城市。626年(武德九年),于扬州置大都督,督扬、和、滁、楚、舒、庐、寿七州。636年(贞观十年),改大都督为都督,督扬、滁、常、润、和、宣、歙七州。662年(龙朔二年),升为大都督府。742年(天宝元年),改称广陵郡,依旧大都督府。 627年(贞观元年),分全国为十道,其一是淮南道,包括扬、楚、和、滁、濠、寿、庐、舒、蕲、黄、沔、安、申、光十四州之地。733年(开元二十一年),分全国为十五道,  相似文献   

7.
广陵观潮是中古文学常见的一种文学意象,由于地理环境的变迁,引起后人对其产生地域的争论。从文献记载、考古发掘和历史地理的环境变迁等分析,广陵观潮应在扬州而非钱塘,其盛行的时间在汉至六朝,约在唐大历年间消失。广陵(扬州)作为古代的形胜之地,广陵观潮的自然景观为诸多文人所记述,而理解广陵(扬州)在古长江口的位置是揭释这一文学意象的钥匙。  相似文献   

8.
清代著名学者焦循所辑《扬州足征录》是重要的扬州文献资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广陵书社的整理本,极大地方便了读者,但文字、点校存在许多问题,今就其志传部分(卷1至卷12)之讹误,分类进行举正。  相似文献   

9.
秦朝统治者对人民实施残暴统治的结果,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率先发难,各地反秦力量“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史记·项羽本纪》载:“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  相似文献   

10.
隋唐时代的扬州,繁华甲天下。“危楼九曲,珠簾十里,二十四桥风月尤为东南佳丽。舟楫四达,民殷物阜,冠盖东南而人才地产随之。”(《重修扬州府志》卷八)以高绝俊健、潇洒有致而著称的杜牧曾在大和七年到九年(833—835),开成二年(837),会昌二年(842)三次寓居扬州,留下了“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簾总不如”,“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等脍炙人口的佳句。在其离扬后,又因“厌江南之寂寞,思扬州之欢娱”(谢枋德《注  相似文献   

11.
一扬州向为文人荟萃之所。早在南宋理宗时,为纪念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胡瑗(993—1059)即创建安定书院。相继二百多年,至明正德、嘉靖、万历间,扬州书院逐渐兴起。当时,即有:安定书院、资政书院、维扬书院、五贤书院、甘泉书院。资政书院建于明成化间,维扬、五贤、甘泉三书院建于嘉靖间。甘泉书院系嘉靖七年(1528)为纪念理学大师湛若水(号甘泉)而建。嘉靖六年(1527)湛“以大司成考绩北上,道出维扬,其门人不期而至者五十人。居一日,秉贽而谒者又几十人。”于  相似文献   

12.
无名氏《新编刘知远还乡白兔记》于1976年在上海嘉定县的明代古墓中发现,它是我国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传奇刻本.上海历史博物馆影印了此书(以下简称上博本);问世以后,引起了一些中外学者的注意.但原书文字舛错,衍夺、颠倒、阙文以及字跡模糊等等缺点,随处皆有,阅读起来极不方便.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作了校补,刊出《成化新编刘知远还乡白兔记》(以下简称广陵校补本).可以说是对比书的整理工作,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此外,胡竹安同志又对广陵校补本作了补正(文章发表在《中国语文》1984年第四期),也是有成绩的.笔者近来读了上述各种版本《白兔记》以及胡竹安的文章,也想来作一点校补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今天(2005年9月12日),我们十分高兴地迎来了参加2005海外江苏之友扬州行活动的各位新老朋友,大家相聚在一起,畅叙友情乡情,共图创业发展。借此机会,我把美丽而又充满活力的扬州介绍给大家,希望大家进一步熟悉扬州,关注扬州,投资扬州。丰富的资源禀赋成就了古老扬城的千年跨越扬州地处长江三角洲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交汇地带,南临长江,北接淮水,中贯京杭大运河,是一座历史文化与现代工业科技交相辉映的滨江开放城市。现辖3个区、3个县级市和1个县,土地总面积6638平方公  相似文献   

14.
(1)《李白二送孟浩然》话说李白在黄鹤楼为老朋友孟浩然送别,心里十分舍不得,于是写了《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时光如流水,转眼间已到了20世纪。李白又有好几个月没有见到孟浩然了,为了消  相似文献   

15.
明清两淮盐商与扬州青楼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历二十五年,王士性在其名著《广志绎》中说到,当时的天下商品集散地有十数处,广陵姬妾竟然也被列入物产土贡之榜,与维扬盐斛、淮阴漕粮等相提并论。这是耐人寻味的一种社会现象。发展到清代,伴随着盐商财力的如日中天,“千家养女先教曲”,更形成为扬州城市的普遍风尚。此后,邗上青楼文化的流风余韵,影响之大,波及范围之广,也很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6.
泰勒·詹姆斯·戴德生,又译为戴雅各、赫德森,英文名 Taylor James Hudson(1832—1905),英国教士。1853年受英国“宣教会”派遣来华,在上海、宁波、汕头等地传教;1854年12月21日曾闯入上海小刀会起义军总部,配合“英美领事”,企图“劝说”诱降小刀会领袖,“接受信中提出的调停”,遭到小刀会拒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出身比较寒微。青少年时代,孤苦而好学。二十四岁(1030年)中进士。仁宗庆历初年为谏官,正直敢言。庆历五年为范仲淹等被排挤出朝,上疏分辩,被贬滁州,又迁扬州、颖州任知州,晚年回到。朝廷,任翰林学土,官至枢密副使(主管军土的副长官)、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死后谥号“文忠”,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世传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相似文献   

18.
徐铉诗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铉(公元916——991 ),字鼎臣,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五代时期有名的文学家,也是诗人.他在十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据《全唐诗》和《宋史》介绍,他“文思敏速,凡所撰述,往往执笔立就”,并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他精通小学,爱好李斯小(?),亦擅长隶书,曾受诏与句中正等人共同校订《说文》,又参与编纂《文苑英(?)》,与弟徐锴齐名,时号“大小二徐”徐铉初仕吴国(安徽泗县),做过秘书郎,又仕南唐,当过李(?)父子的文书,曾被贬谪泰州(今江苏六合县)为司户掾,后又因在楚州(今江苏淮安县)当巡抚时犯了专杀罪,而被流放到舒州(今安  相似文献   

19.
唐代扬州城区规模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扬州是淮南道的首府,从高祖武德九年(626)改邗州为扬州后,扬州成为大都督府所在地。当时扬州领江都、六合、海陵(今江苏泰州)、高邮等四县,这四县只有二万三千一百六十户,九万四千三百四十七人,人口这样少,和隋朝末年的战乱有直接关系。玄宗天宝元年(742),改扬州为广陵郡,领江都、江阳(太宗贞观十八年分江都县置,在郭下与江都分治)、六合、海陵、高邮、扬子(高宗永淳元年,即公元682年,分江都县置)、天长(天宝元年割江都、六合、高邮  相似文献   

20.
春秋时期的晋国曾有过两度辉煌,一是晋文公的创霸,另一次是晋悼公复霸。祁奚在悼公初期任中军尉(军队的最高长官),曾为悼公的霸业做出过贡献。悼公四年(公元前570年),祁奚告老致仕荐贤自代,先举仇人解狐,又荐其子祁午。这就是著名的“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的故事。祁奚致仕后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公族大夫(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