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购买力评价理论的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购买力平价主要运用于均衡汇率确定和国际经济比较中,文章通过分析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及其理论的假设前提,针对购买力平价在现实运用中的局限性进行研究,旨在分析和比较将购买力平价理论运用于均衡汇率决定和国际经济比较中存在的差异,以探讨购买力平价理论在现实运用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一、购买力平价的困惑 自从购买力平价理论(PPP)被提出至今,已有很多实证检验的文章,但检验的结果却一直摇摆不定.因此,到20世纪90年代,PPP研究开始转到对PPP的偏离行为的研究,重点由检验PPP转到测量实际汇率的决定及其向PPP收敛的速度(Engel,1996).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购买力平价估值与运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购买力平价估值的应用非常广泛.一是充当国际比较的货币转换因子;二是作为均衡汇率,为两国之间汇率是否失衡以及汇率政策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文章分别以绝对和相对购买力平价形式为线索,对改革开放以来测算和应用人民币购买力平价估值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和综述.本研究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更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形成,对人民币购买力平价的估值可能更加精准,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运用可能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4.
一、概念与定义对国内生产急值进行国际比较时,通常采用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用官方汇率对多国货币进行统一换算.但官方汇率并不能真正反映各国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价,致使比较结果产生不园程度的扭曲.从六十年代后半期开始,联合国统计司、世界银行、美国宾州大学研究经吸取了多年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四买力平价计算疗法.联合国统计委日会决定采用此万步开展国际间生产、收入和支出总量的比较,从而揭开了国际比较项目的序幕.国际比较项目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本世纪,20年代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ustalCassel)提出的货币购买力平价理论.…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多变量Johansen协整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购买力平价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文章运用Johansen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名义汇率与中美物价指数之间的多变量协整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我国还不能很好地解释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规律.不能单从购买力平价理论来判断人民币汇率水平.  相似文献   

6.
购买力平价项目(PurchasingPowerParityProgram)是欧共体统计局(EUROSTAT)和经合组织(OECD)共同组织的一项活动,其目的是实现各参加国经济总量指标的比较。推算的购买力平价消除了各国之间价格水平的差异,可以用于各种类型的国际经济比较(如比较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总量),作为调整各国工资的修正系数,测量各种货币的购买力、同时,购买力平价也是国际组织考察各国经济实力、实施有关经济政策(如贷款扶持)的重要参考依据。然而,目前我国许多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对购买力平价法了解不多。本文拟对购买力平价方法的原理…  相似文献   

7.
初探效用购买力平价(UPP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比较项目是由联合国、世界银行等组织实施的一项国际性统计活动,其目的是以购买力平价为转换系数,将以本币表示的GDP转换成统一货币单位(通常为美元)来表示,然后进行GDP和人均GDP的比较.购买力平价理论最早由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提出,传统购买力平价是指不同国家商品(货物和劳务)的价格比率,也就是基准国一单位通货所能购买的商品数量,在对比国购买时需要该国通货的数额.而经济学研究的是如何利用有限资源合理的安排生产,生产的产品如何在消费者中合理分配,以达到人类现在和将来的最大满足.人类的最大满足就是经济系统的目标,因此如果离开效用来谈国际经济比较,那么国际比较将失去其在经济学上的重要意义,本文以效用函数为基础,提出PPP计算的一条新思路--效用购买力平价(UPPP),UPPP能有效克服PPP法中"一揽子"商品的代表性与可比性问题,提高国际比较的可信度与说服力,充分体现了经济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种基本的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是检验实际汇率是否稳定。以往的研究主要是在线性模型的框架下,应用ADF和PP检验考察购买力平价是否成立。尝试在非线性的研究框架下,基于ESTAR模型应用KPSS检验方法对中、日、韩三国的长期购买力平价进行检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非线性的KPSS检验方法发现日本的实际汇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而中国和韩国的实际汇率为平稳序列。这说明长期中日本的购买力平价不成立,而中国和韩国的购买力平价成立。  相似文献   

9.
李力 《中国统计》2001,(11):40-40
早在60年代,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确定了一项名为国际比较项目(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简称ICP)的统计活动,即以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作为货币转换系数,评价和比较各国GDP规模及其消费结构。ICP的意义不仅于此,由于它是可以使用的国际价格,必然在世界贸易中发挥其重要作用。购买力平价(PPP)是不同货币在购买同一商品或服务时的转换率。即把一定数量的货币,用购买力平价的转换率转化为不同的现金时,它们将在各个不同的国家买到同一篮子商品和服务。换句话说,购买力平价是消除了不同…  相似文献   

10.
如何看待我国的购买力平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购买力平价法是否客观地评估了中国的经济实力,购买力平价能否作为我国汇率形成的基础?这些问题不仅国际社会众说纷纭,国内的看法也不统一.  相似文献   

11.
王娟 《统计研究》2012,29(3):41-44
 作为最重要的汇率决定理论之一,购买力平价被广泛应用于实证研究,但是重点针对亚洲新兴市场的研究依然有限。本文对七个亚洲新兴市场进行了购买力平价理论长期均衡关系的实证检验分析。针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作者运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进行数据分析。数据采用1957年至2011年的汇率(以美元作为基础汇率)及季度价格水平(本文采用CPI作为价格水平指数)。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长期均衡在亚洲新兴市场中均不成立。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或许会导致其不理想结论的因素,并针对文章的实证研究得出新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比较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不同货币币值之间的比较问题。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们采用汇率或购买力平价为转换因子来折算不同国家的货币,以便用美元或国际元作为共同的计量单位来计算各个国家的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水平等并进行比较。相应地,采用汇率法或图表集法时的计量单位为“美元”,而采用购买力平价法时应为“国际元”(注),这是由购买力平价理论方法本身及其计量单位内涵所决定的。比如,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资料,2003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即过去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1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为1.41万亿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人…  相似文献   

13.
一、购买力平价在国际比较中的发展状况与作用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的经济实力也迅速增长,如何科学、综合地评价各国的经济实力,反映各国在世界的地位,一直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国际比较中常用的方法是汇率法和购买力平价法.但由于汇率易受到政治形势、政策变动、社会风尚以及人们心理预期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经常性变动,加上汇率仅代表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而不能完全代表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包括的全部商品和劳务,故人们通常使用购买力平价进行国际比较.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购买力平价在我国的适应性问题,文章运用Johansen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名义汇率与中美物价指数之间的多变量协整关系进行了检验,构建了非线性阀值自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我国汇率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无法得到充分支持,购买力平价还不能很好地解释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规律,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需要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购买力平价和汇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通常把购买力平价作为分析判断汇率三走势的依据之一。有人甚至利用有关国际组织公布的购买力平价数据来指责我国人民币汇率被低估,进而提出人民币应升值的要求。分析表明,由于汇率和购买力平价的决定因素不同,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而且,由于各国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汇率和购买力平价的偏差程度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呈现出不同的走势。  相似文献   

16.
文章借鉴购买力平价学说和物价指数原理,以广州市和中山市为例,尝试性地提出了一种编制静态地区购买力平价指数和动态地区购买力平价指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20世纪初瑞典经 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提出的,其核心是两国货币汇率等于两国价格之比,这一结论在一个充分完全开放、充分自由贸易和充分有效市场的世界经济环境中,确实在理论上得到普遍认可。但是当前的经济现实缺乏对这一理论的支持。其中有些国家汇率高于购买力平价,有些国家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世界银行于2007年12月17日和2008年2月26日分别发布了2005年国际比较项目(ICP)初步报告和最终结果报告,内容包括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GDP及其主要支出构成指标的购买力平价(PPP)、基于PPP的GDP、主要支出构成指标及其人均水平等比较数据。报告中有关对中国PPP的测算及国际地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为此,我们分别请国内知名专家发表对世界银行发布的2005年ICP结果报告的看法,以期更好地理解购买力平价方法、正确使用ICP数据结果。  相似文献   

19.
购买力平价理论原用于考察不同国家的货币购买力水平,后被用于评价一国(尤其大国)不同地区的货币购买力。对中国来说,地区间环境禀赋、生活习惯、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测度人民币在不同地区的购买力,对于考察各地真实物价水平有重要意义。基于国际间购买力平价测度使用的最短距离法,探讨其在国内使用的新环境和新问题。衡量国内地区距离的指标确定为:拉式、帕式指数之差PLS、加权对数二次方指标WLQ和加权渐进二次方指标WAQ;然后应用Dijkstra算法对两两地区间的最优路径进行求解;最后依据最优路径应用GEKS法对费暄指数进行修正,转化为满足传递性要求的国内购买力平价。研究发现:(1)最短距离法使国际间购买力平价测度中的桎梏大大弱化,即两两区域之间的距离(权重)数据可得性增强;(2)尝试性调整权重设定,使结果普适性增强;(3)国内购买力平价测度中,可以设定更大的虚拟值代替K阶地区间相对价格结构的相异度指标值;(4)中国31个省份的试算分析中WLQ和WAQ指标得到的最优比较路径相同,从省域和八大综合经济区视角进行物价水平分析,有助于宏观决策。  相似文献   

20.
ICP的全称是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进行国家之间经济实力的国际比较,利用传统汇率法测算的比较结果越来越不能真实反映各国之间GDP的实际差距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实际情况,因此联合国从1968年开始推出国际比较项目的研究。 ICP的理论方法是货币购买力平价,即利用各国2000多种代表规格品的价格资料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各国货币的国际比较资料。其具体方法是:列出各国人民都需要的151类500种商品和服务项目,用加权平均法算出各国货币在本国的实际购买力(真实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