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12月20日,一直扮演"当代语文裁判所"角色的《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2009年十大语文差错》,其中第九条为:"时政文章中容易出错的词语是:兴亡周期律。""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在同毛泽东的交谈中,说到中国历史上不少政权没有跳出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怒批陈伯达:“孙权劝曹操当皇帝,小子不怀好意!”曾思玉告诉笔者,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见毛泽东大怒是1970年8月在庐山召开的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以歌颂毛泽东为幌子,大讲天才问题,提出要设国家主席。第二天,华北组在会上散发第六号简报,刊登了陈伯达吹捧林彪,坚持要设国家主席的发言。毛泽东看出林彪的野心,决定拿陈伯达开刀。  相似文献   

3.
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以后,毛泽东多次在开会或聊天时指挥中央和地方的同志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并一再强调歌词中“一切行动听指挥”的重要。之后的几年中,他一直在巡视、思考,于是便发生了1973年12月22日经他亲自签发命令的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这两件事是毛泽东晚年的得意之笔,但事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其中真意何在呢?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2003,(4)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不久,侵朝美军司令部的情报机构就拟定了一个“绑架毛岸英、消灭彭德怀”的阴谋计划。苏联军方从破译的密电中得知,美军将派飞机轰炸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此,苏联方面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拍了一封密码电报,通报了上述情况,并提醒中国方面提高警惕,做好防备。聂荣臻立即将电报呈送毛泽东,并马上给彭德怀拍发了电报。事关重大,不可粗忽。毛泽东亲自拟写了电报稿,嘱咐用“AAAA”加急发出,提醒彭德怀将志愿军总部转移。彭总接连收到聂荣臻和毛泽东的两封电报,即着手安排,但未来得及将志愿军…  相似文献   

5.
1935年6月14日,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二十五师在夹金山下的达维与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会师后,毛泽东很高兴地会见了红九军的领导人,当他得知红九军政委陈海松才21岁时,禁不住紧紧握住陈海松的手,惊喜地说:“一方面军的干部都年轻,可还没有你这样年轻的军政委呀!”  相似文献   

6.
仁悟 《老年世界》2011,(23):6-9
“九大”开完了。林彪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进了党章。  相似文献   

7.
曾思玉告诉笔者,他有生以来,第—次见毛泽东大怒是1970年8月在庐山召开的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以歌颂毛泽东为幌子,大讲天才问题,提出要设国家主席。第二天,华北组在会上散发第六号简报,刊登了陈伯达吹捧林彪,坚持要设国家主席的发言。毛泽东看出林彪的野心,决定拿陈伯达开刀。会议的第三天,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吸收华北组、东北组、华东组、中南组、西南组、西北组第—召集人参加。曾思玉作为中南组第一召集人出席了这次会议。会上,毛泽东异常严厉地指着陈伯达说:“陈伯达呀陈伯达,我们共事三十多年,你阴一套阳一套…  相似文献   

8.
曾宪九,1940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1948年协和复院后回到协和,在协和外科辛勤耕耘三十七年并担任科主任二十九年,直至1985年病逝。巡回医疗,不忘总结农村卫生工作经验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主席做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卫生部几位副部长分别带队到全国四个县搞试点。  相似文献   

9.
1925年春天 ,毛泽东回到故乡韶山 ,秘密领导当地开展农民运动。8月28日 ,天气炎热 ,毛泽东按照事先的通知 ,与毛福轩一清早就赶到十多公里外的谭家冲 ,召集农会积极分子开会。那里是韶山和宁乡交界的一个偏远山冲 ,不容易被敌人发现。这天下午 ,会议开得正热烈时 ,忽听得门外响起急促的脚步声。派人出去一看 ,原来是一个青年农民赶来给毛泽东转送一封紧急信件。毛泽东拆开一看 ,是湖南军阀赵恒惕得到土豪成胥生的密报 ,电示湘潭县团防局 ,“即日派兵抓捕毛泽东”。看完信 ,毛泽东微微一笑 ,说 :“原来是胥八胡子办的好事哟!”开会的…  相似文献   

10.
刘松茂 《老年人》2004,(7):36-37
1947年4月22日,是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毛泽东和随行人员一起前往陕北佳县(当时称葭县)白云山的白云观赶庙会,在观看山西梆子戏《三关排宴》后,当场挥毫,在一面锦旗上题写“与时并进”4个大字,赠予群众剧团。提起这次题词,话还得从头说起。1947年3月,蒋介石集中34个旅23万兵力,向我党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由此,毛泽东开始了长达368天转战陕北的传奇经历。在敌情紧急、重兵围追的情况下,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数百人,于1947年8月15日由米脂县进入佳县陈家岔,随后在佳县境内转战99天。沙家店战役以后,我西北野战…  相似文献   

11.
《伴侣(A版)》2007,(7):48-48
<正>1927年10月6日,毛泽东与袁文才在江西宁冈县东源乡大仓村一户姓林的人家中第一次会见,袁文才向毛泽东介绍了手下的部将后,还向毛泽东介绍了贺敏学和贺子珍。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1929年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简称《古田会议决议》)是毛泽东建党思想著作的重要篇目,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运用于中国实际的理论成果。其中不仅包括从思想上建设党的观点,也包含丰富的制度治党的思想。这些制度治党的思想涵盖党内法规、组织制度、生活制度等方面,成为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重要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3.
柯云  育欣 《老年人》2003,(10):34-36
1949年2月18日,就在解放军百万雄师飞渡长江天险的前夕,蒋介石密令华中“剿总”副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长官陈明仁,率领71军和29军开赴长沙,紧接着又把扩编的102、123、14、100军及3个旅的部队交给陈明仁指挥。蒋介石再三嘱咐,要陈明仁像决战四平那样死守长沙城。一切安排停当后,蒋介石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自语道:“中国的半壁江山就靠陈明仁了。”这年6月上旬,时任长沙绥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的程潜,通过中共湖南省委地下联络站,将起义的《备忘录》转呈给毛泽东。毛泽东看后,亲笔写了一封赞同程潜和平起义的密信,通过地下党组织送到了程潜手…  相似文献   

14.
卞迁 《老年世界》2014,(16):13-13
“小人物,大历史”的说法,放在王百得身上再恰当不过。说是小人物,他出身农民,后来成为炼钢工人;说是大历史,他后来在文革中鬼使神差地当选为了中共“九大”、“十大”中央委员,而且得票与毛泽东一样一全票当选。  相似文献   

15.
1970年埃德加&#183;斯诺曾问毛泽东“什么时候明显地感觉到必须把刘少奇这个人从政治上搞掉”时,毛泽东毫不讳言地答道:“那就早啰,1965年1月,《二十三条》的发表。”从下文所涉及的1964年底的中央工作会议以及其间毛泽东在他的寿宴上的谈话内容中是否即已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16.
华东师范大学周一平教授在《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1期上发表文章认为《毛泽东著述编年索引》(以下简称《毛著编年》,王作鑫编,新华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著录毛泽东编年文稿及相关信息12325条,是中国目前较有分量的一本毛泽东文稿编年著作。编者下了较大的工夫,这是不能抹杀的。但通过对该书1949年10月1日以前部分,近8个月的校勘,发现其中存在不少问题:忽视对国外成果的汲取,日本出版的《毛泽东集》、《毛泽东集补卷》、《毛泽东集补卷·别集·毛泽东著作年表》中的部分文章没有收入此次的《毛著编年》;国内的《毛泽东手书真迹》等著作的相…  相似文献   

17.
《职业》2008,(6Z):7-7
<正>编者按:九年一贯制学校是顺应基础教育改革新形势而出现的新生事物,它在全国各地大量涌现,但也随即给学校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未曾遇到过的问题。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发展与实践方面,苏州的学校走在了前面,经过几年的办学实践,九年一贯制学校已经成为当地基础教育的著名品牌。  相似文献   

18.
贺吉元 《老年人》2005,(1):14-15
毛泽东和彭德怀都是湖南湘潭人,但直到1928年11月才第一次相见相识。此后,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们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井冈山上突围1928年11月,彭德怀率领红五军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红四军会合。这是彭德怀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也是毛泽东第一次见到彭德  相似文献   

19.
奉荣梅 《老年人》2015,(2):44-45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毛泽东这首著名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在20多年前就学会了它的越剧唱腔。词中的"杨"即杨开慧,"柳"则为毛泽东早年挚友、李淑一丈夫  相似文献   

20.
本书记载了从1937年1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延安。到1947年3月毛泽东撤离延安的10年中,毛泽东在延安的众多故事。每个故事以一个事件为由,既单独成篇,又互相衔接。这里遴选的是其中的四个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