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企业要想保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经营模式创新,"品牌集聚"是中小企业的可选择经营模式;中小企业品牌集聚经营的实质是以区域品牌为纽带将诸多同类企业捆在一起,通过品牌营销以获取集聚规模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加快推进新疆中小企业品牌建设,推动中小企业自主品牌群体崛起、促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政府相关部门和中小企业的共同责任。中小企业要把品牌建设作为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投入;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鼓励和引导,为其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3.
拥有良好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是企业至关重要的一项无形资产.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大企业集团凭借自身优势占据了许多市场份额.中小企业怎么办?中小企业应尝试实行品牌共享战略,加强团结合作,形成整体优势和整体竞争实力,才足以同大企业抗衡.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品牌升级的内外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中小企业品牌升级的内外驱动力研究,可以看出,全球金融危机、国家主导下的自主型经济发展模式、产业调整与升级等是中小企业品牌升级的外部驱动力。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中小企业品牌升级的内在核心驱动力,其中包括设计创新、技术创新、开发拥有专利权的产品等。加速中小企业整体转型与升级的关键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名牌打造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 ,品牌的重要性有目共睹。而由于中小企业忽视知识产权保护 ,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为了使我们的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并在国际化的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 ,国内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打造名牌产品 ,可采取以下措施 :不求最高点 ,只求制高点 ,形成知识产权 ;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服务 ,使消费者满意 ;人品、产品、厂品结合 ,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制订品牌培育与管理的长远规划 ,并认真保护已经树立起来的品牌。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贡献与成长的失调现象,引起人们对中小企业成长能力问题的关注.本文运用产业演化理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生态学理论,从行业发展进程中的中小企业成长特征转变、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行业发展特征转变及行业发展与中小企业成长的协调适应三个方面,系统分析了行业发展与中小企业成长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构建了行业发展与中小企业成长的理论分析框架,以期解答中小企业成长能力问题,并为行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中小企业的成长性诊断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区域创新系统中中小企业成长的内部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成长的能力体现为核心竞争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争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三种能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可持续成长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是以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可持续成长能力的增强要依靠核心竞争力的突破与成长.区域创新系统中中小企业成长的内部对策包括培育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中小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融媒体背景下,中小型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企业文化与品牌实现了迅速、广泛传播,这对中小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究融媒体所具有的价值,使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得到保障,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经济效益得到提升,文章以抖音自媒体平台为例,分析了融媒体背景下中小企业文化品牌传播的实践,旨在全面提升企业品牌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致力于打造具有商业价值和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9.
商业生态系统包含社会文化、国内外经济形势、自然生态、政府、行业动态、人力资源、金融资源、技术、市场等关键要素,具有层次性、动态适应性、共生性和自平衡性等结构特征,可以用来反映农村中小企业成长环境.在商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促进商业生态系统健康运行,改善农村中小企业成长环境,包括科学评价农村中小企业商业生态系统;在农村中小企业商业生态系统运行中实现关键要素的和谐共生;结合改善农村中小企业成长环境的要求,不断优化农村中小企业商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地方化两大趋势的背景下,中小企业集群成长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经济现象,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永康小五金产业集群为例,通过对永康小五金产业集群的现状分析,研究中小企业集群成长的影响因素与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研究结论对我国中小企业相互作用所形成的集群成长问题的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中小企业目前的成长状况和成长潜力,建立一套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为中小企业的可持续成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在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和供给侧改革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现实问题是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广泛的资源约束,因此强化对外部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能力极其重要,尤其是互补性和关键性外部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在对外部资源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凝练出网络化嵌入、合作式集群和用户参与三种外部资源的利用方式。然后,通过建立SLIC分析模型概括出中小企业将外部资源演化成自身成长能力的分享机制、学习机制、整合机制和协同机制。逻辑上,分享机制和协同机制重在对外部资源的合理选择,学习机制和整合机制意在生成动态创新能力,形成持续竞争优势。最后选取科技型、制造型和服务型的中小企业各一家分别对其成长过程中的外部资源利用和能力演化机制进行文本检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品牌农业是通过培育和创建农产品品牌,打造品牌农业产业链条而展开的.文章把农产品品牌划分为企业自用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在指出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特征的基础上,将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的成长过程划分为萌芽期、开拓期、深化期和成熟期等4个阶段;进而,通过对“烟台苹果”品牌发展的考察,对其不同成长阶段的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政策和行为、行业协会的沟通协调能力、企业家能力、专业合作组织的成熟度、农户意愿和能力、品牌科技实力和技术推广能力、品牌系统内部成员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影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
西方资本结构理论主要研究对象是大企业,而较少涉及中小企业金融活动。中小企业的融资具有一定的动态性特点。在遵循一般企业金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中小企业的金融成长周期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主要以高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代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黑龙江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判断:一是中小企业的成长对于一国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黑龙江省非公经济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二是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的主要手段,自主创新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三是自主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需要运用多种指标来综合衡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最终的创新结果.四是构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对了解黑龙江省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状况、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水平,以及探讨其发展路径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江苏经济需要大企业、大品牌做支撑,同样也需要中小企业作为其中流砥柱.在发展大企业、大品牌的同时,将一大批中小企业培育成强势品牌,这将有助于加速江苏经济的发展和提升江苏的经济地位及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7.
创新型中小企业以强烈的创新动机、专业化的创新技术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其持续快速成长对于全面、有效提升我国企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将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成长路径分为技术创新主导型、市场创新主导型和组织管理创新主导型三种类型,利用灰色经济计量组合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路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市场创新主导型成长路径在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表现的最突出,而技术创新主导变量对企业成长性变量的影响最深刻,同时技术创新主导型成长路径和市场创新主导型成长路径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8.
影响中小企业成长的因素有很多,企业家因素无疑是重要的因素之一.通过实证检验企业家风险偏好对我国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家风险偏好程度越低的中小企业成长性越强,即风险规避型企业家比风险中性和风险趋向型企业家更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的成长,这一研究结论与众多学者崇尚的企业家冒险精神对企业成长的重要作用相悖.除了资产规模因素以外,企业家冒险精神需要企业家具有较高的素质,包括丰富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对于政府部门来说,采取适当的鼓励政策来提升我国企业家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和世界经济特征,全球分工的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文章依据理论演进的基本逻辑,对国外全球分工背景下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并对这些理论进行了简要评述,为进而探讨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机制及模式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对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和广交会的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考察了中小企业成长特征以及影响中小企业成长的诸多因素,并就各项考察内容对广东省与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中小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广东省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