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浪淘沙”,唐教坊曲名,晚唐五代时演变成词牌名。刘禹锡的《浪淘沙词九首》,是仿民歌体写成的七言绝句,一向被视作沟通文人诗歌与民歌的桥梁,连接诗与词的纽带。这里,我们所分析的是《浪淘沙词九首》的第一首,是刘禹锡满怀爱国主义激情,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谱出的一首“阶下强者之歌”。读之使人受到鼓舞,给人以美的享受:从物  相似文献   

2.
文人竹枝词源于民歌“竹枝”。唐代是民歌“竹枝”的盛行时期,从唐代诗人的诗歌中可以窥见其大致风貌。在民歌“竹枝”的启发影响下,唐代文人竹枝词得以兴起,且无论在题材内容还是形式风格上,都体现出浓郁的民歌特色。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融进了文人诗的色彩  相似文献   

3.
唐代大诗人王之涣,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题谓之词,实则是一首七绝诗。这首诗委婉蕴藉,营造出了一个悲壮苍凉的意境,大有盛唐气魄,是千古传颂的名篇。相传,有一天,纪晓岚和乾隆皇帝谈及王之涣这首《凉州词》时,  相似文献   

4.
刘禹锡的《竹枝》、《浪淘沙》、《杨柳枝》等几组作品向为人所喜爱,但因为还处在雏型阶段,且皆是齐言而非长短句,因此是诗是词至今众说纷纭。这三组词共三十二首,占了刘禹锡词的大部分,这些作品身份不能判明于刘在词史上的地位颇有影响。不仅如此,不弄清这个问题,也影响着对早期词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一《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千百年来,影响深远,脍炙人口。但对于《将进酒》的思想内容如何理解,却是有异议的。许多人认为这首诗所写,无非是席上劝饮之词,劝勉人们及时行乐而已。更有甚者,认为这首诗只是抒发自己因怀才不遇所引起的苦闷、感伤的思想情绪。这是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6.
黄冈民歌中大量地使用了衬词,且衬词的种类多样,内涵丰富,体现出鲜明的地方色彩,极大地丰富了黄冈民歌的表现力。对《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省黄冈地区分卷》中的近六百首民歌作了全面的考察并分析了号子、山田歌、小调、灯歌、风俗歌、儿歌、生活音调等各种体裁的黄冈民歌,对其中所出现的衬词进行了分类,概括了黄冈民歌中衬词的特点及其作用,初步挖掘了黄冈民歌中衬词所蕴涵的部分文化内涵,试图从衬词这一切入点初步探讨黄冈民歌的艺术特色和地方特色,对研究、演唱、继承和发展黄冈民歌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西湖与宋词     
一谈宋代的西湖词,得先以唐代的词作引子。李白、杜甫都到过浙江,而都没有西湖诗;第一位作家使西湖在文学上得盛名的是白居易。在他许多诗篇之外,还有一首《忆江南》小令,那是唐人第一首詠西湖的词。这首词编在他的《白氏长庆集》。卷六十七,是他在唐文宗开成二年(八三七)退老洛阳时回忆江南旧游之作。词共三首,第一首泛写江南风景;第三首写苏州;第二首忆杭州的是:  相似文献   

8.
“陇首”由地理方位之名,经过汉代文人创作,以及由民歌进入乐府的过程,形成了以悲凉为特质的文学意象。南朝边塞、赠答、征戍、闺怨等主题诗中,多涉及陇首意象,这与南朝诗人对北方“陇首”一带的想象性构建密不可分,是南朝文学对唐代边塞诗意象群形成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民歌"竹枝"在唐代以前就已存在,到唐代达到兴盛,宋元时代继续流传,明代仍传唱不衰。根据流传下来的明代文人竹枝词中对民歌"竹枝"的有关记载,可以勾勒出明代民歌"竹枝"的大体风貌:一、传唱地域主要为巴渝楚湘吴越一带,广泛传唱于大江南北。二、演唱者既有女性也有男性,演唱环境多为月下水边。三、演唱内容以爱情为主,兼咏劳作,以苦怨为感情基调。四、音调上具有柔靡婉转的南音特征。明代民歌"竹枝"的盛行无疑会启发影响到明代文人竹枝词的创作。  相似文献   

10.
秀山民歌     
<正>秀山民歌可以溯源至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兴盛于唐、宋,延续于元、明、清,发展于民国,辉煌于新中国。秀山民歌包括劳动歌、山歌、风俗歌、生活歌四大品类,其中以山歌《黄杨扁担》为突出代表。经初步普查,秀山民歌有上千首。单是秀山花灯的歌曲,就有24大调,1000余首曲子。秀山民歌的音乐组织和演唱形式,如:节奏、节拍、调式音阶、音调、曲体结构、词曲结构、衬词和衬腔的运用都自成一格。2008年6月,国务院批准秀山民歌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他的诗描绘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完整的生活画卷,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杜待今存1400余首,其中大量是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悲苦心情的,诗中直接出现“哭”、“泪”等词语的就有近200首。这些“哭”诗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诗史”所展示的深刻内容,我们大都可以从“哭”诗中透视出来。走向现实主义的艰难历程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但他并非一开始就在现实主义道路上迈进,而是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转变过程。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杜甫35岁以前的诗作近3O首,其中没有一首有“哭”类词。俗话说:男儿有…  相似文献   

12.
我们今天写一首诗,可以通过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等宣传途径得以发表。那么唐代诗人的浩瀚诗篇,在当时是如何发表的呢?  相似文献   

13.
王伟 《新天地》2011,(12):140-141
李白有一首诗叫《登金陵凤凰台》,原诗是这样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极少写律诗,而他的这首诗,却是唐代律诗中脍炙人口的佳作。  相似文献   

14.
梁州令     
莫唱阳关曲,泪湿当年金缕。离歌自古最消魂,闻歌更在魂消处。南桥杨柳多情绪,不系行人住。人情却似飞絮,悠扬便逐春风去。这是一首思妇词。词的上片写思妇怕分别而偏听到送别曲之幽怨。首二句“莫唱阳关曲,泪湿当年金缕”直呼怕听阳关曲,意思是说:不要唱那催人泪下的《阳关三迭》吧!当年和丈夫离别时,我就是听了这种曲调而泪湿了金缕衣。词中的“《阳关曲》”,本名《渭城曲》,为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所写的送别诗。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抒发离情别绪。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唱三次,故称阳关三迭。“金缕”:唐宋时妇女只用金…  相似文献   

15.
李益是中唐享有盛名的边塞诗人,研究李益诗歌的学者大多把目光聚集在李益的边塞诗上,而对李益的其他诗歌则关注较少。在李益留存下来的诗歌中,保存有十多首游侠诗,由于李益享寿很高,身经唐代由盛转衰的过程,通过研究他的这十几首游侠诗,我们可以品味李益游侠诗歌的特点,感受中唐游侠诗与初盛唐的差别,从而认识唐代侠义精神在时代剧变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略评先秦儒家的《诗经》观吴贤哲《诗经》产生以后,因其应用范围的宽广,遂成为贵族学习的教材之一。当时贵族统治者们对待《诗经》的态度有三:一是“赋诗言志”,即贵族统治者们在外交或政治活动的宴会上点一首《诗经》中的诗请乐工演唱,断章取义地利用这首诗中的个别...  相似文献   

17.
《氓》是《诗经》中《卫风》的一篇佳作。《氓》诗中有“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之句,据邮道元《水经注》“顿丘在淇水南,又屈退顿丘西”之说,我们认为《氓》诗是春秋时流传在河南淇县一带的一首民歌。历来人们对《氓》这首诗,大致认同为:这首夹杂抒情的叙事诗。通过诗中女主人公对自己错误爱情和不幸婚姻的诉说,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氓次绝的决心,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所受迫害的事实。可在一些词句的见解上不尽相同。现就我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谈谈个人一些肤浅的看法,不妥之处诚望同行赐教。春秋时期,诸侯兼…  相似文献   

18.
何其芳与卞之琳的现代格律诗理论指出,现代诗与古典诗歌及民歌格律上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的收尾:前者以二字顿收尾占优势,倾向于说话型调子;后者以三字顿收尾占优势,倾向于哼唱型调子。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民歌和现代诗中叠音词收尾现象的考察可以明确,收尾是用来判断诗歌调子十分可行的标准,但它只是决定一首诗倾向于说话型还是哼唱型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诗歌的整体节奏可能是影响诗歌调子的更为重要的因素,另外,押韵、词汇、语法等因素也会对诗歌的调子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说之文集》载有《赠崔二安平公乐世词》一首、《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二首、《苏摩遮》五首、《破阵乐词》二首、《舞马词》六首、《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三首,合共六调十九首,都是齐言的六言、六言八句、七绝、七律、七言十长调等声诗歌词,多记录歌舞实况。除《乐世》一阕乃大曲摘遍,属小曲外,其他《苏摩遮》五遍,《舞马》六遍及三遍,《踏歌》《破阵乐》各二遍,有些还附有《臆岁乐》《圣代声平乐》《四海和平乐》等的和声结构,可以视作完整的大曲歌辞,配合乐舞演出,场面盛大,多达百人以上,且皆属盛唐著名的曲调。这批作品后人或认作词调,或不认作词调,倘依沈佺期《回波乐》、李白《清平调》等以声诗入词之例,那么张说的十九首作品自然可以认作词调,而张说可能更是唐代最早出现的第二位词人。张说词除记录唐代乐曲及歌辞实况外,描述歌舞场面,精彩生动,同时反映公侯生活、帝室风光、民殷物阜、四夷来服,诗家所谓盛唐气象,约略可见。  相似文献   

20.
甲::往往一首非常感人的诗,特别是新诗短诗和民歌,被我一讲,学生不仅不感动,反而兴味索然。 乙::您是怎样分析和讲解的呢? 甲::先解字词,再分段讲授,归纳段意和主题思想,最后是写作特点一、二、三、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