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刚 《船山学刊》2003,(2):102-104,134
《湘学报》、《湘报》是戊戌维新期间,湖南具有全国影响的两份重要报刊。唐才常作为这两份报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对《湘学报》、《湘报》成为湖南维新变法的重要舆论阵地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一)由湖南学政江标发起、创刊于1897年4月22日的《湘学报》(原名《湘学新报》),作为以开化湖南风气,宣传维新变法为目的综合性理论刊物,是近代湖南最早的新式报刊。唐才常任《湘学报》主编,同时兼任“史学”、“时务”和“交涉”三个栏目的编辑、撰稿工作。唐才常借助这种新式宣传媒介,以笔为枪,大胆著文,大力鼓吹救亡,倡导变法,在当时的湖南思想界产…  相似文献   

2.
《湘报》与湖南维新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报》是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湖南创办的一张激进的日报。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它对湖南士绅进行了一次思想启蒙 ;对转变湖南的社会风气起了关键作用 ;直接配合了湖南新政的兴办。它还是研究湖南维新运动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1898年6月上旬,上海有影响的《字林西报》、《申报》、《时务报》和湖南的《湘报》,先后报道了中国女学会书塾于6月1日在上海开课的消息,这就是中国近代第一所自办女校。它的诞生正值轰轰烈烈的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叶,在国内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及其《时务报》、《强学报》等报刊的带动影响下,湖南谭嗣同、后才常、熊希龄等维新人士陆续创办出版了《湘学新报》、《湘学报》、《湘报》等报刊,大力介绍西方新学和宣传变法,在两湖地区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随着“戊戌变法”的迅速失败,中国的历史进入了辛亥民主革命准备时期。在这个阶段,极受维新报刊影响并步谭嗣同等湘籍报刊宣传人士后尘的陈天华(字星台,湖南新化县人),则以其风行一时的《猛回头》、《警世钟》和小说《狮子吼》等几部鼓动性作品,成为辛亥革命准备时期海…  相似文献   

5.
唐才常,湖南浏阳人,字绂丞,后改佛尘,自号洴澼子,据梁启超《饮冰室诗话》、《清议报》及《亚东时报》,唐氏尚有咄咄和尚蔚蓝、弗人、天游居士、云梦残生等别号或笔名。另据《觉迷要录》谓曾化名李民治及田野民治。唐氏生于1867年(同治六年)五月十二日(旧历四月初九日)。1886年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试入泮。1887年,应聘在浏阳刘家教读。1890年在岳麓书院肄业,兼在校经书院附课,直至1891年。1892—93年在成都居学署住阅卷。1893年返浏阳,在欧阳中鹄家塾教读。1894年入两湖书院,与谭嗣同(复生)刘善涵(淞芙)交最密。1897—98年先后主持《湘学报》,又名《湘学新报》和《湘报》。  相似文献   

6.
晚清湖南风气从"守旧闭化闻天下"到"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的扭转,除与王夫之《船山遗书》的影响密切相关外,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亦是导致其"风气厥开"的有力工具之一。从《湖南时务学堂学生日记类钞》所录相关内容,可知时务学堂是以《明夷待访录》作为最主要的宣传工具。从《湘报》所存文章及广告,亦可知谭嗣同等主讲的南学会与《明夷待访录》的亲密关系。再加上以叶德辉等为代表的守旧者对维新派的批驳,无形中助长了《明夷待访录》在湖南的传播,并由此唤醒了一大批维新人士和革命斗士。  相似文献   

7.
<正> 湖南因为地理、移民、血统、风俗等多方面因素结合,士风民气历来炽烈强悍。翻开湖南地方史志,描写湘人“任性刚直”、“其俗慓悍”的词语比比皆是。甲午战败也并未使强悍的湘人一蹶不振,而是更激发了他们的责任感与自信心。他们抱着“救中国从湖南始”,“吾湘变,则中国变。吾湘存,则中国存”(《湖南时务学堂缘起》,《知新报》)的豪迈气概。揭开了湖南维新运动的序幕。此时,湖南的士风民气也空前的激越高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王继平 《船山学刊》2021,(2):97-104
晚清云南景东人刘崐,两仕湖南,先后任湖南学政和湖南巡抚,掌湘学与湘政,建树良多,致仕后长期客寓湖南,去世后亦葬在岳麓山麓,在湘、滇士林颇有清名。由于刘崐资料散佚,学术界关注不多,生卒年月也存多种说法。依据《郭嵩焘日记》及刘崐本人奏稿,考定刘崐生卒年月,并对其散佚各处的奏稿、诗文、书信进行考述,对其赢得湖南士人盛赞的"同治重建岳麓书院"史迹亦予以考述。  相似文献   

9.
鲁涛 《云梦学刊》2011,(1):86-86
李阳春著《湘楚文化与当代湖南作家》一书,由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该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论述了湘楚文化与湖南文学的关系;第二部分为分论,是全书的主体部分,论述了湘楚文化与湖南作家田汉、周立波、杨沫、莫应丰、古华、韩少功、谭谈、孙健忠、唐浩明、彭见明等的关系;第三部分为后记。  相似文献   

10.
不缠足运动是发生在戊戌维新时期的一场很有声势的移风易俗运动,随着近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工作的开展,它已经开始引起学术界的注意。但有关论述,大都列举上海,湖南等少数几个主要的不缠足团体为例,未能显示全国的状况,且多着眼于时人的有关议论,不足以体现运动的实际。为此,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不缠足运动在中国那些地区发生。二,各地成立了多少不缠足团体,其规模如何。三,各不缠足团体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以推进这场运动。笔者希望通过上述问题的论述,有助于揭示这场运动的全貌及其特点。限于篇幅,凡前人论述中已较多涉及的问题,本文尽量从简或从略。  相似文献   

11.
周笃文 《云梦学刊》2006,27(4):51-53
屈原祖先封邑,一直存在争议。屈原的首丘(故乡)情结及《左传》、《临湘县志》等相关文献材料表明,湖南湘的如城应为屈氏始封之地。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失败后,出现了南北军阀勾结的局面。而这种勾结,又以直系军阀吴佩孚与湘、桂系军阀签订的《湖南停战协定》为肇端。因此,探讨《湖南停战协定》酝酿、签订的过程及其影响,无疑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南北军阀勾结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阳信生 《船山学刊》2003,(1):56-58,91
正立场。当清政府不顾人民的强烈反对 ,大举借外债修路 ,出卖路权时 ,龙璋起而反对。他积极鼓动招股自办以抵制外债 ,先后发起组织“铁路股东共济会事务所”、“股东发起会”(被选举为办事员 )、“湘路协赞会”等 ,并刊行《湘路新志》(任主编 )、《湘路周报》等杂志 ,进行保路斗争。龙璋还以湖南商务总会总理的名义领衔呈文湖南巡抚杨文鼎要求铁路商办 ,为推动集股拒债 ,促成路工 ,维护路权 ,不遗余力。为实现己志 ,龙璋积极投身近代实业 ,如开办实业学校 ,创办汽船公司、开济、利济轮船公司、醴陵湖南瓷业公司、平民工艺厂、军用干粮厂、百…  相似文献   

14.
麓山寺被称为湖南第一寺。关于麓山寺的创立时间,从唐李邕作《麓山寺碑》至今,人们都认为麓山寺是由法崇于西晋泰始四年(268)在山庙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我们认为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法崇是东晋末、刘宋初的僧人,他不可能于西晋初年入湘建麓山寺,他入湘建寺也只能是在晋宋之交时。  相似文献   

15.
楷模     
<正> 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同志亦为吾湘著名教育家。囊者纪念徐老诞生一百○五周年,余曾赋二绝以志。近闻《船山学报》新辟《湖南学案研究》,谨录旧作,以示对徐老之怀念。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湖南保路运动中一份专门刊物《湘路新志》的系统研究 ,对湖南保路运动的全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地阐述 ,同时分析了湖南保路运动中的劝股筹款活动 ,最后比较了湖南保路运动和四川保路运动在领导集团和人民的动员程度两个方面的不同之处 ,肯定了其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史记》成书年代及司马迁死因考罗庚岭湖南怀化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我认为《史记》成书于汉武帝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兹将理由申述如次:一、司马迁作《报任安书》时,即征和二年十一月,《史记》尚未成书。《报任安书》(以下简称《报书》)称:“仆诚以著此书,藏...  相似文献   

18.
女子缠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陋习之一。古代的进步思想家对此已多有批评。清代小说家、剧作家宣鼎(生于道光十二年,卒于光绪初年)的笔记小说《夜雨秋灯录》卷七有一篇《大脚仙杀贼三快》,写的是大脚妇女计杀欲污辱她们的太平军将士的传闻,其思想倾向显然是不可取的。但篇末两段作者赞语,却是一篇痛快淋漓的反缠足论。宣鼎首先从  相似文献   

19.
有关近代史小资料两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戌政变前夕的湖南,诚如范文澜同志在“中国近代史”所说:是“思想最发达的地区”,当时抱有新思想的人物如谭嗣同、唐才常、梁启超、黄公度、樊锥等,群集长沙,做了很多影响深远的活动,其中尤以出版刊物如“湘学新报”、“湘学报”及“湘报”等所起的作用,尤为巨大。但我国报学史及出版史料对这几种刊物的出版期数,所记均有失实的地方,兹就笔者耳目所及,简述如次。在这几种刊物中以一八九七年(光绪二十三年丁酉)三月二十一日创刊的“湘学新报”为最早,它与上海出版的“时务报”及澳门出版的“知新报”,有“三足鼎立之称”(见戈公振著“中国报学史”)。该刊月出三期,“每期一本,取费百钱”。总售处为长  相似文献   

20.
作为湖南区域学术的概括,"湘学"一词最早在19世纪末出现,至20世纪20年代,湘学已经成为湖南区域学术的专称。湘学经历了楚南之学、湖湘学派、船山之学、晚清经世理学等发展形态,形成了学术传承及其形态,即所谓学术谱系。到清末民初,注入了近代科学的因素,由此而转型为近代湘学。湘学是湖南区域学术,是湖湘文化的内核,也是湖南精神的理论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