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红雨 《北方论丛》2005,(3):115-118
康德以人类学为知识论奠基.海德格尔则认为,康德的经验人类学没有实现对人的本真理解,无法胜任为知识论奠基的任务,提出以哲学人类学为知识论奠基.从而为从生存论上探讨知识问题提供基本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2.
3.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社会风云突变,全球治理调节机制运行失灵、体系发展严重失衡,人类赖以生存的现代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危机和挑战。列宁帝国主义理论依然是正确认识世界变局、构建国际新秩序的思想武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对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生成性逻辑的学理审视,必须完整准确地梳理其结构脉络的基本走向、整体架构和谱系图像,这是勃发列宁帝国主义理论当代阐释力灵魂、彰显其价值意蕴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作出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科学判断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科学总结了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经验;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从宏观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作出了部署.  相似文献   

5.
在与实践美学的论辩中,生存美学不断充实和发展自己的理论体系。它力图回应审美现代性的挑战,阐述了建立现代中国美学的现实意义;它以主体间性理论取代主体性理论,深化了自身的理论基础;它从认识论的阐释框架转向生存论的阐释框架,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方法论;它以生存的超越性逻辑不断拓展理论阐释空间,建构了自己的美学体系。但是,生存美学由于受到生存环境和发展历史的局限,仍然存在着诸多缺陷和不成熟之处。  相似文献   

6.
7.
在与实践美学的论辩中,生存美学不断充实和发展自己的理论体系。它力图回应审美现代性的挑战,阐述了建立现代中国美学的重大现实意义;它以主体间性理论取代主体性理论,深化了自身的理论基础;它从认识论的阐释框架转向生存论的阐释框架,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方法论;它以生存的超越性逻辑不断拓展理论阐释空间,建构着自己的美学体系。但是,生存美学由于受到生存环境和发展历史的局限,仍然存在着诸多缺陷和不成熟之处。  相似文献   

8.
9.
近30年来,《致橡树》一直被人们推崇为当代爱情诗的经典,被赞誉为现代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爱情宣言"。但如果我们从语境理论角度对其进行重新解读,就会发掘出爱情意蕴之外的文化意蕴和政治意蕴。也就是说,凡是经典作品的意蕴结构都是开放状态的,都是可以而且应当"多解"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人学的现代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传光 《北方论丛》2010,(5):109-112
马克思人学以实践的方式把握人的生存,从思辨人学转向实践人学,找寻当前人的生存问题;从人的生存出发理解实践,从实践形而上学转向实践人类学,审视当前人的生存问题;以生存实践性为基点探讨人的发展问题,从抽象发展观转向自由全面的现实发展观,审视人的发展问题.可见,马克思人学直入人的核心问题,即人的生存与发展两大主题,并以真实地实现其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关切的品性彰显着其现代价值和现代意蕴.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巨大的历史进步, 正是邓小平创造性地运用与发展唯物史观的生产力理论,为我国改革开放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邓小平把生产力理论视为唯物史观的核心理论,破除了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念,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牢固地建立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2.
冯友兰先生以人生四境界说,追寻着人生存的意义.本文试图从人生四境界之分析,来揭示其生存哲学之意义.并与存在主义者雅斯贝尔斯生存哲学思想比较,力求从中剖析殊途同归的原因--乃源于对人之生存的领悟,乃源于对生命的诠释.这一切启迪我们在中国现代化的语境之中,唤醒对人的生命价值之尊重.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文化问题的大讨论中,马克思的文化发生、文化动力、文化发展思想被反复引用和申说,而文化结构思想置于一种被忽视甚至被忘却的状态。从马克思的文本理论与实践来看,马克思通过批判"从天国降到人间"的唯心主义文化结构思想,建立了"从人间升到天国"的唯物主义文化结构学理式,实现了文化史观的革命性变革。因此,关切文化结构是不可忽视的马克思运思传统。马克思文化结构思想主要包括文化要素构成论、文化合力结构论和文化结构功能论。从其内在语境和时代语境视角来看,这种文化结构思想体现了科学性、批判性和人本性特质。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实践马克思的文化结构思想,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以及增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一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脉,理清“两个结合”的内在逻辑和哲学意蕴,是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守正创新的根本前提。“两个结合”坚持历史总体性立场,以主客体相互作用和相互结合的方式,在内在关系上逐层推进。从内在逻辑来说,“第一个结合”是“两个结合”的基础,内在包含着“第二个结合”,“第二个结合”在原来“一个结合”的基础上,实现了主体创造性补充和线性延伸。同时,“两个结合”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观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观点,从学理层面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规律,是新征程中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误译与创造性叛逆概念一直分辨不清。翻译是一种双重交际活动,其包括原语语内交际和译语语内交际。事实上,误译与创造性叛逆现象分别发生在翻译交际过程的两次交际活动中。前者出现在原语语内交际,即第一次交际;而后者出现在译语语内交际,即第二次交际。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三个代表”思想深刻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实质和内涵 ;集中概括了建党治国的战略思想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0.
从思想整体性视角来看,习近平党史观的核心要义是以对党史战略重要性的认知与定位为基础、以党史分析研究的科学理论方法为基本指导、以充分发挥党史功能作用为目的,这三者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内涵体系.习近平党史观呈现了三重理论特质,即继承性与原创性的统一、党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时代性与实践性的相统一.习近平党史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