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钱欣葆 《快乐青春》2011,(10):42-43
一条大鳜鱼向小乌龟游来,它身上的颜色和水草的颜色差不多,到了跟前,小乌龟才看见它。 它们正玩着,突然,草丛中窜出一条长长的花蛇,昂着头“扑通”一声跳进水中,飞快地用身体把大鳜鱼牢牢缠住。大鳜鱼被花蛇缠得严严实实,就像一个绕线板。  相似文献   

2.
正夏枯鳜鱼煲用料:笋片10克,水发黑木耳10克,鳜鱼1条,夏枯草30克,油、葱姜汁、黄酒、盐各适量。做法:(1)木耳洗净,撕成小朵,夏枯草洗净,用纱布袋装好,鳜鱼宰杀并清理干净,在鱼身两面斜划3~4刀。(2)锅内加水,放入鳜鱼、葱姜汁、黄酒,大火煮沸,撇去浮沫,放入夏枯草、笋片和木耳,改小火炖2小时,然后捞出纱布袋,加盐调味,淋上少许油即  相似文献   

3.
一进入腊月,刚刚嗅到年的气息,母亲就有点儿坐卧不安了,常常翻看桌上的台历,然后便静静地守候在电话机旁。我知道,母亲在盼望着快些过年。因为只有过年,远在省城的弟弟才能回家团聚。尤其是父亲去世以后,母亲的这种愿望,一年比一年强烈。  相似文献   

4.
现在许多人都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在一些杰出人物与他们的母亲之间存在着某种异乎寻常的温馨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把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归之于自己母亲的影响。毛绝东在与埃德加·斯诺的谈话中指出,在童年时代的家庭中,他是一个“母党”,在父亲和母亲吵架时,他总是站在母亲一边。他回忆说,他的母亲文其妹是一个仁慈宽厚的人,得到了邻居们的一致称赞。”’鲁迅在他的小说里,把“鲁镇”而不是绍兴新台门周府作为自己的故乡的代称。当他投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他甚至干脆放弃了“周树人”这个名字,而从母亲鲁端那里选择了一个新的姓…  相似文献   

5.
在家庭教育中,如果把母亲比作一片绿草地。那父亲就像一棵大树。母亲提供给孩子温情、爱护,父亲则提供力量、支持和依靠,这是母亲不能替代的。然而,许多父亲谈起自己的儿子,不是摇头叹息,就是头疼不已:“为什么我们家那小子敢和我没完没了地对着干呢?”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美国的马卡姆很小的时候便失去了父亲,由于父亲生前欠下的债务,马卡姆和母亲的生活总是处在贫困中。马卡姆在小学五年级时就辍学回家,母亲身体不好,他便承担一部分责任。面对生活的艰辛,马卡姆并不沮丧。因为母亲经常对他说,你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超过别人的期望,那样你长大后才会是一个成功人士。  相似文献   

7.
只需稍稍留意,我们便会在近期小说中发现这样一种残缺、破损的人生图景:家庭生活不再温馨甜蜜,家庭的平衡结构因“父亲”的失去而过早解体,母亲在孤独寂寞的生活中,耗尽青春年华,度过风烛残年……曾经被面纱遮掩住的母亲狰狞的面目正日益遭到肆无忌惮的暴露,善良、慈祥不再与母亲有缘,变态、畸形、丑陋成了这一时期母亲的共同特征……这也许是近期作家盟订的一种心照不宜的契约。他们从80年代中后期直至90年代初期,对母亲形象显示出了超乎寻常的热心与关注,并在新时期小说史上占举足轻重地位的中长篇小说中为我们刻画了一系列母亲…  相似文献   

8.
女性作家凸现了少女小说创作的优势与特质,特别是书写关于“母亲的女儿”与母亲的关系,女性作家一方面拥有深层的童年记忆与少女情结,对少女心绪有着敏感的体会与艺术的把握,另一方面作为成年女性她们有可能兼备女儿与母亲两种角色的体验,在儿童文学的创作中更深刻地表达女儿来自于母体又要脱离母体,既亲近又疏离的错综复杂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母亲素质与女童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中国基础教育的大头在农村,难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西部贫困地区,其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就是女童教育。为此,必须整体优化影响女童教育的家庭、社会、学校环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地区女童入学难的问题。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倘若缺少母亲对女童教育的支持,优化女童教育的家庭环境将是一句空话。因为人的成长是从家庭起步的,人生最初的教师是父母,心理学“先入为主”的原理表明:那些最初的印痕是很难抹掉的,甚至伴随人的一生。而子女与母亲之间的感情比父亲一般要亲近、融洽些,因为母亲对子女的体贴、奉献一般比父亲更多,母亲与…  相似文献   

10.
愚孝与忤逆──“郭巨埋儿”故事(香港)黄展骥汉朝一位被誉为孝子的郭巨,他看到母亲疼爱孙子和常省下好饭菜给孙子吃,郭巨深感不守。认为这会影响母亲的健康,是为不孝。他和妻子商讨,决定把儿子杀死埋掉,以保护母亲健康,尽孝道。这个“郭巨埋儿”故事,弓旧《二十...  相似文献   

11.
丘峰 《社会科学》2004,(12):109-115
台湾文学中的乡愁诗,是台湾特定历史中产生的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既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诗人的生命体验。由于台湾与母体大陆的长期分离,使台湾诗人产生一种离愁别绪、愁肠百结的心灵伤痛。这些诗人大都是从大陆赴台人员,他们思乡望乡、怅望大陆,探寻中华文化的血脉,血浓于水。游子呼唤母亲,渴望不再与母体分离。乡愁是没有年轮的树,是游子永远的情结。这是乡愁诗的重要主题。值得注意的是,在台湾本土生长的新生代诗人中,新乡愁诗描绘出母亲对儿子的呼唤和儿子对母亲的爱恋,给乡愁诗赋予了新的內容。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中国处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新旧文化相互碰撞的特殊时期。母亲的角色与职责也在社会的广泛讨论中不断被型塑,一个具有科学的头脑、民主意识和时代精神的理想母亲形象逐渐成形,而儿童的生育、养育和教育也成为母亲理所当然的职责,并且教育的比重日益凸显。但也因此,母亲在儿童家庭教育与个性化生活之间出现了两难抉择,并引发了“贤妻良母”的时代争论。时至今日,母亲一面肩负着家庭中儿童教养的多数职责,一面承担着繁重的社会工作,而且父亲角色在儿童教养中频频缺位,这些都反映出母亲角色在社会建构中受到性别刻板意识的深刻影响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重重矛盾。  相似文献   

13.
小时候他家里很穷,每天就吃捡来的萝卜和白菜。母亲熬半锅菜,兄妹几个捧着小碗“呼噜呼噜”地吃着,等他们吃完了,母亲才在他们剩下的菜汤里,泡上几块玉米饼子就着吃。每当看到母亲吃剩菜汤时,他心里就很难过。一次吃饭时,他提前偷偷给母亲盛出一碗菜,母亲却把菜倒人他的碗里,对他说:“你正长身体,多吃点。”这时,他觉得眼里有温热的东西往外涌,他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让母亲吃上最好的饭菜。通过努力,他考上了大学,上班后又升了职,成为一家大型企业的老总。  相似文献   

14.
母爱无限     
王戌 《快乐青春》2011,(5):22-23
枯树在窗前瑟缩,落叶在秋风中哭泣。每当这样令人伤感的时候到来时,我就会想起我的母亲,想起母亲疲惫的身影……  相似文献   

15.
汪涵 《快乐青春》2011,(1):22-23
公元前4世纪,一个意大利年轻人犯了法,被判绞刑,不久就将处死。他很孝顺,向国王请求在死之前回去见母亲一面,因为他以后再也无法孝敬母亲了。  相似文献   

16.
康熙年间,平南王尚可喜到京述职,皇太后赏给其母一件薰貂领花绸锦袍。尚可喜为二房所生,大房所养,也就是说他有生母和养母两位母亲。两位老太太都想得到这种风光,吵得不可开交。尚可喜左右为难,只得拟个奏折,如实禀告两位母亲争执不下,把皇太后的赏赐退回。幕僚金光看到奏折后,连叫不妥,认为把两位母亲争执太后的赏赐禀告上去,有失尚府体面。他思索片刻,提笔把“争执不下”改为“礼让不迭”。这一改,把两位争风吃醋的小气女人塑造成知书达礼的贤德母亲。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这样一个母亲”十分罕见,那么,写出“这样一个母亲”的这个“我”也十分罕见,甚至更为罕见。在这世上,无情母亲虽然很少,但总还能看到一些。而敢于将无情母亲之无情以如此方式公之于世的女儿就少而又少了,至少在笔者有限阅读范围内是绝无仅有的,故而也可说是一个“另类女儿”。也正因此,一些熟悉并爱护李南央的人,在为这篇文章打动而表示赞许的同时,也为作者本人担着一点心,担心她很难为一些人理解。一《论语》记有孔子与叶公的一段对话:叶公说,我们这里有个正直的人,他父亲偷了羊他就告发他父亲(吾党有直躬者:其父…  相似文献   

18.
一次饭局,文友大林真诚地说,这几天他母亲身体不好,今天他本不该赶这个酒场,但为了兄弟友谊,他还是把母亲一人丢在了医院。  相似文献   

19.
母亲身份和母亲形象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运动最为关注的议题之一。激进主义女性主义认为母亲身份是父权制文化强加在女性身上的一种角色,由此拒绝母亲身份,也因此否定冰心的母爱文学。女性主义神学则从另一向度发掘母亲在父权制话语下所具有的内在价值,从而肯定母亲身份。从女性主义神学的角度探讨冰心笔下的母亲内涵,冰心的母亲观与女性主义神学对母亲身份的探索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20.
方悟 《快乐青春》2014,(4):74-75
母亲曾养过一段时间鸡,每到小鸡孵出来的时候,蹲在那窝鸡蛋旁边,就能听到“笃笃笃”此起彼伏的敲击声。母亲告诉我,里面的小鸡开始啄蛋壳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