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双性同体”与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双性同体”观为切入点,审视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伍尔夫通过对历史与文学史、男性与女性的对立的思考,大胆解构传统男权社会与文化对女性的压抑,超越性别对立与限制,重构女性价值观,并提出了理想的创作心态与人格:“双性同体”。本文试图揭示并评价伍尔夫“双性同体”观在女性主义思想发展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1928年,英国女性主义作家,理论家伍尔夫提出了"双性同体"的概念.她超越了生理性别上的差异,向传统的性别区分模式发出了挑战,将自己的"双性同体"构建在男女的社会性别上,从而打破了传统的男/女二元对立模式,创造性的提出了两性之外的"第三性".这既是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也成为后来众多女权主义者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在整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正> 妇女解放运动谁主沉浮?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妇女界几乎完全一致:“妇女解放首先是妇女自身的解放”.笔者认为这个观点值得商榷.毋庸置疑,妇女解放运动,妇女是理所当然的主体,妇女本身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确立新的女性价值观,谋求最大限度的发展,是妇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由于妇女解放是一个男女两性同时抛弃传统的女性歧视文化,确立新的妇女观的过程,因此,我们说妇女的解放必须由男女两性同时来进行,这一同步的过程要求男女两性都承担妇女解放运动的主体的责任.从女性歧视文化的产生来看男女主体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4.
张帆 《理论界》2006,(11):181-183
本文从女性视角重读弗·施莱格尔颇受争议的经典小说《路清德》,剖析施莱格尔在作品中对女性富有“创生精神”的爱、“移情”法则与现代婚姻观、“两性同体”的人类构想,展现女性引领人类上升的轨迹,勾勒出两性未来世界的理想图景,《路清德》也由此成为解读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对女性精神构想的艺术范本。  相似文献   

5.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和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者之一。她的作品对父权社会制度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进行大胆的批判,提出一系列女性主义批评文学理论和"双性同体"思想,并深刻剖析了女性受压制的根源。本文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切入,借助伍尔夫的"双性同体"思想,对其最具特色的小说《奥兰多》中主人公性别的改变、追求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进行分析,解读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6.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小说创作实践中,通过在角色塑造和情节设置上的突破性书写,大胆解构了男性价值秩序,建构了女性主义叙事的新模式.在她笔下,爱情、家庭模式的改写,女性角色对传统的突破,以及摒弃性别歧视,超越性别对立的双性同体幻想,显示出女性写作的反叛特征.通过隐含于角色与情节的反叛,伍尔夫改写了男性权威,释放出女性能量.  相似文献   

7.
人人都希望选择理想的配偶,但择偶从来不是任意的,而是有其深刻的内在规律性。马克思曾经说过:“婚姻不能听从已婚者的任性,相反地,已婚者的任性应该服从婚姻的本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83页) 什么是婚姻?婚姻是指男女两性结为夫妻。婚姻从其外表形式上是男女两性的生理结  相似文献   

8.
作为英国意识流小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伍尔夫在创作及理论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她认为客观真实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 ,主张通过表现人的意识的流动来反映生活 ;她眼中未来小说的理想模式是一种诗化的小说 ,表现非个人化的、宇宙和人类的命运。伍尔夫的重要作品《到灯塔去》、《海浪》等都是她的小说理论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对当代女作家徐坤的小说<厨房>的解读中,分析当代中国女性解放面临的家庭困境和社会困境,探讨了解决女性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矛盾冲突的出路,认为女性解放最理想和最终的出路是男女两性共同建构平等和谐的两性世界.  相似文献   

10.
李倩  陈兵 《江淮论坛》2013,(2):176-181
双性合体是人类文学的母题之一。作为有着强烈性别意识的一类作家,女性科幻小说家们在自己的幻想作品中都摈弃了双性合体中的男权意识,对双性合体进行了女性主义的阐释,表达了她们两性和谐平等的乌托邦理想。本文以三位典型女性科幻作家的双性合体思想为切入点,分析其代表作中这一理想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梳理出双性合体思想在女性科幻作品中的流变,认为双性合体思想因为这些女性主义文本的演绎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具开放性。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双性化"教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性化”人格是一种兼具男女两性人格优点的综合性人格类型,是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理想的性别角色模式。创设“双性化”教育,使男女具备两性的优秀特质,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培养更多健康的优秀人才,对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双性化”教育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利于该项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荒野是女性处境的隐喻,荒野是女性抗争的隐喻.双性同体作为女性主义中的重要概念,指出了每个人都兼备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而其最佳状态就是这两种气质达到平衡;这一概念应用到社会中不是为了使女性压倒男性,而是要使两种性别和谐相处,达到一种平衡境界.解读<愤怒的葡萄>中的荒野与丰饶的隐喻及双性同体概念有助于深刻理解作品精髓.  相似文献   

13.
作者认为,“两性同体”形象是男子在女神的躯体上装饰出若干男性的性特征而产生的。这些“改装为妇女的男性偷偷地进入神圣的位置,在这里强迫人们崇拜自己,最终把妇女的神赶出去。”“两性同体崇拜”产生于母权制和父权制交替之际,是两者剧烈斗争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文学史上,萨拉·朱厄特是一位重要的女作家。《乡村医生》是她于1884年创作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但就作品关注的两性性别教育话题而言,《乡村医生》又称得上是一部“现代小说”,折射出作者对其所处时代的性别教育及其模式的看法和思考。遗憾的是,这在现有朱厄特的社会性别研究中并没有受到重视。基于此,借助社会性别研究的视角,分析朱厄特在《乡村医生》中对理想性别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建构,解读作者的性别教育观,指出作者并不否定对两性进行必要且合理的传统性别教育,她批判的是无视个体差异的父权制刻板性别教育模式,呼吁对其进行解构,她进而主张对两性进行双性化性别教育,并以此去实现对理想性别教育模式的重构。  相似文献   

15.
《雅歌》作为圣经智慧书的最后一部,具有非常浓厚的诗意与神秘色彩。它既是一部描写所罗门时期男女爱情的诗歌,又是一部神圣的宗教经典。《雅歌》表现出了一种冲突下秩序的丧失。通过第八章爱的颂歌,这种两性的争端得到解决,并达成一种理想状态下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王晓骊 《学术论坛》2007,(3):160-164
相比于唐宋诗,唐宋词的独特审美价值就在于其“女性化”的文学品格。借助于西方“双性同体”理论,这一文学品格的形成原因及其审美价值都可得到一定程度的合理解释。首先,男性个体对女性人格的潜在认同,即“阿尼玛”的释放是唐宋词人“男子而作闺音”的内在心理动因;其次,寄托比兴的文学传统又为这一情绪的释放提供了合适的“伪装”;最后,由“双性同体”带来的性别融合成就了唐宋词人的文学创造力,使词获得了与诗歌并辔同驱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7.
<正> 一、问题的提出 男女两性问题包括两层含义:男女性别带来的相互关系问题和男女之间的性行为问题。为什么不用“性问题”而提出“两性问题”呢?理由是:“两性问题”包括“性问题”,但比简单地提“性问题”的面要宽;另外,从影响我国人民的传统道德观念看,目前对男女两性性别带来的相互关系问题,如男女社交公开和自由都未得到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18.
伍尔夫是一位充满实验精神的小说家,她追求小说艺术的革新,把音乐当成文学的“理想自我”,追求小说的音乐本体性。她把音乐的本体因素引入小说中,运用音乐音响表现人物的情感,追求音乐语言的抽象性、含混性,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小说创作领域。伍尔夫对小说音乐本体性的追求得益于她独特的生活阅历,也离不开现代社会环境对她的熏陶。  相似文献   

19.
在海峡两岸当代女性小说中,由叙述视角所表明的性别立场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他看”,即以男权价值观规约女性,弱化、消解女性的主体性,凸显的是性别霸权;二是“她看”,则是以女性主义立场审视男性和观照女性自我,关注和探索两性共同面对的生存与精神困境,在平等的基础上建构男女两性的主体性.从“他看”与“她看”的纠缠和更替中,传递出女性冲破男权文化规约、构建平等和谐两性关系的意图与努力.  相似文献   

20.
上个世纪80年代,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和妇女问题的大量出现,一大批学者和妇女实际工作者开始了妇女学研究领域的拓荒工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妇女学在与国际交流和注重本土探索的实践中,各种学术观点纷呈,妇女学已经成为一门具有批判性、开放性、跨学科特点的新兴学科,正逐步从边缘走向主流、走向成熟。李小江是我国妇女学学科奠基人和学术带头人,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她在妇女研究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拓荒工作,在理论探索的同时,从事学科建设,组织课题研究,普及女性知识教育,建立相关的学术机构,集结科研队伍,主办学术会议等,成就卓越。她的《夏娃的探索》、《性沟》、《女人:一个悠远美丽的传说》、《女性审美意识探微》、《女人的出路》、《走向女人》、《女性/性别的学术问题》等著作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编"妇女研究丛书"、"性别与中国"、"二十世纪妇女口述史丛书"、"性别研究丛书",并创建妇女博物馆。李小江在妇女学理论上的重要贡献,是改革开放初期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上发表的《人类进步与妇女解放》,首次质疑中国妇女解放道路,对"男女都一样"的理论与实践提出挑战,引起巨大反响。今天,李小江的这一观点在学界已成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