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一段时间内,文艺界的一些青年作者和高等院校文科的一部分学生,在张扬西方现代派文艺的同时,往往把鲁迅的“拿来主义”同“全盘西化”划了等号,似乎鲁迅提倡“拿来”就是主张“全盘西化”。这显然是不正确的,既不符合《拿来主义》一文的实际,也有悖于鲁迅对待外国文化艺术的一贯思想。《拿来主义》写于1934年6月4日,收在鲁迅先生的《且介亭杂文》里。文章是针对中国长期奉行的闭关锁国主义而发的。在批判“闭关主义”的同时,也抨击了近代以来的“送去主义”。主张本着“礼尚往来”的原则,在“送去”之外,也要“拿来”,是为“拿来主义”。要实行“拿来主义”,在鲁迅看来,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  相似文献   

2.
李继凯 《唐都学刊》2001,17(2):79-85
鲁迅与茅盾都是具有当代性的文学大师,在接受中生成的"鲁迅文化"与"茅盾文化",在文化积累、文化再生及针砭时弊诸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当代价值与意义;在当代多元文化动态发展的视野里,应以理性态度来把握鲁迅与茅盾的当代性,从论争话语、人格特征、人生形态及文学影响等方面切实理解其当代性的"存在",而文学大师的当代性亦即意味着自我生命的延续和对当下文化创造的参与.  相似文献   

3.
“拿来主义”的重要意义 1934年,鲁迅先生针对国民党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奉行卖国求荣政策,致使各种错误思潮泛滥,封建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的主张甚嚣尘上等情况,提出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故写了《拿来主义》这篇杂文。今天我们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候,坚持有选择的“拿来主义”“洋为中用”,发展自己,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建设速度。二是可以提高我们民族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三是可以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法律文化与法治文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仲 《社科纵横》2009,(9):80-81,67
法律是一种文化,法治同样是一种文化。但法律文化与法治文化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一对范畴。法律文化与法治文化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性、发展性和借鉴性等特性,法律文化是法治文化发展的基础,法治文化是法律文化发展的结果。法律文化是植根于人类社会的一切法律现象的总和,法治文化是指文明的、先进的法律文化,不但指先进的法治物质存在方式,而且指人们的一种科学的法律思维方式、一种文明的法治生活方式,二者在建立的基础、价值取向、普世程度、实现难易程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现在,关于文化的理论问题已日益频繁地成为意识形态论争的中心论题。不同的宇宙观对现今世界文化进步状况和前景会作出不同的分析、解释和估价。资产阶级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运用文明这一概念从质的方面来说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确定社会发展的基本阶段,并将资本主义制度与以前的社会制度进行对比。文明这一概念经常作为划分“文明民族”和“不文明民族”的标志。文明和文化这两个概念常被解释为在基本涵义上是相互吻合的概念。例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9,(6):5-9
文化问题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性的问题。不同时代所呈现出的文化问题一定是这个时代所具有问题的反映。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把握时代脉搏,针对当今中国文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的新的文化理论成果,它也是对中国文化建设理论的丰富与延伸。文化自信的提出,既是要找回我们遗失的民族自信,也是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情况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更是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所急需。新时代适时提出的文化自信,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7.
《探求》2017,(3)
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有机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种生态文明的新视野,并认为当代中国最有可能实现生态文明。有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及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确实有一定的契合性,但是,当代中国面临的现状复杂、问题繁多,其理论预期值超越了现实预期值。因此,有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可行性仍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中国古代法制传统和成败得失,挖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精华,深入揭示中华法治文明的深厚底蕴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可称之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中华法治文明论”。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明了中华法治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及其清晰制度表达;中华法治文明的直接载体是中华法系,《唐律疏议》是其精华要素的集中呈现;中华法治文明的发展方向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法治文明,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中华法治文明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法治领域的典范,是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动力,为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建构提供了智识来源与方法论指引。  相似文献   

9.
<正>传统文化符号作为文化传播中的重要内容,一直发挥着文化载体的支撑作用,当前已经被应用于现代艺术设计领域。以中原文化符号为例,其包含着丰富的黄河流域历史文明与黄河文化精神,记录了宝贵的文化脉络和民族文化特点,具有较强的文化表达意义和传承价值。现代动画是一种设计性较强的艺术,具有人文性、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流域文明与流人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流域文明是由源与流二者构成的,而流人文化正是这种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流人文化是指历代流人在与自然、社会相互作用中所创造和传播的一切知识的总和,其实质是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新质文化,具有中原农耕文化与边疆游牧文化兼备的双重特点。  相似文献   

11.
兼善天下、担当作为的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创新文明理论,在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吸收借鉴中华优秀文化资源、总结中国共产党文明交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回应国际社会发展提出的现实诉求,深刻阐述文明的本质属性、剖析文明交往应遵循的原则、探寻文明发展动力,批判并超越旧的西方文明观。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凝聚起世界文明发展的共识,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化与人是当代青年理论兴趣的热点所在。本文从考察鲁迅的青年观入手对此加以探讨。作者认为,人是文化的人,文化是人的文化;文化与人是历史和逻辑的统一。鲁迅的青年观的价值,正在于它不仅揭示了旧文化对人的奴役,并且还启迪青年在新文化意义上对本身进行再思考。作者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人的本质是人的自觉和自由的发展;人的价值是以创造为中介的自我发展与杜会发展的辩证统一;让当代青年确立成为自觉的历史创造者,具有深刻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河文化是华夏文明之源,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打造享誉国内外的黄河文化品牌,对大力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提高地区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兰州市为例,运用SWOT分析方法,探讨兰州黄河文化品牌打造与营销模式创新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从加大黄河生态保护、完善政策支持、创新宣传营销模式、打造特色黄河文化IP、强化人才支撑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既服从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逻辑,又有它自身的规律。本文从两个文明的相互关系、两个文明与社会制度的内在联系、精神文明对思想文化传统的继承性、精神文明与世界多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以及精神文明作用发挥的特点等方面,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规律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文体是由作家的心灵图谱与语言方式 ,合致而成的具有体系性特征的型态。中国现代散文是此间中国文学中的一种重要存在。鲁迅 ,作为现代散文文体家 ,他直接参与了中国散文现代性的创造。鲁迅的文化立场、精神方式、语言方式等 ,创造了鲁迅式的散文。它们标示出了中国散文的现代高程与范性。鲁迅之于散文另有“全体性”意义———鲁迅是现代杂文的别名 ,散文诗由于他的亲炙而成熟 ,他所写作的自然由性的叙事散文 ,是对现代美文体式的重要建构。这是散文家鲁迅的一种独特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9,(4):12-16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中华传统生态文化进行了深刻阐释、运用和创新。从传统生态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出发,习近平强调人与自然必须相互统一、互相融合;从中国传统的五行相生、太极生万物思想出发,他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在城市化建设、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习近平运用传统生态文化智慧,主张保护农村自然生态面貌、利用自然生态力量化解城市发展弊病、通过节约资源来保护生态环境。在吸收传统生态文化思想精华的基础上,习近平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很好回答了生态与经济之间应具有的关系,因此是对传统生态文化的极大创新。  相似文献   

17.
民族文明同一性是在整个国家(社会)特定的经济和文化领域内形成的.苏维埃意识形态文明认同感的危机导致了苏联的瓦解.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俄罗斯在世纪之交经历了"休克"疗法的改革和激烈的社会经济动荡之后,对选择什么样的民族国家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全球化的激荡和冲撞、俄罗斯社会固有的传统价值观、复杂的民族与宗教关系、各种社会思潮和今天的国际政治与经济文化环境势必对新俄罗斯民族文明同一性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关键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春林 《创新》2012,6(3):96-99
高校与所在城市的文化建设与发展具有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密切关系。本研究在理论分析高校文化与城市文化互动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南宁高校与南宁城市文化发展的实际,对促进南宁高校文化与南宁城市文化互动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要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内在联系,制约关系和总体布局上来确定文化建设的思路和战略;文化建设要立足于现有利益关系和现有文化心态;要选择好与经济、政治模式相适应的文化模式;要创造和探索出文化建设的各种行之有效的具体形式。从以上基本认识出发,提出从群体文化建设入手,来解决中国文化建设的基础、目标和途径的思路。这个思路的依据是,现实社会的多种经济结构和多种利益关系奠定了群体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现实的复杂文化背景为群体文化建设提供了文化前提。群体文化建设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效应,它是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的文化模式的生长点;是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的思想文化观念的生长点;是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树立全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实现全社会利益共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斯宾格勒提出了一种"文化形态史观",打破了社会历史理论的托勒密体系--实现了"哥白尼革命".他摒弃"进步"史观,用一种世界历史的"比较形态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化,认为历史不应是某一思想家主观"设计的产物",更不是单线索、直线式、由低到高、由恶及善的进步历程.他认为历史没有规律,有的只是"命运".汤因比继承发展了斯宾格勒的历史观,认为文明的发展、生长是一系列"挑战"、"应战"的结果.这种文明形态史观有积极的贡献,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布罗代尔对其过于简单化的文明史观很不满意,从历史的长时段出发,对他们提出了严厉批评:第一,批评历史宿命论.第二,回避历史的时间,只注重短时段的事件.第三,一种"人的精神本质"与多种(无论是八种还是二十一种)文明形态相矛盾.第四,把复杂的历史简单化,抽出几条"规律"、"法则"、"模式"来剪裁历史.最后,布罗代尔决定抛弃文明模式(包括各种翻版),主张用"长时段"结构理论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