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机动车保有量随之增长,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各个城市将"公交优先"作为缓解交通拥堵的策略之一。随着城市智能化的不断发展,真正实现"公交优先"战略仍面临诸多挑战。大力推进公交专用道的建设,切实提高公交专用道的服务水平,对缓解交通拥堵带来的巨大压力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公共交通专用道的基本结构,简述了专用道设计和评价的一般步骤,并在IBM-PC/XT上实现了城市公交专用道模型UBLM软件,为城市公交专用道的设计和评价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我国很多大城市都采用公交专用道的形式来缓解公交出行效率低,公交竞争力差的状况,主要研究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对车辆间隔时间的影响程度。首先对有公交专用道的线路进行了调查取样,通过对样本数据的拟合与检验,并且对比无专用道的公交线路样本数据,得出结论: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对车辆间隔时间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公交专用道的效果未达预期,无法持续发挥效能.其运营管理如何得到保障,成为公交优先能否有效实现的难题.分析重庆市主城区公交专用道运行效率持续下降的成因,提出山水分割、中心组团式的重庆主城区应以智能管控手段保证主干道关键节点处公交畅通,弹性化运行公交专用道的时段及位置,并以基于车路协同的移动违法抓拍系统为保障,提升公交系统运行效率,平衡社会车辆和公交车辆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粮食安全不仅取决于粮食生产的量和自给率,还取决于可获性,包括“买得起”和“买得到”。当前中国粮食总量安全,但粮食生产的区域结构性矛盾突出,粮食生产日渐向优势区域集中,主销区的粮食消费日益依赖于主产区的粮食调运,粮食运达的及时性对于粮食安全愈发重要。粮食调运必然面临长距离运输问题,这其中尤以在粮食运输网络中起枢纽作用的关键节点的平稳有序运行最为关键。当前实现粮食调运的运输方式主要依靠铁路、水路以及铁水联运,但是这一运输网络存在运力不足、物流方式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风险因素,与粮食运输量的增长速度以及运输的顺畅性、及时性要求不相匹配,因此亟待通过加快铁路、水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粮食物流方式变革和健全粮食物流应急响应机制等措施,保障粮食的稳定供给和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节点重要度评价是进行区域综合运输通道布局的重要环节。为准确评价区域节点重要度,基于通道需求影响因素分析,系统地构建了多层综合评价体系。针对模糊综合评价权重难以确定问题,同时为兼顾主观和客观因素,利用修正的熵权法进行权重确定。同时针对传统TOPSIS模型的缺点,引入分层域重合度的概念进行模型改进。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进行算法说明和适用性验证。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提高农业科技服务的供需对接效率,以农业科技服务需求为主导,以供给投入产出效率和需求满足程度最高为目标,从需求特征、供给特征和信息认知等微观影响因素出发,选取指标对供需对接有效性进行衡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赋权法识别指标重要度,从而根据指标重要度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强化农业科技服务供需对接的有效性。研究表明:方法同时考虑供给和需求的利益关切,能有效提高农业科技服务产出效率,更有利于供需有效对接的实现;指标重要度的识别能准确筛选出显著影响供需对接有效性的指标,为农业政策的制定提供指导,使其更易达到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8.
袭击策略是复杂网络抵制级联故障的鲁棒性问题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根据节点局域信息的初始负荷,考虑邻居节点的平均度,提出了一种新的级联故障袭击策略——邻居节点平均度(NAD)策略。理论分析了关键阈值CT与可调参数?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数值模拟对比两种经典的袭击策略,研究发现针对单层网络结构,提出的NAD袭击策略对BA无标度网络攻击最有效。此外,基于BA-BA网络构成的多层耦合网络级联故障模型,最大平均度袭击策略数值模拟得出的结果较好地验证了已有理论解析结果。通过建立突发事件关联耦合网络模型,以上研究能够揭示系统发生级联故障的条件,从而提出预防耦合网络崩溃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考虑绿色建筑绿色度的基础上,以开发商和消费者为绿色建筑利益相关者的关键主体,运用博弈论构建在有限理性条件下的复制动态方程,比较分析开发商和消费者在政府激励政策下的决策影响.运用MATLAB基于不同程度的优惠政策以及绿色度的变动情况进行数据模拟仿真,探究绿色建筑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政府对...  相似文献   

10.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区域创新环境关键要素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现有区域创新环境识别理论回顾的基础上,从环境要素的动态属性和网络属性出发,引入社会网络分析,通过要素分析、关系分析、矩阵分析三个层次构建了区域创新环境要素的识别模式。结合实例,研究和识别出了信息环境、政策环境、研发基础设施、创业水平、技术水平、市场需求、创新人才、法制环境八个关键环境要素。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未来中国休闲研究的关键问题,28位从事休闲研究的中国学者参加了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办、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联合承办的2013年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及期间的研究项目,这些学者还成为该项目的受访者。运用序列解释混合法对28位专家进行意见征询和反馈,最终,中国学者确定了如下9个休闲议题:时间利用、休闲与幸福(生活满意度)、公共政策和规划、家庭休闲、需要和动机、技术变革、休闲空间和资源、休闲教育、休闲与传统文化。这些领域反映了中国文化与社会焦点的影响力,对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中国社会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对如何改善休闲服务供给问题具有重要启示,同时也对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千年古城泉州,位于东海之滨,地处福建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意大利旅行家亚格曾经坐船探险到过泉州,并称它为光明之城。这座散发着现代化气息的港口城市,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也曾是马可·波罗笔下的东方第一大港。最近笔者慕名走进这一美丽的古老城市—泉州。东亚文化之都前不久,泉州被授予中国首个东  相似文献   

13.
14.
针对WWW网络每时每刻每个网页对人们的吸引程度不同及吸引度相互关联特征,提出了吸引度依赖于时间的Poisson NPA(增长择优网络)竞争网络模型.它不仅是初始吸引度为常数的Dorgovtsev等人的无向网络模型的推广,而且刻画出了增长网络的竞争机制.通过对这个模型进行分析,获得了度分布的解析表达式,并给出了渐近线性吸引系数A与新节点边数m的关系.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表明,这类网络的幂律指数在区间(2,m 1)内,幂律指数为3的条件是渐近线性吸引系数A为0,且|A|/m越小,度分布的理论值与模拟结果的误差越小.  相似文献   

15.
16.
核心识别,是品牌管理中的一个概念,是品牌识别的核心部分,是表达品牌特色、品牌核心价值的关键词。核心识别是持续的、相对恒定的品牌精髓的表现,是品牌的“基因”,规定了品牌延伸发展以及品牌传播的基本信息,并代表了一个品牌最中心、最稳定的要素。一个品牌最独一无二的特质、最有价值的内涵、最独特的优势,通常都会表现在它的核心识别上;通过对美国《国家地理》和《中国国家地理》的核心识别的比较,可看到核心识别在品牌建设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企业岗位的等值化比例日益增大,评判岗位价值的内容也越来越复杂,管理者已经很难凭借主观意识来界定企业内部的关键岗位。因此,建立科学适用的关键岗位识别指标体系并将它应用到企业生产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城市交通的智能管理是对提高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GSMSMS的智能公交管理系统,可根据交通状况适时的对公交车辆进行调度,并通过站点端LCD显示屏及时准确地向乘客提供下一班车辆的预计到达时间和各种路况信息。对提高公交的运输效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机械产品制造检测过程中质量特性之间存在相关性以及检测效率低的问题,以实现高效、准确关键质量特性(key quality characteristics,KQCs)识别为目标,提出了基于熵权法(entropy weight method)和马氏田口法(Mahalanbis Taguchi system method,MTS)的识别方法。在介绍产品设计阶段以及制造过程关键质量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熵权法中熵值熵权的获取,以及马氏田口法中马氏距离和田口方法在质量特性识别中的应用,提出了两种模型结合识别机械产品关键质量特性的方法。以六轴五联动机床的皮带传动轴为例介绍了该方法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处理质量特性之间的相关性问题,提高KQCs识别效率。  相似文献   

20.
危机管理的关键:危机识别与预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在从事公共关系的研究中,我们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调研,即:公共关系发展到今天,有哪些理论方面的前沿课题?有哪些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几轮的问卷调研之后,我们得出了一个十分巧合的结论,即排名在前的都是危机管理的课题,其中一个是企业的危机传播与管理,另外一个题目就是公共危机的管理,即政府如何应对突发性事件。随着国内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危机也层出不穷,政府近年来对危机管理也越来越重视。中央党校开设了政府官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课程,以培养领导干部掌握应变的能力,还有有关部门进行新闻发言人的培训等。>“零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