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 改革是历史的动力。凡是前进的社会,无不依赖于改革;只不过有大改与小改,自觉地改与不自觉地改之分罢了。社会主义社会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改革的社会。只是,社会主义改革与其他任何一种阶级社会的改革,都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可混为一谈。群众性,即是社会主义改革独有的品质,是社会主义改革先进于其他社会改革的最显著标志。一、社会主义改革的最深刻的原因和最强大的动力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任何社会的变革,最终都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社会主义社会所以需要改革,自然也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出来的客观要求。在社会生产力的诸要素中,劳动者是首要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因而劳动群众对社会的各种要求,是社会变革的最深刻的原因和动力。  相似文献   

2.
对于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 ,应历史地具体地分析。有一些理论不仅在当时是正确的 ,而且在改革开放的时期也有一定现实意义。例如 :关于在经济建设中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理论 ,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重视价值规律的理论 ,关于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理论等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突破了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经济的传统理论,申明了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以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长足发展,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运行、管理机制,也在迅速地孕育、发展着。社会主义同商品经济的结合,使社会主义优越性前所未有地显示出来。随着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确立和迅猛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在迅速地孕育、发展着,尤其是在广东、沿海等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雏形已经在商品经济的母体中躁动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的一个划时代和跨世纪的历史使命,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希望所在。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用新的理论思维去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用新的思路去创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4.
目前,一股改革的潮流正在全国各条战线涌现。在改革中,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主义法制要不要在改革中完善?如何避免来回折腾和产生混乱?不对这些新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就很难进一步解放思想,也不敢进行全面丽系统、坚决而有秩序的改革。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改革的保障当我们着手改革的时候,必须清醒地认识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的本质区别。我们讲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只是在某种意义上的一种转义的革命,而不是真正的社会革命。社会革命是  相似文献   

5.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在地球上已经存在和发展七十年了。苏联,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建国后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各国由于受苏联模式的影响,也就程度不同地暴露出一些共同的弊端。近二、三十年来,各社会主义国家都在探索旨在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走自己的道路。即使是苏联,现在也开始了这种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我们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也会出现前进中的曲折、发展中的挑战.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作者认为要在加快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解放思想,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7.
李继武 《东岳论丛》2007,28(6):101-105
同一性和斗争性作为矛盾的两种根本属性,其关系是辩证的。我党运用这一理论指导实践的经验教训一再启示我们:搞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学会在同一中把握斗争、在斗争中把握同一的方法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应如此。就本质而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期求的是一种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并自觉地以矛盾同一性规范限制矛盾斗争形式和规模的社会。在这种社会中,艺术地运用各种斗争形式以维护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发展和稳定所需的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是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按商品经济本性改革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把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改革迫切地提到日程上来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除了小型国营企业实行租赁、承包外,把全民所有制改为集体所有制不是方向。实行类似西方的国家企业“私有化”,也行不通。我认为,改革的根本方向是:按照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运行机制和运动规律,重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内部关系,建立新的结构。迄今为止,我们所实行的全民所有制,是在不承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这个总前提下构思出来的国家所有制体系,是非商品经济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这种全民所有  相似文献   

9.
今年元旦,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号召我们,在新的一年里,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在改革方面迈出更大步伐。中央的其他领导同志近来也要求我们改革开放要更大胆一些,步子更大一些,发展更快一些。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本文拟从改革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和改革与四项基本原则关系方面,来探讨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和客观规律性。改革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恩格斯作了经典阐明。他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  相似文献   

10.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进程中 ,邓小平始终认为 ,既要有稳定的政局 ,也要有稳定的政策 ;既要保持国内社会的稳定 ,又要促进国际局势的稳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中 ,改革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直接动力 ,发展是硬道理 ,稳定压倒一切。为了快速健康地发展社会主义 ,必须以“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思想为指导 ,采取科学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为改革和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关系到包括国有企业改革、民营、私营经济的发展,公有制、按劳分配、对外开放、引进外资、资本性质等等一系列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与方向问题;虽然经过多年的讨论,所谓姓“社”、姓“资”的问题不再象过去那样困扰着人们的头脑,但这主要是指计划经济时代对社会主义教条主义理解的公式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思维的定式,阻挠着人们对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的探索而造成的.而当这一障碍有所突破,即可以科学地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时候,所谓姓“社”姓“资”的问题的探讨——即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或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什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本文主要是就后者而言的,因为经济是基础,如果我们能够科学地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那么自然我们也就能够有科学地解答社会主义的基础)自应是理论界、、学术界重点研究、探索和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不仅在于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理论,而且更在于它是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体改革的实践目标和行动指南.不幸的是,在这一问题上,人们未能加以足够的重视,这一方面有可能是人们认为探讨这一问题有可能框于传统的姓“资”姓“社”的无谓争论之中;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一部分人似乎觉得只有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确立管理对经济效益的决定作用,大刀阔斧地改革落后的管理模式是企业改革最迫切、最重要的任务,也是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它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的过程中,是否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些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决定了社会主义改革的不同命运。《共产党宣言》永远是社会主义国家胜利的旗帜。  相似文献   

14.
三中全会以来,一股锐不可挡的改革潮流在各行各业中逐步兴起,形势喜人又逼人。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种种思想障碍。例如:有些同志思想不解放,习惯于按老规矩办事,因而不愿改革;有些同志则用平均主义的思想理解社会主义,害怕改革会引起贫富分化,因而不敢改革;还有一些同志求稳怕乱,一股劲地叫喊条件不成熟,主张慢慢改革;有的甚至从既得利益出发反对和压制改革。这些思想的存在,说明一些同志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质缺乏深刻的认识,也说明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历史唯物主义的宣传教育。本文试图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说明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改革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集大成者。科学地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的改革理论,无论是对于总结2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还是克服当前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深层次困难,都是十分必要的。一、不是修补,不是且变,而是革命:邓小平的改革观是对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重大突破把改革当作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体现了邓小平对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再认识,有着重大的理论突破与发展。(一)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不相适应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毛泽东比斯大林高明之一,在于他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矛盾,断言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不改革就没有出路。这些著名论断,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指明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标志着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对此,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进行了深刻的阐述,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提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自觉性,把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化现代化是我国社会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意,而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定位。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把握文化发展方向和规约文化发展进程,更好地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在社会现代化境遇中面临的重大战略抉择;文化体制改革也将伴随我国改革全过程,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看,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认清文化发展规律和主动引领先进文化进路,在社会现代化境遇中,是我们党当仁不让的文化自觉,也是我们党对民族文化复兴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8.
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正面临改革的春天。当前的改革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怎样呢? 一 宪法是改革的总章程,改革是为了实现宪法规定的根本任务 (一)我们只要考察一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不难发现,每一种社会形态,在其存在的过程中,在不改变社会性质的前提下,都曾进行过改革,社会主义社会也不能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与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在细微的区别中显示了一个共同的方向,那就是尽可能摆脱“产品经济社会主义”模式,向与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或曰“商品经济社会主义”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是彻底地按现代商品经济的要求来构建新型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还是对传统体制进行局部的修补,事实上已成为改革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重大分歧。冷静地思考将会发现,这个分歧得以产生,是因为至今我们还未科学地阐明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特别是二者的相互关系问题。这样,不仅许  相似文献   

20.
一、为什么要提出改革中 社会整体发展的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基本的经济基础,以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基本的政治基础,这就从本质上决定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应当是一个协调的、全面的整体发展状态。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从社会学角度来说,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也就是要消除社会结构中的某些不协调因素,把社会各个方面更好地纳入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