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在人口形势发生重要转折性变化之际, 高质量发展要求更加重视人口素质, 以 提质 替代 增量, 以 人才 替代 人力, 充分发挥凝结在人口自身的素质要素的作用, 使更多民众更好地享受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享受高品质生活。 长期均衡发展是人口发展的主要目标, 也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人口均衡发展不仅体现在人口系统内部要素间的依存制约以及人口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适应, 还体现在代际间的传承永续。 年龄结构失衡是当前人口非均衡发展的突出表现, 应聚焦结构失衡, 弥补制约人口均衡发展的短板; 同时充分发挥作为人口结构中坚力量的劳动年龄人口的作用, 通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以及推动人口均衡分布,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助力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口是建立社会与经济之间联系的中介变量,人口空间分布又是全球性问题。当代中国,移民作为城市化的结果,其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在人口、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过程中,城市化则是人口城乡和区域空间分布演变的主要内容。在时间层面上,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演化内生于人口数量和结构转变;在空间视阈下,人口地域分布适宜性包括城乡和区域两方面内容。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总结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事实,发现时空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创新和实践指导价值。作为第一人口大国,谋求社会与经济稳定发展是解决人口问题的基础之基础,中国人口与发展再次行至十字路口,人口研究不能刻舟求剑;其不仅是重大学术性命题,更是社会、经济性实践难题。研究分析需要立足中国实情,贯穿全文的逻辑主线是人口转变和空间分布,主题是人口、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目标是建构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人口是建立社会与经济之间联系的中介变量,人口空间分布又是全球性问题。当代中国,移民作为城市化的结果,其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在人口、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过程中,城市化则是人口城乡和区域空间分布演变的主要内容。在时间层面上,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演化内生于人口数量和结构转变;在空间视阈下,人口地域分布适宜性包括城乡和区域两方面内容。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总结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事实,发现时空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创新和实践指导价值。作为第一人口大国,谋求社会与经济稳定发展是解决人口问题的基础之基础,中国人口与发展再次行至十字路口,人口研究不能刻舟求剑;其不仅是重大学术性命题,更是社会、经济性实践难题。研究分析需要立足中国实情,贯穿全文的逻辑主线是人口转变和空间分布,主题是人口、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目标是建构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区域人口的均衡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区域人口分布不均衡,"胡焕庸线"以上人口密度极低,线下人口密度却已超过了联合国规定的承载极限标准,引发了多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区域人口的均衡分布有其必要性,但强制人口迁移并不可行,为此建议以政策鼓励、文化促进等促使人口自觉向"胡焕庸线"以上地区合理迁移,形成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口均衡发展的科学含义是指人口系统构成要素相互匹配、互为依存、协同发展的状态,是指人口的供给和对人口的需求在数量或者结构上处在相对平衡、动态协调的状况。低水平的人口均衡是数量意义上的供求均衡,高水平的人口均衡是结构意义上的契合均衡。人口均衡发展的人文含义是彰显对生命尊严、人权保障、人类发展、家庭幸福、人口优化和社会和谐的价值追求。人口均衡发展的政策含义是确保人口的优化发展,即警惕和防止人口的逆向发展或者说负向发展,引导和促进人口的积极发展或者说正向发展。人口均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缺一不可。实现人口均衡发展的路径选择包括:适度低生育是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基本保证;建设"健康家庭"是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微观基础;成立"人口与家庭发展委员会"是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体制保障;"适度生育、调衡人口、投资人口"是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理性选择和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人口转变理论在西方发展历程的回顾,结合中国人口转变的特殊形势及研究现状,提出对该理论的几点再思考:人口转变理论的西方主导性与地方特殊性;人口转变与社会变迁的相关性等。  相似文献   

7.
人口转变理论是对人口转变过程的精炼概括。重点阐述三次人口转变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脉络,分析当前世界人口发展的阶段及趋势。结果表明,世界人口发展仍不平衡,人口总量在增长,但增速在下降;欧美生育水平较低,而非洲生育率始终居高不下;发达国家主要面临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问题,而发展中国家主要面临贫困和人口过快增长的问题。比较中美两国人口发展的特征,发现二者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但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其老龄化问题相对更轻。中国应借鉴人口转变理论及发达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的经验,采取妥善措施应对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8.
海南建省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各方面巨大的发展,其人口在新时期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人口总数继续稳定增长,人口结构有了新的变化,人口地区分布也不平衡,为了海南社会经济的全面、均衡、持续发展,海南应制定符合发展战略要求的新的人口政策  相似文献   

9.
集中指数和重心显示浙江人口与经济分布均趋向于不均衡,且经济分布的非均衡性大于人口分布,但二者之间的偏离趋于缩小。集中度显示县域尺度上人口与经济集中分布区面积扩大、集聚程度提高,且集聚与分散变动均形成了核心区;人口与经济集中分布区形成“交叉但不重叠”的地域关系,经济分布对人口分布的解释程度在73%-90%之间;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的匹配程度提高,二者主导匹配关系由1982年的经济滞后型转变为2010年的协调发展型。基于浙江人口与经济分布的动态匹配过程,认为实现人口与经济均衡分布的路径是:以产业结构升级及布局分布调整为核心动力,在经济超前型县域继续提高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创造能力,以吸引人口集中为主;在经济滞后型县域承接产业转移和扩展产业的同时,以转移剩余人口为主;在协调发展型县域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继续保持经济与人口同步增长的协调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口转变的风险前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历史的经验和预测,中国人口转变既带来了人口红利,也带来了人口负债和人口风险.研究集中讨论了伴随人口转变而来的人口发展风险问题,概括了人口转变的六大特点以及人口发展的九大风险.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独生子女社会本质上是风险社会,一个人口学意义的风险社会正不依我们的意志为转移而在形成和发展中.1996年,中国成为人口转变意义上的风险社会,2016年后将演变为高风险社会.但和谐社会拒绝不安全的人口转变.成功的人口转变需要坚守计划生育的底线伦理和重建坚强有力的家庭结构."城乡统开二胎"是值得尊重的"底线生育权",是规避人口发展风险的重要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1.
乡土中国的人口弱化和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人口优化视角剖析乡土人口发展的弱化及其对农村发展带来的影响,对“无农不稳”给出双重意义的新解读;并尝试对三农问题作出新的诠释.无农不稳的新含义是没有新的农民人口,农业将缺乏人口保障,城市将缺乏农村的保障.农村劳动力的无序、过度转移导致农村的凋敝与衰退;人口萎缩、人口亏损和人口断层的新“三农”问题导致农村人口发展脆弱化.文章同时提出兴农、助农、安农、福农的“四农”主张,以优化农村人口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我们在一切发展序列中首先关注人口发展,中国人口发展在中国社会发展框架中具有绝对优先的工具价值和目的意义.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两者之间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互为因果的内在关系,充分认识中国人口发展现状具有多元化的重要意义.中国人口发展状况主要表现为人口数量多、人口质量低和人口结构不合理.中国人口现代化是中国其它现代化的强力引擎,中国人口发展的基本创新路径是城市化发展路径、市场化发展路径、民主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为了进一步落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人口形势 的要求,中国的人口理论进行了重大调整,打破了人口理论禁区,对于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做出了新的阐释,并初步提 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口理论观点。恢复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口观和毛泽东人口思想的基本思路,纠正传统社会主 义人口观的认识误区,为新时期人口理论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略论21世纪中国的人口结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口发展的现状与趋势预示,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地域结构和城乡结构等人口结构问题,将日益突出,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优化人口结构,将成为21世纪我国人口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的成果有人彰显,现代化的苦果有人吞咽。近代上海以繁华摩登的姿态吸引无数的掘金者前往,在享受快速现代化和劳动力红利时,却没有给予“新上海人”应有的尊重。近代上海的人口格局呈现三个显著面相:爆炸的人口增长、失衡的人口结构和边缘化的堕落群体。这三个特点呈现单向因果关系,无法制止的人口骤增导致人口结构失衡,进而滋生大量边缘化群体,三者结合下的上海人口格局陷入“人口困境”。上海人口格局的“困境”既是上海现代化中的失败结果,又是阻碍上海现代化提升的原因,成为上海现代化之难。  相似文献   

16.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了邓小平同志的人口思想,并与时俱进,站在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确立了以人口的数量控制为重点,同时兼顾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调节,实现控制、提高、调节相结合的人口战略,丰富了邓小平人口思想。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将给我国人口发展的许多方面带来积极的影响,如有利于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而促进我国整体人口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加快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加快人口流动,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但入世也可能给我国人口发展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兴利避害,发展经济是我们发挥入世对人口发展的积极影响,降低其消极影响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人口流动效率与流动人口规模高度相关,流动人口效率也同样存在流动人口规模效率递增、流动人口规模效率不变和流动人口规模效率递减三个规模效率状态。流动人口是社会总人口的一个构成部分,有适度人口就必然有适度流动人口,决定一个国家适度流动人口规模P的主要决定因素是社会总人口G、制度自由度S、比较收益差别C、实际流动人口A、失业人口U、其他变量N,适度流动人口的基本函数方程式就是:P=f(G,S,C,A,U,—N)。中国适度流动人口=现有显型失业人口 城乡隐型失业人口 每年新增劳动力人口-新吸纳就业人口,这些流动人口是现有的符合效率要求的实际流动人口的存量和增量之和。  相似文献   

19.
人口人类学是由人类学和人口学两个学科交叉、兼容而成的分支学科。人口人类学既需要充分利用人口学总量研究方法的长处,也需要发挥人类学的文化解释力,从而在民族人口的研究中实现"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