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简论当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权威资源的维护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领导权威资源是由党的思想权威、组织制度权威、领导体制权威、领导者个人威信及党的历史继承性权威等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各要素既在生成党的领导权威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又在相互联系中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结构特征。必须坚持全面的、开放的、动态的观点 ,加强对党的领导权威资源的维护与开发 ,从而实现对党的领导权威资源的全面整合与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8,(4):126-128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关键问题是如何帮助大学生认识自身的价值观、价值取向以及如何完成价值转型。本文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分析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差异性以及不同价值取向在当代社会制度下的利弊得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完成从个人价值向社会价值转型。  相似文献   

3.
宪政现代化的研究有多种视角、多种维度。从价值层面来考察,宪政现代化的研究范式主要可以界分为内蕴辩证矛盾的自治性与开放性、自发性与建构性、历史性与时代性三种类型。通过对这三种范式的系统阐释,可以给我们对宪政现代化的全面审视提供多维视角。  相似文献   

4.
人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事业中最关键、最深沉、最艰难的工作,是现代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毛泽东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继承和吸收古今中外诸多思想家关于人的现代化思想积极因素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其关于人的现代化的思想.毛泽东对“人”的重视是其形成人的现代化思想的逻辑起点,对人的非现代性批判是其探索人的现代化的动力.他认为,人的现代化基本内涵应包括追求个性自由解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充分激发人的主体性等方面.毛泽东关于人的现代化思想在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推进当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与文化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其文化使命是实现共产主义文明。文化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在中国现代化中的重要体现,践行党的文化使命是文化现代化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文化现代化要在践行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的前提下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要在推进文化现代化进程中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探索走不同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伟大实践,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历程看,如何实现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统一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为人类现代化贡献的中国方案,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世界社会主义、人类文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90年的奋斗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确立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中国人民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实践中的思想创新是在应对困难与挫折中逐步形成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新时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社会主义的信念,进行理论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辉煌成就与历史经验:坚持人民至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坚持中国道路,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坚持胸怀天下,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坚持党的领导,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这既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功开辟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口号,但他终生致力于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繁荣富强,目标乃是为了建立一个工业化、法治、民主、平等、自由的现代化中国,这可以说是贯穿孙中山一生思想事业的中心内容。因此,孙中山与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无疑是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其根本逻辑在于始终坚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即在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赓续发展,必须把握好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1.
Intergroup dialogue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field of practice that seeks to improve intergroup relations and effect social change. The use of dialogue as a method is growing within numerous social science professions including social work, an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s of dialogue will allow current practitioners to place their work within a larger context.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historical overview of the application of dialogue theory and methods,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constructionism and intergroup dialogue, and provides important directions for social workers who can utilize intergroup dialogue to promote social justice.  相似文献   

12.
吕翊欣 《唐都学刊》2008,24(1):100-104
近代以来埃及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埃及的现代化具有外源性,经历了由自发向自觉阶段的转换;国家独立、享有主权是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首要前提;战争是埃及现代化顺利进行的重要威胁;政治制度层面的现代化进程滞后,领导人个人地位和作用突出;人才的培养与普通民众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是国家现代化进程推进的坚实基础;资金、经验和技术的缺乏是制约埃及现代化的几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14.
21世纪,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环境的变化使领导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生态型领导模式就是当代领导者为自觉适应当今时代环境的变化而进行创新与发展的新目标、新理念.生态型领导模式不仅是我国传统领导模式改造与变革的必然趋势和方向,而且是我国新时期领导理论与时俱进的新理念与新实践,对我国适应全球化的挑战、促进政府自身的改革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曹建坤 《探求》2004,(1):61-64
共产党员标准问题与中国现代化进程息息相关。共产党首先通过革命,为现代化创立了制度上的保障,进而从事现代化建设。判断党员是否合格的标准,很重要的一条是看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贡献如何。这也是今后吸收新党员时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韩玉玫 《学术交流》2004,2(4):23-2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创立这一理论和制度;第二代领导人完善这一理论和制度;第三代领导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一理论和制度。尤其是中共第三代领导人在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对多党合作制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有着积极的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由主义公民身份大行其道的今天,强调自由、参与、共和与美德的共和主义公民身份对于克服自由主义所导致的孤立原子主义与激进个人主义、政治市场化与公民的消费者形象、弱势民主与"温和的"专制主义等弊病,对于培养造就"好公民"、促进民主良性运转和提高制度改革绩效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当然,共和主义公民身份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和挑战,需要认真面对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或化解.  相似文献   

18.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in 1991 forced museums and other guardians of the nation's cultural heritage to reassess their priorities and develop new, nonideological missions in presenting their collections to the public.  相似文献   

19.
韩树海 《社科纵横》2006,21(2):100-102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再到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高度重视发展问题,始终把它作为全党工作的重心来抓。中共几代领导集体的社会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但是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其具体内容和重点又有所不同,其中发生了两次重大转变。从历史的角度认真反思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观的内在联系及其细微变化,对于认识现实中的发展问题,澄清一些错误认识,丰富我党的发展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也有助于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发展的历史演变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根顺  郝路军 《社科纵横》2006,21(8):152-153
高等教育评估对于保证高等教育质量,提高教育水平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的产生及发展现状,并根据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发展状况提出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