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观取代传统发展观表征发展观的历史转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学的自我批判构成发展观转型的重要思想背景:经济学对“理性经济人”的反思为发展观矫正目标定位提供了理论支持,对经济发展问题的关注为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思想资源,发展经济学的演变为可持续发展观的诞生铺平了道路。而发展观转型的深层基础则是西方哲学的范式变革:当代哲学对近代哲学的消解为可持续发展观奠定了存在论基础,对人的全面研究为可持续发展观把人自身确立为发展目标提供了强大支持。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观取代传统发展观表征发展观的历史转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学的自我批判构成发展观转型的重要思想背景:经济学对"理性经济人"的反思为发展观矫正目标定位提供了理论支持,对经济发展问题的关注为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思想资源,发展经济学的演变为可持续发展观的诞生铺平了道路.而发展观转型的深层基础则是西方哲学的范式变革:当代哲学对近代哲学的消解为可持续发展观奠定了存在论基础,对人的全面研究为可持续发展观把人自身确立为发展目标提供了强大支持.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发展观博大精深,以人为本是贯穿始终的主线。他以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远见卓识,重构和弘扬人本发展观;绘就了人、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的蓝图;始终把人,尤其是人才作为发展的依靠力量;时刻以人民根本利益为检验发展得失成败的标准;坚定地把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4.
面对当代全球出现的贫富差距、环境恶化、能源紧张等发展难题,中西各国都开始寻求诸发展难题的解决之道,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观。中国从马克思的理论中寻找资源,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西方国家也开始反思原有的经济主义发展观,纷纷提出了新发展观。这两种发展观是在同一历史境遇中生成的,其理论主旨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这两种理论的来源却存在差异: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而西方新发展观虽然反对长期以来作为西方正统的新古典主义发展观,但并没有脱离西方主流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所以,这两种理论之间存在本质差异。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对于社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论整合发展观提出的方法论、背景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整合发展观是指既有历史合理性又有价值合理性的发展观,其方法论依据是马克思的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及其内在统一性理论,其背景依据是以往发展问题研究中的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思潮.从整合发展观出发,笔者提出了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使现存发展观遇到了危机。但是 ,任何事物或现象都有其自身的历史寿命 ,全球现代化实践表明 ,发展中的种种问题还不足以把现存发展观推到其历史的尽头 ,现存发展观仍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目前我们还不必抛弃现存发展观而创立新的发展观 ,我们要做的只是调整和完善。为此 ,我们必须全面剖析现存发展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根据 ,并为调整和完善现存发展观提供比较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回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 ,社会发展观历经数次转换 ,其深层意识推动力就是不同时期的人类哲学理念 ;当代社会发展观正在经历从传统的发展观到可持续发展观的世界性转变 ,这种转变有其现实的社会基础与深厚的哲学底蕴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8.
论现代发展观的演进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用历史分析等方法,从三维角度分析了现代发展观的演进过程,即单纯经济增长论一社会发展论--环境保护论(包括"宇宙飞船经济"理论和增长极限论)--综合发展观(包括可持续发展观、新发展观和人类发展观)四个阶段.指出科学发展观立足于当代中国的实际,同时又借鉴了世界文明发展的积极成果,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确立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反映了我党的发展观由物向人的转化.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对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新认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的扬弃,是对过去发展道路和发展理念的反思,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需要.要正确理解以人为本价值观,必须正确理解"人"和"本"的含义,并把科学发展观当作以人为本发展观的实现手段,在各项具体工作中把以人为本作为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0.
人类关于发展观念的清晰认识经历了传统经济发展观、生态伦理发展观和人的可持续发展观三次大的觉醒。从传统经济发展观到生态伦理发展观再到人的可持续发展观的历史演变是发展伦理学依次递进的三个发展阶段。人的可持续发展观既克服了传统经济发展观对人的片面理解,又克服了生态伦理发展观对人的“非人”理解,是真正属于人的发展伦理学和新型伦理发展观,是发展伦理学的当代形态。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科学定位也是党的十七大的一个重要历史贡献。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最全面、最深刻而又最鲜明的新概括。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高校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实现构建和谐校园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创新。十六大以来,经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党的十七大对于科学发展观及其理论体系又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科学认识,从而对科学发展观也有了更加准确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13.
对传统发展观视域下的环境管制与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环境管制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科学发展观对经济活动外部性根源及消除途径的思考比传统发展观更深入、思维的空间更广,从而丰富了环境管制的内涵,同时也为政府对环境质量的有效管制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的很多观点既具有一致性又有区别。笔者考察了二者在思想基础、第一要义、理论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五个方面观点的契合与分离,认为科学发展观可以借鉴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优点,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地方高校要取得长足的发展 ,必须以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为先导 ,树立紧密结合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功能观 ,树立适度超前于当地经济发展速度的发展观 ,树立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投资观 ,树立适当规模与合理结构的效益观 ,树立培养服务地方高素质人才的质量观  相似文献   

16.
党的先进性建设为新时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是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条宏线.着力于剖析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者的现实关联性,积极应答历史新阶段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些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其根本目的在于投资于人民,促进所有人的全面发展,提倡"共同富裕",强调五大协调发展。这一发展观符合中国国情,与传统发展观有本质区别,又可称之为新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新时期各项事业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高校必须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围绕学校的“十一五”规划,以科学发展观来统揽各项工作,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领域长期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提出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初级形式。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为教育领域丰富人的全面发展观、提出人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基础。文章研究了人的全面发展观与人的科学发展观的相互关系,探讨了人的全面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局限性,指出人的科学发展观不仅全面继承了人的全面发展观,而且有所丰富和发展,是更加符合我国社会现阶段发展要求的教育理论。树立人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破解我国的教育难题,促进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对哲学历史观变革的关键是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思维方式的变革是马克思哲学历史观对以往哲学历史观超越的实质.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使历史第一次获得了坚实的基础,克服了以往历史观的虚幻的主体性,使得历史观的时空结构发生了革命性变革,确立了历史的辩证决定论.马克思实践历史观在当代往往被误解为经济决定论,并受到了非决定论的强烈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