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1 毫秒
1.
为建设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学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探讨加拿大"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模式的主要特色,阐述了职教能力的概念,分析了我国高职教师职教能力的现状及成因,结合当前的职业教育形势,借鉴加拿大的成功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2.
教师是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重要参与者。数字技术的教育应用对教师角色产生冲击,数字化教育新样态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出新要求。本文通过对35篇外文文献的元总结,研究确立了数字化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原型,主要包括七大能力维度:使用数字技术、提供数字资源与设计学习活动、沟通与合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评估与反思、保障数字安全、专业学习与发展。基于此能力结构,在数字化教育平台中教师进行自主式学习、混合式学习、嵌入式学习的基础上,提出创新教师教学实践的平台优化策略。最后,教师教育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结构重塑,要从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在职教育三个阶段展开,提升教师的数字化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关于教师教育的研究犹如雨后春笋,但国内关于教师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设置、专业标准等方面,教师教育模式虽也有所涉及,但是都不够深入,关于芬兰研究型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更是不多。通过深入分析芬兰的研究型教师培养模式,发现在这一模式下,教师教育的所有环节都立足于"研究",研究性学习贯穿教师教育始终、学生的研究能力得到高度重视。芬兰的研究型教师培养模式对我国的高素质师资培养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职教教师教育在师资来源、职前、职后培训等方面尚存在一定问题,这严重影响了职教教师教育的质量,导致我国职业教育水平不高。针对这些情况,探索新的职教教师教育模式成为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多方建设职教教师教育平台、全方位提高职教教师教育质量和规范职后培训三个方面阐述了职教教师教育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做好职教教师研究工作,是加强职教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本文分析了我国职业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强调必须做好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工作,职教教师培训基地应为提高教师能力服务,制定适合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人事政策。同时,就如何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这里通过对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研究,认为反思教学能力、策略教学能力、语文资源开发能力、综合评价能力、行动研究能力应成为新时期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新要素.  相似文献   

7.
从认识职教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出发,对职教教师专业化的途径进行了探索.认为: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和行业技术职务证书双重资格制度是职教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保证;开展校本培训是提高职教教师整体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还要用教育评价引领培训.建立校内外培训培养机制.同时.必须成立职教教师专业协会、构建职教教师专业化培训课程体系、创建灵活有效的研训模式,以保证教师专业化过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科丝婷·龙卡教授(Kirsti Lonka)作为芬兰“现象式学习”研究的权威专家之一,其深厚的研究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学生的“现象式学习”与教师的现象式教学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近20年,龙卡教授在继承芬兰教育家玛雅利萨·劳斯特-冯·赖特(Maijaliisa Rauste-von Wright)教授关于“现象式学习”初始想法的基础上,带领团队为“现象式学习”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龙卡教授不仅在大学的教师教育专业为跨学科教学培养储备人才,使他们成为富有创造力、好奇心、跨学科素养和具备解决问题能力的未来教师,还主张要从学校管理者、日程安排、过程性评价和共享领导力等多个维度出发为学校顺利实施“现象式学习”提供支持。面对当前的改革和挑战,龙卡教授指出要特别重视教师在实施“现象式学习”这种新方法时产生的“情绪挑战”,这个过程会是教师发展抗压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以及社会与情感技能的重要契机。龙卡教授还论述了如何对“现象式学习”进行评估,并提出评估应该是多元的、全面的、面向21世纪能力的主张,这也为国际上希望学习芬兰“现象式学习”的教育者提供了思路。因此,此次访谈不仅对深入理解芬兰的“现象式...  相似文献   

9.
经济的发展需要劳动者的现代化.人才结构是分类型和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种针对性专门教育,是"大教育"系统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本文针对我国职教现状,根据职教的本质内涵,结合时代需求,借鉴国外先进模式,对我国职教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素质应包括基本素质(立足素质)和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素质(发展素质).前者包舍身体素质、认知能力、知识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后者主要涉及到创新与改革的意识、教师自学能力、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反思的能力以及和同事交流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