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建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9)
近年来,云南傈僳族基督信仰在原有历史上得到迅速流布,超过80%的傈僳族群众皈依了基督,与基督教有关的一切日渐成为傈僳族日常生活化行为,傈僳族传统特色文化特征急剧消失.基督教在当代傈僳族群众中获得最广泛的群众基础,除了其贴近世俗生活、亲近民众的传播方式以外,傈僳族传统历史形成、居住地域语境、现实发展冀望是当今基督教在傈僳族群众中获得普遍效应的主要原因.因此,探寻当代傈僳族民族品格、历史成因、发展冀望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确立傈僳族发展与民族特色文化良性互动的社会机制,保护和发展区域多样性民族特色文化,对发展民族地区区域经济,促进健康、文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民族区域特色文化具有极为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智环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9(5):22-26
从语言、传统等方面考察和分析云南省边境地区傈僳族的民族认同以及国家认同的现状,结果表明他们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正处于一种胶着状态:一方面他们在与国外同源民族的交往过程中比较看重民族因素,另一方面他们自身的国家认同又优于其民族认同.有鉴于此,引导傈僳族实现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良性互动的共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从经济方面切实促进这一民族的发展,缩小其与内地民族的经济差距,以构筑其国家认同的根基;在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增强他们对国家的政治认同;在文化方面挖掘傈僳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以引导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加强傈僳族的国家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3.
刘彤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本研究以幼儿园的中班、大班(4-6岁)幼儿为对象,进行无伴奏的多声部歌唱教学、游戏、乐器合奏的训练,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多声部歌唱训练对幼儿的素质教育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幼儿的音乐潜力是巨大的,只要方法得当,经过一年的训练,中、大班幼儿可较和谐的演唱两个声部(如《小小铅笔》徐小卉词、孟卫东曲)、四个声部(如《牧场里)杨立梅词曲)的歌曲。2、合唱、合奏、集体游戏,对促进幼儿的协作意识、规则意识的发展有其独特的作用。3、有选择的选用歌曲内容(爱国、爱集体、克服困难等),使幼儿潜移默化的习得爱国、爱集体的道德观念,促进儿童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 相似文献
4.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其早期三部作品《最蓝的眼睛》,《所罗门之歌》和《柏油孩》中,深切关注在以白人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社会中黑人文化的传统与命运、黑白文化的分离与冲突,以及迷失在白人文化冲击中的黑人的人生悲剧。她的作品对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正遭遇西方化和边缘化危机的弱势国家、少数民族和边缘群体的文化抉择、文化生存与发展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孙迎武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
农村少数民族问题是关系统一多民族国家团结和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农村少数民族文化存在着边缘化、冲突加剧、发展迟缓等问题,其基本成因是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文化认同的不平衡,应立足公民文化认同,从促进基础教育发展、民族政治平等、促进经济发展等几方面促进民族文化认同,在发展中寻求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6.
王琛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3(5):106-110
民族文化资本化就其实质来说是全球化过程中各地域族群谋求发展的一种现代参与和文化策略,其方式主要有在地式、飞地式和流动式3种。对于我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来说,一个基本策略是将民族特色作为一种边界符号,通过彰显民族身份来获得民族符号的资本转化。与此相应地,在市场的肯定效应下,得到强化的就不仅是民族的自我认同,而更是对与民族优惠政策相关的“少数民族”整体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黄雪梅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0(2):182-188
汉字教育是中国社会文化转型期的重要命题。作为具有五千年历史和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要素和核心内容,加强汉字教育的实质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认同是个体对所属群体同一性的认知和归属感的建立过程。文化认同视域下的汉字教育是遵循共同的汉字文化理念,通过大众媒介将汉字的文化意义还原为日常生活内容,在汉字文化系统的背景中对汉字进行文化的解释与教学,使学习者能够对汉字所蕴藏的文化因素进行选择、创新和构建,获得汉字文化群体认同感,建立和强化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汉字文化认同的产生、维持和变化的研究,既是汉字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其文化反思与实践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张立军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49-52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文化的核心应该包括人们的价值观、语言、宗教、传统以及习俗等。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具有不同范畴、不同层次特点的人类社会群体,是一个由浅层的文化和深层的民族意识组合起来的共同体。民族与文化密切相关,民族人民创造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体现民族特点。文化认同可以促进民族认同,民族认同是民族产生和民族凝聚力发展的基本条件,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提出的"文明冲突论"认为,国际间真正值得注意的不再是"国家",而是植根于过去宗教渊源的"文明"。所以,文化核心在民族认同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关于新疆民族文化认同与宗教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生活并不等于民族的全部生活,它只是民族生活的一个有限的组成部分,宗教文化也不能涵盖民族的全部文化,它只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方面。从本质上看,民族的发展从根本上源于文化领域中对优秀时代文化的整合,真正的民族进步是一种文化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石雯丽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1):140-144
本文试图对帝国主义时代基督教在我国西南地区民族的传播情况加以论述,从而进一步探讨基督教在西南民族的传播轨迹以及对西南民族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余小琴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20-23
我国以往主要注重边疆各民族间经济和政治层面的融合。实践证明,各民族经济和技术层面的融合并不能从根本上加强边疆民族团结。当前阻碍边疆民族团结的因素归根到底在于各民族间文化差异大,消除各民族间的心理壁垒和文化隔阂才是边疆民族团结的关键,必须推进边疆各民族文化融合为“一体”文化。推进各民族文化层面的融合是加强边疆民族团结的根本途径。我国现阶段应该采取措施推进边疆民族文化融合,将其纳入民族工作的重点之中。 相似文献
12.
王明霞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5,33(5):92-96
辉发部是“扈伦四部”中一个较大的地方民族政权,笔者认为,辉发部不是源于明弗提卫,而是由肥河 卫分化而来。辉发国的建立、发展、灭亡是本文的重点阐述内容,辉发国存在三十七年,历史短暂,却给后世留下了灿烂 的文化,此为本文又一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国家认同建构中的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汶川地震后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红敏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5):71-73
文章在分析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抗震救灾工作,提出了国家认同建构中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建构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锦云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2):157-164+188
21世纪以来,我国民族文化对外传播已呈现出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渠道与形式多样化、传播范围广泛化等特点。同时,民族文化对外传播中所出现的问题,如传播主体力量失衡、传播路径发展不均、民族文化传播渠道国际传播力弱、缺乏科学合理的传播效果评估体系等也不容忽视。新时期提升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的重要策略包括:加强顶层设计,深化政策创新;建构民族文化话语体系;注重受众分析,建构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初步探讨了甘肃省民族杂居地区——临潭县的回、汉、藏文化越界与交融现象及其原因,并结合有关族群理论得出结论:文化的交融与共享(它也是民族之间相互尊重的一种表现形式)使得民族间产生一定程度的相互认同,并为其进一步深入交往提供了前提,但文化的交融并不能确保良性民族关系的存续。 相似文献
16.
云南跨境民族多元历史文化与身份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跨境民族具有多元的历史文化,与境外同一民族在族源历史、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方面有着共通点或差异.云南跨境民族的多元文化对其身份认同产生重要影响,处理好云南跨境民族身份认同问题,必须正确认识云南跨境民族的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袁志明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3):62-64
北朝是中国古代社会和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民族走向一体化,与此同时,佛教也在北方社会广泛传播。我们认为,作为该时期各族人民共同信仰的佛教,对这次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民族一体化进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提升策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琰飞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3):27-31
提升文化软实力对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文化软实力的相关理论出发,分析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影响要素,并针对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提升面临的困境,从文化创新、文化产业、文化人才和思想观念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纪实影像对于大湾区文化共同体的构建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本课题试图从社会学、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借鉴文化认同、文化冰山等理论资源,梳理并提炼大湾区城市群的共性文化价值符号,结合纪实影像传播的优势,为未来大湾区的纪实影像创作与传播提供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20.
金少萍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2):41-45
改革开放以来,基诺族社会中出现了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发生的传统文化快速流失的反差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其必然性,也有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即基诺族的社会文化特性与民族认同之间的联系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