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空间维度不是地域文学史编写的重要的衡量尺度,重要的衡量尺度应是这一地域共同的文化结构形态和地域文化特性的趋同。地域文学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的特点,具有内在的继承性、延续性,某地域文学应当包括描写内容与该地域风土人情相关的外籍作家和土生土长的作家及其作品。地域文学史的编写要坚持文学本位和作家本位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中对比关系范畴的建立有其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上的理论支持,是人类认知机制在语言中的映射.对比范畴是汉语语义关系范畴中的一种,其主要表达功能是凸显差异性,其范畴次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区分为有标对比和无标对比、对举性对比和非对举性对比、两体对比和一体两面对比、线性对比和非线性对比、显性对比和隐性对比、单一对比和多重对比.  相似文献   

3.
杨庆辰 《北方论丛》2000,3(2):53-57
文学史的内容分为文学史实与文学评论两部分,前者具有史学性质,后者具有诗学性质,史实部分是不能随意“重写”的。文学史是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求真是其根本性质。求真的前提是准确把握文献,进行细密的考证工作。文学史要以文学史料为基础,没有充分可靠能说明问题的史料,就不可能产生高质量的文学史。好的文学史一定要具有史学品格。  相似文献   

4.
薄燕娜 《东岳论丛》2020,(2):127-135
《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未对保险公司实际控制人概念予以明确界定,适用《公司法》中狭义的实际控制人概念有其弊病。应确定特殊的保险监管规则定义实际控制人的概念范畴,并厘清相关主体的概念外延,在有效识别实际控制人的前提下丰富实际控制人信息披露的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5.
劳动关系研究十大基本范畴的科学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劳动关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对劳动关系的范畴进行研究,作出一些新的科学界定,这些范畴主要涉及到:劳动分工,产业关系,劳动关系,劳资关系,劳使关系,雇佣关系,劳务关系,员工关系,劳动权,劳动争议。  相似文献   

6.
雇工人是被封建法典编制在雇主的宗法家长制体系内的一个特定社会等级。随着清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法律对雇工人范畴的规定不断发生变化 ,总的趋势是把更多的雇佣劳动者划出雇工人的范畴。与此相适应 ,法律所规定的雇工人界定标准也发生了改变 ,由最初的“文契年限”标准改为后来的“主仆名分”标准。这一变化过程在当时的司法实践中亦得到了较明确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我们必须确定一套建构文学史的基本理论话语体系,确定"文学史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范畴所必要的理论范式.本文着重阐述了文学史的叙述框架问题、文学史的叙述形态问题、文学史的叙述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8.
试论地域、地域文化与文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域文学研究领域中理论和操作层面的诸多问题有待研讨。首先是地域的概念及其理解 ,地域是一个空间的、文化的概念 ,因此必须具有相对明确而稳定的空间形态和文化形态 ,这是理解地域和地域文化的基点 ;地域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因而涉及到时间和传统 ;地域是一个比较性的概念 ,因此必定要有某种可资比较的参照物或参照系 ;地域又是一个立体的概念 ,自然地理或自然经济地理之类可能是其最外在最表层的东西 ,再深一层如风俗习惯、礼仪制度等 ,而处于核心的、深层 (内在 )的则是心理、价值观念。在进行研究时 ,必须把它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上的认识和理解从根本上纠正了目前地域文学研究中的一些错误认识。其次 ,应进一步讨论地域的划分 ,行政区划与文化区划既不相同 ,又密切相关 ,行政区划有时也可转化为文化区划。第三 ,地域与文学之关系值得深入探讨 ,尤其是对地域文学研究中的具体操作问题 ,这里第一次提出“地域文学场”概念 ,对解决地域文学研究中的具体问题有一些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周晓风等学者撰写的《20世纪重庆文学史》,紧扣重庆地域文化特征,在彰显出20世纪重庆文学独特审美价值的同时,在研究方法和视野上也体现出诸多创新之处。当然,该书也存在作家作品入选标准模糊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历史悠久、人文厚重的中国文学史,是由一代又一代、一地又一代的文学组成的综合体.对于地域文学史的研究,有利于探索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律和开创未来.洋洋 80万字的<江西文学史>上起晋代文人创作,下至 20世纪末期,绵延一千六百多年,是迄今为止惟一完整的江西地域文学史 .本书建构宏大,史料丰厚,史论结合,脉络清晰,是一部广收博取的深致著作,也是地域文化研究的开拓与深化.著名文学评论家张炯和缪俊杰先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江西文学史>作出了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文学地域性虽然始终客观存在,但地域意识却需要共同想象和深度唤醒。地域作家的判定标准是作品而不是籍贯,要以此审视地域文学史写作。研究生于斯长于斯的地域作家,要探究文学家族、文化人格、原型意象和其精神望乡,重视"乡邦文学"小传统,建构"地方性知识"。研究地域外籍作家,要以他者文化镜像打破本土地域文化与文学某种与生俱来的熟悉和由此产生的熟视无睹,诉求自我身份的比较确立。  相似文献   

12.
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基本范畴.它们既是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同时也规定着各门学科的研究类型和学术规范.目前,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对自身范畴的研究相对薄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科自身的深化和提高.加强史学批评范畴研究,不仅对于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具有学科建设意义,而且对于整个历史学的发展具有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范畴是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中国古代在对史学自身的反思和总结中,逐渐形成了许多史学批评的范畴,如:文与质、文与史、直与曲、创与循、名与实、筒与繁、通代与断代、史法与史意,以及德、才、学、识等,这些范畴经历了一个由少而多、由朦胧到清晰、由简单到丰富的发展过程.这些基本范畴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文学史学是历史学和文艺学相交叉的分支学科,是文学史研究及其理论的概括和系统化。近年来出版的文学史理论著述,为文学史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7年是文学史学发展中的重要年头。文学史学的成立有四个方面的依据。文学史学具有交叉性、综合性、理论性、应用性的特性,是认识、研究文学史的学科。  相似文献   

15.
汉魏六朝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关键阶段: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批评已初步具备地域视角;近现代学者的相关论述标志着地域文学研究开始由传统走向现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相关研究逐步繁盛与多元.近三十年来,研究者分别从文学家籍贯分布与迁徙研究、区域文学及其差异研究、特定地域作家及文人群体研究、文学风貌、题材及文体的地域研究等层面展开系统论述.国外的地域文学研究在考辨基础上重视文学集团及意象分析,为国内研究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司空图首先提出“豪放”这一审美范畴并用于诗歌批评。随着苏轼的进入词坛,“豪放”一语被引入词学批评领域。它初指词的形式“不入律吕”,但其内涵迅速扩大至包括词的内容逸出传统范围,表达豪壮之情,阔大之景,词人的性情具有“豪放”的特征,等等。明代张(?)将“豪放”与“婉约”作为词的两种典型风格提出,这在对词体的认识上迈出了一大步;清代的词学家们从词调的要求、词的内容及词人的素质等方面论证了“豪放”作为一种词学风格存在的必然性,并进而探讨了“豪放”词风的艺术内蕴。  相似文献   

17.
公共利益界定的主体是谁,国内已有的研究结论不一,其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立法机关主体论、司法机关主体论及综合主体论,但无论何种观点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为此,有必要重视公民的作用,将其定位于公共利益的界定主体.公民作为公共利益的界定主体,非主观臆断,实乃有坚实的哲学、政治学及法学理论基础.公民作为公共利益的界定主体,对于公共利益的普遍接受、实质法治的实现及政府裁量权的控制与政府责任的追究,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史学批评范畴形成的过程中,尽管各类范畴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内涵却并非一成不变。每一个时代的史学思想都会对其内涵产生深刻影响,使之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史学中关于良史范畴内涵的演变及其时代特征,就比较鲜明地反映出这一趋势。深入揭示良史等史学批评范畴的特征,可以看清特定社会对史学的影响,以及特定时期史学对社会发生的反作用,有助于从一个新的视角对各个时代史学的成就与不足作出恰当评价。  相似文献   

19.
范畴是认知主体通过自身的经验与体验对客观物质世界普遍本质进行的分类。范畴对客观事物的划分不是随意的区分,而是通过大脑对事物进行的范畴化认知。人类的范畴、概念、推理和心智是基于身体经验形成的,具有体验性。但是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及认知主体认知的差异、认知过程中语境的变化、认知视角的不同等,范畴的构建具有不确定性。范畴的不确定性是认知主体在体验过程对客观事体的自然反映。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本论提出以来已有半个世纪,但对于人力资本的含义及其与资本及劳动力的相互关系,目前仍无定论.在人力资本文献中,常常可见把资本与劳动力相对立,又把人力资本从劳动力全体中区别开来并于资本的现象,以至于人力资本、资本、劳动力概念模糊不清.必须从人力资本论开创者的人力资本定义出发,重新定义人力资本,对劳动力和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进行辩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资本范畴进行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