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來西方對標點符號研究揭示了標點符號與語言有著密切的關係;翻譯是語言之間的翻譯,所以翻譯也與標點符號有著密切的聯繫,標點符號在翻譯中也會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試圖系統地探討翻譯單位與標點符號關係,這就要涉及到翻譯過程、翻譯環境和翻譯品質這三個方面。英漢語翻譯中的翻譯單位問題,化了較大的篇幅進行討論,在不受西方語言學干擾的情況下,我們提出了以標點符號切分單位為英漢語翻譯单位的新觀點。英漢語間標點符號的翻譯受翻譯環境的影響,如何處理也會影響到翻譯品質。無論是從語言學還是從翻譯角度,這樣的研究視野都是全新的。  相似文献   

2.
韋努蒂的異化翻譯理論自上世紀末被引進國內後,許多學者對它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或闡發,但尚有一些基本問題需要澄清。本文着重圍繞以下三個問題展開討論,力圖追本溯源,探赜索隱,準確解讀韋努蒂異化翻譯理論的內涵:1)韋努蒂異化翻譯理論的內涵及其與我國傳統異化翻譯思想的異同;2)韋努蒂的譯者著作權思想與其異化理論的內在聯繫;3)韋努蒂的異化翻譯理論是否屬於解構主義翻譯研究學派。  相似文献   

3.
王熙鳳是《紅樓夢》中個性最為複雜多變的人物。她伶牙俐齒,能說會道,其語言常含有微妙的人際功能。本文試以韓禮德系統功能語法為理論出發點,從稱呼語、話語基調、語氣、歸一性四個方面對王熙鳳語言中的人際功能特徵進行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比照分析楊譯與霍譯在處理这些人際功能方面的得失,認為楊譯在文化處理上較為妥貼,而霍譯在语言表達上更加自然。  相似文献   

4.
擁有世界上最大翻譯機構的歐盟既是觀察國際機構翻譯的理想場地,又為研究者提供了極好的素材。歐盟翻譯研究主要涉及歐盟翻譯實務介紹、翻譯策略討論以及歐盟翻譯對翻譯學科的挑戰。研究者不可局限於法律文獻而忽略歐盟其他題材的翻譯,也不應忽視歐盟與其他國際機構翻譯的共性;應分析歐盟翻譯的具體語境,拓寬研究的領域,使研究更加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在《“题未定”草》一文内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向来总以为翻译比创作容易,因为至少是无须构想。但到真的一译,就会遇着难关,譬如一个名词或动词,写不出,创作时候可以回避,翻译上却不成,也还得想,一直弄到头昏眼花,好象在脑子里面摸一个急于要开箱子的钥匙,却没有。严又陵说:‘一名之立,旬月踌躇’,是他的经验之谈,的的确确的。”鲁迅先生告诉我们,翻译时为了确切表达原文中的某一个词,往往是煞费苦心的。为什么?就拿英语来谈,虽然汉语和英语同样具有丰富的词汇,但其中绝对等值的词,除专有名词、科技术语等之外,为数是不太多的,因为英语也大量存在一词多义现  相似文献   

6.
幽默廣告具有獨特的功能和特點,其翻譯有明確的目的性。本文將接受美學的讀者中心論引入幽默廣告翻譯中,認為讀者在譯者——譯本——讀者總體關係中具有終極指向性,翻譯目的的實現主要依賴讀者對譯文的反應。文章根據接受美學理論提出了幽默廣告翻譯的原則和方法,並特別強調,譯者從事幽默廣告翻譯時必須充分考慮譯文讀者的期待視野,悉心關注譯文讀者的語言和文化審美習慣,並注重其情感需求,靈活運用恰當的翻譯方法和技巧,創作出最能實現幽默廣告預期目的的譯文。  相似文献   

7.
由于工作上需要,读了一点先秦法家著作。首先接触的就是《商君书》。为了能够弄懂,不免涉猎了若干各家的注本。这些注本对我帮助很大。但在读的过程中,在词句注释方面,也产生了一些个人看法。这些看法极不成熟。现在以《读商君书札记》为题发表几则。其目的是向各方面求救。希望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两套《俄译汉教程》是我国高等院校俄语专业翻译课的通用教材,对各高校的翻译教学,乃至整个国家的俄译汉工作,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本人也是受益者之一,从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东西。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书中也难免出些问题,这就是极个别的例句译得不够得当、不够精确。为了完善这两套书,使其在高校俄语翻译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不揣冒昧,愿将一孔之见写出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去年七月,因旅游去到北京,三联书店编辑部给了我一本台湾志文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磨坊文札》中译本,系新潮文艺丛书之一,译者莫渝。从扉页上的说明看来,他曾译过三、四部法国其他作家的作品,对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还有专文论述。我很高兴地把这本书带回重庆,因我两年前也译完了都德的这部作品,正希望能找到较好的中译本用以对照检查一下我的译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照检查,确实发现了我的译文有几处漏译和误译的地方。因我一九八○年从法国买来的原文本,是供学生阅览的课外读物,不但比都德的原著少七篇,少数句子也作了修改。这样,我又参照一九五八年莫斯科出版的法文本一一加  相似文献   

10.
《金陵十三钗》由于有国外演员的加盟,便有了有英文原声和中文原声,因此涉及到中英文的字幕翻译。为了能够被目的语观众很好的接受,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采取了一定的翻译策略,如缩译、补译、特殊字体,以及归化等策略。本文拟从翻译的目的论角度研究《金陵十三钗》中字幕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關於"《澳門民法典》翻譯論叢"發表後(《澳門理工學報》2006年第1期),若干問題得到反響,包括商榷、探討等,故本文繼續就該法典在語言和法律上的一些不妥之處,從翻譯的角度,加以分析、評述(其中部分內容會涉及到中、葡、英文的對比),以期對澳門法律公文翻譯水準的提高有所幫助。  相似文献   

12.
藏族长篇史诗《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长期以来,集体创作的长篇巨著。这部史诗部数太多,数量太大,而且所有资料散在各处,并不是每一个资料都能接触到,我见到的还只是很少一部分,因此还谈不上研究,说作介绍,也只是一鳞半爪,有限得很,我想分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恩格斯逝世九十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现将我新译的《反杜林论》作为献礼。我这个译本是根据1959年莫斯科出版的英文译本翻译的;其后又根据1976年北京出版社的英文译本加以核对,遇有出入、再查对德文原著;同时,也参考吴黎平同志的译本和中央编译局的译本。我在校对过程中,发现过去这两个中文译本,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还有若干译文两个译本都不确切,都很费解,甚至于有时还有错误。为了认真学习这部经典著作,有必要将这些问题提出来商榷。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一>》)中说过:“我向来总以为翻译比创作容易,因为至少是无须构想。但到真的一译,就会遇着难关,譬如一个名词或动词,写不出,创作时候可以回避,翻译时却不成,也还得想,一直弄到头昏眼花,好象在脑子里摸一个急于要开箱子的钥匙,却没有。”由此可见,翻译比创作还要艰难。翻译是一门科学,必须严格遵循从“透彻理解”到“准确表达”这个科学程序,来不得半点马虎。列宁曾经为了翻译一个专门名词在一本译解词典里进行过“五次搜索”,鲁迅也曾经由于在一篇译文里有两个词查不出而到处请教。译好…  相似文献   

15.
[小引]《文心雕龙》是一千四百年前出现的一部文艺理论专著。刘勰总结了《诗经》、《楚辞》以来的创作经验,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给后代的作家和评论家指出了一条比校正确的道路。为了更好地批判继承这分宝贵的理论遗产,我们把其中重要的篇章译成白话,并加以必要的注释,供研究者的参考。这里发表的《詮賦》是《文心雕龙》中有关文体论部分的一篇。这一部分包含从《辨骚》到《书记》的二十一篇,共分析了三十五种体裁。刘勰的文体论的特点,首先在于他始终贯彻了批判的精神,其次在于他论文体是和他关于创作及批评的观点一起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引用了大量的WTO英文法律文本中的條款,從語用和翻譯的角度,較為全面和详細地分析和闡述了WTO英文法律文本的語言分隔现象,文章重點分析了其最常見的五種分隔现象。瞭解和熟悉WTO英文法律文本的這些分隔現象,有助於我們從整體上準確理解和掌握WTO法律條文。  相似文献   

17.
语法学在我国成立較晚,直到公历一八九八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一书出版后,纔有第一部比較完整而有系统的古汉语语法著作。但这不等于说在《马氏文通》以前根本沒有人做过这种研究工作。远在周末,有些书中已经讲到语法上的了些现象,从那时起一直到清代中期,也有不少的学者就语法问題作了多方面的探索。不过这些研究多是零碎片段,未成体系,始终未能成为一种专门的学科。现在就其发展情形可分两大方面来讲:一是语法观念的产生和运用,一是语法术语的创立和承用。  相似文献   

18.
胡适译诗<六百男儿行>不仅在风格、内容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偏离原诗,而且在诗歌所表达的意图上更是与原诗截然不同.为了进一步分析译诗<六百男儿行>中的误译,笔者拟从胡适的翻译目的、翻译风格以及对读者因素的考虑出发进行探讨,从而更好地赏析译诗,并希望能够抛砖引玉,给有意识误译的赏析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布克哈特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文化》是资产阶級历史学中关于这个問題最重要的著作。他根据前人对于意大利文艺复兴各方面的研究,和他自己对这問題穷年累月的探讨,建立起一个新的体系,这个体系遂成为資产阶級历史学对这問題的正統理論。一个当代資产阶級文艺复兴史专家指出:“我們对于文艺复兴的概念是雅科布·布克哈特的創造。”目前反动的西方資产阶級学者对于文艺复兴的概念虽有不少改变,但是他們仍把这部书作为进行研究的起点。因此,这部著作虽然最初出版于百年以前,它的德文本和各种翻譯本一直风行不衰,不断有新版出現。这书中文譯本的出版,对于我們了解和批判资产阶級历史学和資产阶級的文艺思想都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0.
以西方诠释学的概念视域融合为基础来分析中国古典《牡丹亭》英译本中对文化负载词和典故的翻译,从而更好地阐述了典籍英译蕴含着二次视域的融合,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了不仅典籍英译者而且读者也需要把自己的视域和文本所展开的视域不断进行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