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世纪末以来,西方出现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德性伦理学运动。许多西方哲学家对以功利和义务为核心的规范伦理学进行了反思,力图在挖掘西方传统德性思想的基础上,重新建构现代西方德性伦理学。本文将从西方经典德性伦理思想传统、当代西方德性伦理思想的复兴、对德性伦理学的批评及其回应、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探讨现代西方德性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社会中,生活世界决定了采用规范伦理的形式更符合人的实践,更具有普遍意义。然而,人的自由本性则促使人们崇尚完美、追求对现实的超越,在此意义下,德性伦理必将具有引导意义,它是人类追寻的道德目标。因此,在自由、平等、民主的环境下,通过实践交流和对话,在不断融合中形成有生命力的伦理学,这种伦理学应该有规范的底线,亦应体现出德性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的德性主义经济伦理思想十分注重仁义、理性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认为经济运行的方向、方式、速度等都由伦理来决定的。同时 ,反对恶利 ,认可“当仁不让”之利 ,主张义生之利也是德性主义经济伦理思想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贯穿于生产、分配、消费和管理等各个领域 ,对于我国现阶段经济建设和企业管理具有十分现实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对现代性之道德后果的整体回绝,德性伦理的复苏受到共同体主义与施特劳斯主义的一致推崇,但对现代性伦理抨击的片面、武断倾向与理论构想的弱实践性却使这两股学术批判力量落入玄思、空想和精英化之嫌。尽管如此,在有效融合规则伦理与德性伦理的呼声中,当代生态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普遍面临的新境遇,势必将有力地确证主导前现代性、淡出现代性的德性伦理在所谓的后现代性中的巨大价值,并对"德性之后"的伦理学建构予以深刻启迪。  相似文献   

5.
儒家的德性伦理与现代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儒家伦理是一种德性伦理,但具有“共时性”特征及普遍理性精神。德性不是客观化的知识系统,也不是纯粹经验的集合,而是人的生命存在及其自觉(即反思理性)。德性的实现不仅体现了历史的目的性,而且体现了自然的目的性。德性伦理的核心是仁德,其表现形态则是境界。儒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融入竞争时代并在新的竞争中形成新的和谐,从而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人的社会角色是历史的、变化的,但人作为德性主体生活在世界上,并以此为基础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点是永远不能改变的。完成德性,提高境界,这就是真正的人生。儒家伦理的现代意义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6.
与苏格拉底强调"德性即知识"不同,亚里士多德更强调德性的实践性,不仅德性尤其是伦理德性的获得和实现,是在实践中完成的,而且伦理判断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实践,就连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最核心的概念中道,也没有一个统一、固定的衡量标准,而是一个随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是一个依据实践不断变化的动态的量;而这种实践性品质,又根源于它的思维方式——考虑或推理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7.
徐建芬 《广西社会科学》2007,(1):191-192,F0003
麦金太尔在其伦理学名著《德性之后》中提出:寻求规范合理性的规则伦理已经失败,回归德性伦理是惟一出路。他认为目的论的伦理思考方式是可能的,同时又提出作为人类赖以存在基础的传统和德性是相互支持的,因而德性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8.
德性、规范与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兆国 《学术界》2003,(5):176-183
伦理建设在现代所遭遇的困境表明 ,正确地处理德性与规范 ,以及如何吸收、利用传统的德性资源 ,成为当前伦理理论面对的主要课题。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的分野并不代表二者是不可融合的 ,相反 ,合理地解决德性与规范的关系 ,是德性伦理理论的题中之义。为此 ,就必须恰当地正视传统德性伦理所留下的诸多启示 ,积极地利用传统中有益的智性资源 ,从而使传统的生命力真正恢复起来。  相似文献   

9.
当代道德文明建构应该以规范伦理为中心还是以德性伦理为中心?对此学界有较大的分歧.德性伦理和规范伦理各有优劣缺失,同时它们产生的社会现实基础也有较大差别.尽管规范伦理有缺陷,但它比德性伦理更适合现代社会生活对道德的要求,因此,当代伦理学应该以规范伦理为中心,辅之以德性伦理的开掘,形成现代的道德文明建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周易》是一部教人寡过向善之书,充满了实践理性的智慧。它强调主体通过主动的德性修养来获得事业的成功,在“崇德”与“广业”之间建立合理的联系,阐发了成功靠人而不是靠神的唯物主义观点,显发了人的主体性精神。对德性修养要有敬畏之心和尊重之意,并持之以恒,常德长行。“三陈九卦”为德性修养提供了一个以易卦为指导的模型,阐发了德性修养的依据、途径、功用和价值等方面的道理。  相似文献   

11.
张旸 《人文杂志》2012,(5):187-189
德性是人在实践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以道德为核心的、具有价值特征和生命力量的内在精神品质。德性需要可以被理解为人对自身道德内在精神品质的依赖和要求。重视尊重德性需要的内容及其形成方式所具有的时代性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德性源发的生命性和自我性,任何道德内容的展现及其德性的形成都包含着与个体生命发展逻辑相一致的个人的选择和谋划,是个人追求美好和幸福生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管子》政治伦理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广忠 《船山学刊》2009,(4):114-116
政治伦理思想是《管子》这一奇书的核心组成部分。《管子》政治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自然主义人性论思想、国家起源论思想等。其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治者之德性、全民道德建设思想、权力运作的思想。《管子》政治伦理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公民道德建设、执政方略等等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德性伦理视域中的伪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善是一种无善心却有善行的行为样态,在本质上是良好的善品性与基于此做出的善行为之间的断裂,伪善行为并非必然是一种恶.伪善只存在于德性伦理中.以"善人"作为人性假设以及熟人社会为发生情境的德性伦理面对现实生活时必然会导致伪善的产生.探究合理的德性伦理建设之路是防治伪善的最佳良方:通过合理的社会道德建设、个人道德生活安排以及正确处理好德性与制度之间的关系,伪善现象必能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4.
乔法容  马越 《中州学刊》2012,(3):118-122
加强个人品德建设,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从关注社会道德到关注个人品德,个人品德建设从关注道德规范到关注行为者本身的品质、德性、品德,研究的重点和德性伦理学不谋而合.与功利主义伦理学和康德义务论伦理学两大规范伦理学理论不同,德性伦理学聚焦行为者本身,重视行为者的品质、品德和实践智慧的养成.全面深入地探讨个人品德建设,需要规范论与德性论以及不同伦理理论范式的对话、互补与会通.  相似文献   

15.
梁红秀  毛睿 《理论界》2012,(3):146-147
西方科技伦理思想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西方科技伦理思想的变迁有客观的规律,并在新时代下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节日近代以来经历了从衰微到复兴的过程,当代传统节日处在复兴与重建的历史关口,如何使传统节日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针对传统节日在现代的处境,提出了对节日传统的继承与更新,并对传统节日复兴与重建提出了三点建议:一、重建传统节日的物质系统;二、复兴传统节日的仪式与习俗活动;三、重视传统节日精神核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德性的统一性问题是德性论者的重要话题之一.从古希腊到当代,德性论者持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苏格拉底相信只存在一种德性,单一性就是德性统一的具体形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德性的统一性表现为多种德性的联合体,即"多元德性统一性";而荷斯特豪斯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弱多元德性统一性"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当代的德性理论.  相似文献   

18.
萧延中 《社会科学》2007,1(4):160-169
根据原始史料,本文在政治社会学的角度上,对中国传统思想中之“德”的概念进行了重新解释。在中国早期文明中,“德”具有“伦理”(ethic)和“道德”(moral)的双重含义。前者侧重于共同体的精神认同,是为“德性”;而后者则侧重于良好的行为规范,称为“德行”。正是这种“伦理”与“道德”之间的紧张和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德性伦理是分析人类对灾害反应的一种尚未开发的哲学资源。研究古今德性伦理思想可为我们指明面临灾害应具备的品性特征。相较结果主义和义务论伦理理论在结果和动机上的严格分离,德性伦理既关注行动者习惯和动机,而非单一情境下的审慎和行动,也强调目的,培养人的德性,过一个善的、充实且丰富的人生。有充分证据支持人性和抗逆力的品性特征可以被分析为德性,古典德性理论家可以帮助我们阐明这些特征的内容。当代关于德性和灾难的论述包括对理性和情感在德性中作用的长期分析,同时也考虑什么样的德性与灾难相关。首先,对我们自己可能面临的灾害,道德上善的反应是抗逆力的德性;其次,对他人面临的灾害,道德上最卓越的反应是人性的德性。前者是遭受灾害者的德性,后者是人道主义工作者的德性;今后的研究应考虑如何训练能加强个人的抗逆力,以及如何能将追求道德卓越纳入人道主义领域,作为对最低标准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探寻中国动漫产业发展之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欣欣 《云梦学刊》2006,27(1):111-114
美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壮大方式,对中国动漫产业有着重要借鉴意义,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动漫产业,必须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才能在21世纪获得良好的发展,为国家的文化强盛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