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塑非遗     
林风 《四川省情》2013,(5):10-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直接的见证者,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基因,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人类创造力的重要因素,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今年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五周年。四川在灾后文化恢复重建中,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已跻身全国非遗大省行列。绵竹年画、羌族刺绣、桂花土陶等非遗进入产业化发展。甚至走出国门为世界所知。不过。依然有诸如青林口高抬戏、  相似文献   

2.
自汉武帝元鼎六年建县以来,汶川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拥有卧龙自然保护区、三江生态旅游风景区等自然景观以及禹、羌文化和三国文化遗址等人文景观资源,同时也是"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羌绣之乡",2000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灾后重建中,汶川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先导性、战略性产业,2010年共接待游客14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18亿元,在2007年(2.34亿元)的基础上翻了近2番.  相似文献   

3.
牡丹江是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资源大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目前我市已有1项“非遗”人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7项“非遗”人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省的“非遗”大户,也成为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丰硕成果。在新阶段,我市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份额有多少?它的发展潜力在哪里?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良传统。从古代《诗经》的采集、整理、传承,到后来历朝历代绵延不绝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搜集、保存等等,都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添了无穷的宝藏,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流输入着不竭的血脉。近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社会珍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这项事业的发展呈现出快速迅猛的势头。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对四川羌族人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羌人是形成华夏民族的主体族群之一,也是我国西部藏、羌、彝、纳西、普米等众多民族的主要先民,其中羌族是古羌支系中保留羌族族称并继承古羌人传统文化最为完好的一支。羌族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素有民族活化石之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中国民族关系以及中国历史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羌族主要聚居区的汶川特大地震对羌族人口和文化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性的影响,汶川特大地震可以说就是羌民族的一次灾难。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情》2016,(12):38-39
汶川,南距省会成都110公里,北离州府马尔康202公里,是前往卧龙、九寨沟、黄龙等世界级风景区和大草原的必经之道,区位优势明显。县内藏、羌、回、汉等各族交汇融合。岷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是“天府之国”和长江中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震后八年来,汶川围绕“发展产业、扩大就业、扶贫帮困”三大任务,加快推进灾后重建项目建设,实现了灾民变市民、灾区变景区、家园变花园的历史性跨越。2015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作为“第一带动产业”、“真正的先导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示出其拉动作用,特别是在旅游资源种类丰富的四川民族地区,已成为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正在加速,以行政区为重点的发展模式逐渐弱化,以经济区为重点的合作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通过建立互补性产业链条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通过挖掘各种要素潜力谋求优化发展,通过建立协调机制提升整体竞争力,通过抱团构建新优势参与国内外竞争,上述种种正在成为区域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梁灏 《四川统计》2011,(8):30-31
汶川大地震的灾难已经过去了三年多,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完成”这一目标基本得以实现,灾后重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对口援建过程中,将灾区的工业园区建设作为重点,更容易找准灾区的产业优势,并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对接,使援建省市与灾区之间的产业合作更加紧密,充分激发灾区的造血功能,最终实现“双赢”甚至“多赢”。  相似文献   

10.
汶川大地震的灾难已经过去了三年多,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完成”这一目标基本得以实现,灾后重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对口援建过程中,将灾区的工业园区建设作为重点,更容易找准灾区的产业优势,并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对接,使援建省市与灾区之间的产业合作更加紧密,充分激发灾区的造血功能,最终实现“双赢”甚至“多赢”。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期间,我国出台了“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提出的重点行业之一,也是四川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四川作为文化大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广泛地分布在不同的县域,充分利用县域内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拉动文化内需、促进产业化结构升级、实现全省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四川县域文化旅游业开发应该以文化为切入点,突出文化旅游主题。  相似文献   

12.
自2008年广东工业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和实行产业转型升级以后,广东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利用产业转移推动转型升级的模式。面对四川目前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大潮,广东作为全国经济的“排头兵”其产业发展转型之路对我们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13.
按照“凭借一瓶名酒,构建一个产业集群,建设一个产业园区,带动一片区域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以园区为核心,以园区、企业、城镇、农村“互动”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情》2008,(2):F0004-F0004
“一个核心区、两条经济带、三大功能板块、四个产业聚集区”,到2011年,锦江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规模将超过260亿元,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53.5%以上……锦江区正在通过各种措施,着力建设成为成都市的中央核心商业区、中央核心商务区、金融产业聚集区和文化创意中心,积极培育成为新兴的信息服务基地和都市体验旅游目的地,增强集聚、辐射、创新与引领功能,成为带动全市、辐射中西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先导区。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是整个服务业(包括物流)全面开放的一年,国外投资方也将国外合作伙伴带到国内,他们在促进国内市场竞争的同时。也将带动国内市场的整合提升。一、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1、发改委正在制定的“物流规划和发展纲要”,已  相似文献   

16.
厘清数字经济产业驱动传统产业发展的“红利”效用,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研究议题。基于国家统计局2021年6月发布的数字经济产业分类标准:《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利用2018年全国投入产出表的样本数据,从投入产出模型视角测度数字经济产业在连接、平衡和带动传统产业发展的驱动效应。研究发现:从产业关联效应来看,数字经济产业的内乘数效应、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均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说明数字经济产业是促进经济“内循环”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数字经济产业前向关联大于后向关联,对下游产业的支撑大于对上游产业的拉动,属于要素驱动型产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与数字经济产业最为密切,是发展数字经济的主战场。从宏观经济效应来看,数字经济产业的产出效应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收入效应和就业效应的带动作用还未充分释放,但与平均水平相差不大,一旦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完备,数字经济红利向外辐射,将为国民经济带来更强的收入和就业拉动效应。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数字化赋权基础设施建设,降低“数字化”赋能成本;立足数字经济的主战场,打造数据要素...  相似文献   

17.
日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河南省鹿邑县为“中国老子文化之乡”,并将在鹿邑建立中国老子文化研究中心。这是老子故里赢得的第一个国家级文化品牌,对于提升老子文化开发的层次和品位,促进周口、鹿邑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针对该县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我们进行了深入调查。  相似文献   

18.
李凡 《山西统计》2002,(8):30-31
一、电力行业总体分析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产业发展跟踪研究”课题组的报告,“2002年一季度产业运行表现出三方面特征:第一,以汽车、煤炭、房地产和电力等行业为代表的新一轮增长带动力量正在形成,并开始发挥重要作用。第二,一些在前两年增长状况良好的行业如石化和电子等行业虽然产销状况良好,经济效益却出现较大幅度下滑,预示下阶段增长景气还将继续下滑。”今年一季度,电力行业景气指标继续攀升,景气状况达到了近几年的较好水平。在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下,电力行业呈现出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二、电力体制改革对上…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与结构调整的几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珠江三角洲“以城带乡”的发展模式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模式颇具特色,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年中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城乡一体化道路。其最大的特点是,通过整体的规划,促进地区城镇空间布局的调整,通过城镇结构的优化来实现城镇的集聚与扩散效应,从而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融合。其具体做法是:在城乡整体布局总体要求上,珠江三角洲以大中城市带动中小城镇和乡村,空间布局城乡一体。注重城市群体和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规划;大、中、小城镇及农村,在规划自身的发展时,不离开总体规划各搞一套…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业是一个能够拉动内需、带动众多产业发展的综合性产业,是一个可以促进三次产业互相渗透融合,有助于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筹发展的催化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就可增收4.3元,旅游业就业1名人员,社会就可新增5个就业机会。发展旅游业可以为欠发达地区带来“一业兴、百业旺”的效应。因此,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