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新常态”理念和思维的发展,为经济以外其他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新常态下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针对新常态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要以经济建设和改革为中心任务,以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为导向,以鲜明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旗帜,以建设人民幸福的美丽中国为目标,以作风建设和严惩腐败为突破口,聚焦制度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相似文献   

2.
改制企业劳动关系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劳动关系的利益主体日益明确,劳动关系日益多样化、契约化,同时显得不稳定,并且存在着劳动关系复杂化、矛盾显性化、劳动者差距扩大以及劳动争议上升等问题.应对改制企业劳动关系的新变化,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并与失业保障并轨;妥善处理下岗职工的经济补偿金;扩大再就业;加强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建设;建立下岗职工社会保障基金筹措机制;加强非国有企业劳动关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不仅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思想领域也不例外.只有认识社会主义社会思想领域的矛盾,特别是了解和掌握了思想领域矛盾的新情况新特点,才能正确地进行思想领域的各项工作,有效地搞好思想建设和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均面临"新常态"现象,但二者有本质的区别。西方国家的"新常态"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金融资本时代的集中表现。而中国经济"新常态"则是国际资本主义危机和中国自身资本逻辑运动的结果,同时也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用社会主义力量克服资本主义矛盾的过程,并以"转型"与"换档"作为标志。与资本主义国家无力克服资本矛盾不同,社会主义中国可以充分发挥制度的优越性,用公有制经济力量和国家政治力量来引导资本、驾驭资本,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开拓经济发展新空间,避免资本扩张悖论在中国发生,探索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后危机时代"、"后牙买加时代"、"后美国时代"、"后改革开放时代"等诸多时代特征相互叠加、同时开启,世界进入新变革时代。本文回顾深圳特区在顺应社会变革中的取得诸多历史成就,分析深圳特区在新变革时代面临着国际利益矛盾迅速转变,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特区发展新困难等诸多新挑战,提出深圳应加快政府职能和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开放策略转变,同时促进产业转型和加快科技创新实现由"深圳速度"向以"深圳质量"为新标杆的特区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经济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深刻揭示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新形势和新变化,为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确立了一个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政策框架,为大庆市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实现"争当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排头兵"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引领、行动指南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一直是经济学家关注的核心问题.20世纪80年代,发展经济学陷入危机,而新政治经济学自产生以来一直关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问题.发展的新政治经济学并非"发展经济学"的新阶段,也并非发展经济学的复兴.新政治经济学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作为研究的主题,在探讨有些国家发展快、有些国家发展慢的原因,或者讨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或经济增长的根源时,考虑了政治过程、制度、法律等的影响.发展新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题主要包括:制度与经济发展、利益集团与国家兴衰、经济自由与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的多视角考察等.  相似文献   

8.
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建设,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部署与核心要求。现阶段,我国"四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发展的不均衡性。强调"新四化"同步发展,着眼的是"新四化"之间的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从而形成新的发展合力。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与邓小平的辩证法既相互联系,又各具特色.毛泽东强调矛盾的斗争性,而邓小平则更强调矛盾的同一性;毛泽东重视矛盾双方的不平衡,而邓小平更注重矛盾双方的平衡.毛泽东和邓小平一生都注意照辩证法办事,但毛泽东晚年仍坚持斗争哲学;邓小平则成功实现了由斗争哲学向"建设哲学"的伟大转变.邓小平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篇章,并在实践和理论上发展了辩证法,推进了辩证法,创造了"生活和历史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国际形势的新判断方面,首先是邓小平较为及时地认清了当今时代特征的变化。和平与发展已取代战争与革命变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具体的新判断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从战争危险很迫近转变为较长时间内可能不发生世界大战。第二,邓小平不仅看到新科技革命减少了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而且指明了它在世界发展中的首要作用。第三,世界格局正在从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朝多极格局发展。第四,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第五,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是南北矛盾。解决矛盾的主要途径是用经济政治斗争的办法,而主要不是用军事政治斗争的办法,通过谈判斗争来解决矛盾。第六,不仅南北矛盾,而且世界上国与国之间的各种矛盾都应该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常态时期的经济发展,承担着有效化解长期粗放发展中积累的矛盾与风险以及保证经济提质增效稳定发展的双重任务。但从目前整个经济发展态势看,因受众多因素制约,老问题还没得到有效解决,新问题又不断出现,如发展速度下滑较快、人民币汇率走势不稳、城镇化盲目扩张形成多种矛盾等。这对新常态时期"发展与调整"双重任务的实施,既形成制约,又带来新的风险。对此,需要采取诸如夯实推动发展的动力基础、打造稳健的金融市场、继续加大对"短板"的扶持力度、健全市场竞争机制平台等措施,着力防控和化解各种风险,促进新常态下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重要战略转型期。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增长动力转换,使中国经济进入到了一个"新常态"。经济"新常态"的到来,使中国经济的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战略选择,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需要适应"新常态",抓住"新常态"的大好机遇。经济"新常态"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有利契机,因为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动力的转换,给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顺畅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3.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立足中国自身发展阶段与条件的新判断,并依据我国经济社会矛盾与全球外部环境的新变化所作出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以生产方式为理论逻辑基础,依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要求,科学阐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生产技术条件与社会条件,探索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社会生产形式与劳动交换或资源配置方式,完善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生产制度与生产关系.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来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社会总生产或再生产各环节的系统性交革,其核心问题是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即打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形成一个动力充沛、内部协调、循环通畅的社会再生产体系.从未来发展方式的态势来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从体现现代经济体系建设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本质特征的包容性绿色发展中去拓展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新冠疫情让中国经济发展按下暂停键,在压力与动力并存,危机与机遇共生中,微商、电商、直播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呈爆发式增长,数字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大庆市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要抓住发展机遇,培育和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  相似文献   

15.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遇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要求我们把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主体地位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主体作用,对拉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意义重大.山西离石市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主体战略的构想,对当地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和谐发展具有丰富的矛盾内涵:它以承认矛盾为前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矛盾的过程;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状态.和谐发展是社会发展各要素对立与统一的结果;和谐发展是"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优结构是"中国式"经济新常态的重要内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的演化表现为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需求动力、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供给动力、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动力、中西部地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强、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在缩小等。但中国经济结构走向"优化再平衡"面临着系列障碍:经济赶超发展战略、不完善的市场机制和过时的政策支撑体系等。由此,应通过推行均衡协调的发展战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推动政策供给方式转变构建起"发展战略+市场经济体制+政策支撑体系"三位一体的突破路径,促进新生动力的成长壮大,以推进经济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之一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意味着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新阶段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建设以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一、经济发展新阶段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这一基本判断出发,党的十九大报告认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尽管与经济新常态的提  相似文献   

19.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强校战略业已成为当代中国高校的共识。高端人才的引进在短期内增加了高校的"GDP",也触发了高校内部的不平衡与新矛盾。在发展战略层面为"学术权威"与"行政权威"的矛盾;在学科建设层面为"守望者"与"拓荒者"的矛盾;在团队融合方面为"引进女婿"与"现有儿子"的矛盾;在实验设备购置方面为"重投入"与"轻效益"的矛盾。究其根源,在浮躁的社会风气和急功近利的目标导向驱使下,对高校领导而言是高等教育事业的无限性和高校领导的任期有限性二元矛盾的博弈,对学者而言是学术生命的有限性和探索科学真理的无限性双重张力的权衡。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化矛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大影响.研究这些矛盾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知识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