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旅游带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黔东南-桂北旅游带整合建设是西部民族内陆地区发展区域旅游的一个连续性、系统性过程.需要在统一规划、资源整合、合作开发产品、市场共建、信息共享上互为作用与合作,形成旅游带整体产业结构,从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席强敏  张颖 《河北学刊》2023,(2):148-155
开发区不仅是产业集聚和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平台,而且是区域间进行产业疏解与承接和政策先行先试的重要空间载体,在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0多年来,京津冀开发区经历了起步建设、快速扩张、清理整顿和均衡布局四个阶段,目前处于协同发展阶段。当前,京津冀开发区产业门类齐全,初步形成了服务在中心、制造在外围的空间格局,但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与长三角和粤港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河北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实力相对偏弱;津冀开发区主导产业与北京技术输出结构匹配度不高,导致北京科技成果在津冀转化能力不足;京津冀合作共建园区已初见成效,但利益分配机制仍需进一步推进落实。为此,应从强化京津冀开发区的产业集聚与创新驱动能力、围绕创新链布局开发区产业链、完善合作共建园区的利益分配和补偿机制等方面促进京津冀开发区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旭华 《云梦学刊》2012,33(6):72-76
地区联动发展是区域间合作的高级形式之一,是介于区域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合作之间的一种地区间合作安排。地区间联动发展通常以地缘邻近性为前提,合作制度化为保证,具有联动模式存在多样性、合作载体呈现项目化等基本特征。现阶段国内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联动发展主要有三种实践模式——跨行政区共建产业园模式、山海协作模式、特别合作区模式。  相似文献   

4.
张坤奇 《理论界》2011,(2):49-50
产业园区建设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辽宁通过加大对县域产业园区投入,加强配套设施建设,结合区域特点打造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竞争优势,大力助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同时,辽宁县域产业园区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体制束缚严重、园区企业规模小、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升级缓慢、园区配套不完善和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引领,创新管理体制,拓宽县域发展空间,完整产业链条,促进辽宁县域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2017年以来,中国经济逐渐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而人工智能作为一项通用技术已经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新动能,因此全国各地都在着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属于高知识密集型产业,具有知识性、不确定性与风险性等特点.区域间的合作研发和创新将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必然路径.全国各区域通过专利合作,可提高人工智能专利转化能力和研发能力,从而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从分地区层面来看,区域专利合作对不同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作用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作用效应最大的区域为西部地区,其次为中部地区,再次为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6.
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产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园区的项目承载能力明显增强。19个省市对口援疆工作全面启动,对口援疆合作园区建设成效明显。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进,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园区企业利润增长持续向好。园区整体规模和发展水平较低。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能力仍然薄弱。园区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强化配合,力促石油工业提速。高位推动,加快重点项目审批工作。多方联动,着力破解企业经营难题。加大扶持.力助纺织业尽快走出困局。狠抓落实,扭转节能减排形势严竣的局面。精心谋划,抓好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机遇。继续加大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力度。政府应加强对工业企业经营引导。政府要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积极促进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和吸引外商投资的力度。加快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7.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需要通过加强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来解决,地区间的产业融合在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整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通过一体化的产业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差异的缩小.基于中间品投入产出关系设计地区间产业融合水平评价指标,并采用2002年、2007年和2012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数据,以30个省级区域为地区单元构建地区间产业融合网络,分析表明:在样本期间,中国的地区间产业融合网络格局处于动态演进中,在总体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存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部分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产业融合水平有待提升;中国的地区间产业融合网络具有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板块特征,地理因素对地区间产业融合具有重要影响.进一步运用QAP回归方法分析地区间产业融合水平变化对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区间产业融合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区域经济差异的缩小.因此,应积极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地区间市场和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并通过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弱化地理因素对地区间产业融合的制约,进而提升地区间产业融合水平并优化其网络结构;在提高地区间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同时,也要积极缩小地区间资本积累、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以更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差异缩小.  相似文献   

8.
区域一体化畜牧业的合作与发展,已经成为畜牧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其融合程度是反映畜牧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它能够引起畜牧产业功能、形态、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科学推进畜牧业区域一体化的合作与发展,能够促进畜牧业经济快速增长,并向多元化经济趋势发展,对实现畜牧业现代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乌兹别克斯坦既是中亚地区大国,也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自独立以来,乌兹别克斯坦致力融入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区域一体化建设。2016年9月,乌兹别克斯坦首任总统卡里莫夫去世,同年12月,新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上台执政。米氏新政将发展与邻国关系和加强区域间经济合作视为乌兹别克斯坦外交和经济工作优先方向,并致力于打造本国的区域一体化战略。相较于卡里莫夫时期“重双边”的经济合作路线,米氏新政强调“重周边”的区域一体化战略,着重与包括大国在内的乌兹别克斯坦周边国家发展区域一体化合作,同时,乌兹别克斯坦一体化合作模式也由原先“领导国”之争向“合作伙伴”转变。乌兹别克斯坦一体化战略对中亚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意义重大,更将推动“一带一路”在内的广泛国际合作倡议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0.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先行启动,以产业分工理论及通道经济点轴理论为基础研究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产业的国际分工及布局,可以发现:密集的跨境交通基础设施、节点中心城市要素聚集力、区域间产业的关联性及互补性形成产业国际分工与布局的基础和条件。合作建设产业园区,促进中小企业集聚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产业国际分工形成的核心内容。在经济走廊的中心城市及次中心城市,应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园区,并通过点轴连线形成以农产品加工、出口加工贸易、商贸物流、制造业精深加工、轻工业、重工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七大经济走廊。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来,福建省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我们依据世界银行的《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中提出的新经济地理的分析框架下详细分析福建省各区域经济经济地理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江苏沿海开发的多维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同为促进区域发展的国家战略,二者之间存在着互促共进的关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多维空间为江苏沿海开发提供了多维机遇,江苏沿海地区应当主动策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在产业转移与产业互补中完善产业定位、在科技交流与合作中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在环境政策与项目合作中保护生态资源、在人口流动与劳动力转移中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在长三角国际中心地位的确立中提升江苏沿海经济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欧盟一体化过程给我们哪些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涉及到不同城市和地区之间的利益分配,涉及到区域资源共享、产业合作、市场开拓、基础设施合作等诸多领域的问题,是我国区域合作与发展中的一个新尝试.也将是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协调发展的新突破,有可能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范式.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上公认的比较成功的发展模式.虽然欧盟经济一体化是在一个超国家的政治格局下进行的.而珠三角一体化是在一个主权国家政治下开展的,但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两者之间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欧盟在一体化过程中实施的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基金政策、贸易政策等各项政策和具体做法都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对京津冀经济圈要素流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铁路兴建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旅途时间的缩短,劳动力要素在京津冀区域间的流动更加频繁,区域间产业的转移使得资本要素呈现出流动性.便捷的交通促进了区域间人才和技术的交流、合作,为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信息的通畅流动奠定了物质基础.随着客、货运输的逐步分离,既有铁路货运能力的提升将加快区域间物流业的发展,加速区域物流系统的形成,促进京津冀经济圈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5.
大庆精神能够在区域一体化中唤醒大局意识和奉献意识,激发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矫正市场的趋利本性,为区域间经济的合作与联系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激励.区域一体化的"系统性"需要大庆精神大局意识的文化引导,区域一体化的"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需要大庆精神"奉献意识"的文化矫正,区域一体化的"智猪博弈效应"需要大庆精神"创新意识"的文化支撑,区域一体化的"湖泊效应"需要大庆精神"融合共享"意识的文化滋养.  相似文献   

16.
在诸多的经济发展因素中,科技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要使东北亚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必须加快科技进步的速度。一、制定高科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加大科技开发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作力度;二、加强高科技发展的环境建设;三、综合发展高等教育、科研院所及科技产业;四、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加强区域间及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建设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按照卢展工省长提出的“重点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战略部署,文章研究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新背景下,福建制造业的状态和优势、产业分工和竞争力、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突出了福建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建设的模式和目标、政策和措施的描述和分析,提出了系统化的福建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发展意见。  相似文献   

18.
史征 《兰州学刊》2011,(2):76-80
在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在全球化蔓延的同时,却在生产的意义上于某个空间集聚,表现出明显的集聚化特征。国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表明,园区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有效载体,文化创意产业成熟发展的标志之一便是出现相对集中的集聚区块。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从产业萌芽到起飞的阶段,但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普遍呈“小、弱、散”状况情况还相当严重,影响了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合力的有效形成,因此文化创意园区建设成为沪、宁、杭三地加快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相当多的园区还存在着产业发展方向趋同、盲目上马、重复建设等诸多问题,区域联动与合作效应也远未体现,需要在调整产业政策、构筑合作新机制、强化产业链建设、推进品牌战略、实施人才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培育优质创意等方面进一步谋划,显现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与合作一体化发展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韩宇宁 《理论界》2006,(10):55-56
构建沈阳大连城市群经济隆起带,是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客观要求,具备了比较好的基础条件;要实施统筹区域发展战略,通过建立一体化共同市场、加强产业分工与合作、加快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步伐、培育城市功能、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和工作载体等措施,加快建设沈阳大连城市群经济隆起带。  相似文献   

20.
产业园区作为产业聚集的空间载体,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随着我国各地招商引资热和经济竞争的加剧,一些地方出现了产业园区遍地开花现象,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分散、发展层次较低、特色不明显、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既造成了资源浪费,又使得产业园区后续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我国应加强政府的顶层、中层和底层设计,通过科学规划园区布局、提升园区建设水平、优化园区用地结构、构建利益协调与补偿机制来提升产业聚集度,实现产业园区的集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