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培养具有现代师范人格的人才是师范院校面对知识经济发展和教育变革的必然选择.现代师范人格是师范院校现代化人才培养的综合性职业品质。现代师范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通过实践不断实现高一层次需要的过程。现代师范人格具有师范性和现代性,它强调修养,强调关心,强调综合,强调实践。培养现代师范人格必须坚持人品为先的原则,重视师德力量,培养创新精神,增强教育信念,提高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2.
"双创型"人才培养是一种建立健全人格的教育,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本文以甘肃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为例,首先,分析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其次,从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与实践创新等方面设计了"双创型"人才培养体系;最后,基于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实现措施.  相似文献   

3.
“3+1”教学模式给高校带来的思考及启迪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愈来愈密切,为了实现"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满足企业对学校在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的更高的要求,高校必须培养出具有创新型、宽口径的"零适应期"人才."3+1"教学模式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尝试,它注重高校人才实践能力的发掘和培养.该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大学前3年完成本科的基本学习任务,大学第四年进行创新实践锻炼.文章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3+1"教学改革为例,展开讨论,探索一条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4.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构建"三全育人"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加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深度融合,本文阐述了"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实践育人的必要性,查找了高校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加强高校实践育人的对策与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实践育人效力,培养政治过硬、素质过高、能力过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5.
浅论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祥生 《兰州学刊》2005,(1):300-301
本文借鉴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念论述了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以及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策略等问题.文章试图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问题作理论上的初探.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综合理论创新的范例,具有较强的解释功能.在新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了中国共产党从奋斗目标到实践活动的桥梁,成为创新实践的理论源泉.在未来的理论探索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方位引导和价值评估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人才培养机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工科院校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重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本文结合新冠疫情期间的网课反馈,从知识体系的复合性、实践能力的复合性以及思维方式的复合性三个方面讨论工科院校经管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中存在的偏差并提出了转型对策.  相似文献   

8.
"科学时代的戏剧""——重读布莱希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莱希特的"叙事剧"理论和实践与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称之为叙事的、反亚里士多德式的、反心理主义的戏剧叙事,是一种开创现代戏剧的尝试,即为现代"科学时代"提供一种戏剧.他不断探索戏剧的创新形式,追求旨在哲学认识的审美方法,如叙事化、陌生化、历史化等,都源于他的审美原则和主要着眼点,即"旧"与"新"的区分.在他看来,...  相似文献   

9.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话语"新体系和辞学理论体系,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及其最新成果指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理论大众化研究等,是克服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困境和"失语"状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有效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话语"的认识和理论来源于"为什么话语"教育实践,创新认识和理论必须运用于实践,指导并服务于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统一.  相似文献   

10.
先秦时期,产生于实践活动的"中"观念在走出了对具体物象的表意之后,经历了由政治性范畴到伦理性范畴,再到本体性范畴的不同理论形态演进.作为政治性范畴,"中"的基本含义是"中正";作为伦理性范畴,"中"的基本含义是"中德";作为本体性范畴,"中"的基本含义是"中庸"."中"的这一理论形态演进体现了先秦时期人们理性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成为后世奉行"中庸"之道的思想理论源头.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高校"两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及教学活动诸环节都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若得不到重视和彻底解决,会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整个国家的人才培养机制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拟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来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尝试探索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的继续和深化,必须以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内容,并贯穿先进性教育的全过程,始终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先进性教育活动.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的来说,就是要遵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六个坚持"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乔晔  乔晖 《社会科学论坛》2006,(12):125-129
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本文提出以"人格本位"能力本位"为基础创建高职教育"双本位"人才培养模式,论述了"双本位"模式提出的时代背景、内涵特点、建构原则、基本思路.文章概括出"双本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实行"双导师制"培养"双师一体化"教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学强  覃扬彬  彭民璋 《学术论坛》2007,30(11):201-203
目前,我国正处于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大好时期,如何适应和满足市场化的人才培养需求,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文章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为例,介绍在培养青年教师的过程中,坚持四个"结合",实行"双导师制"的做法,探索培养"双师一体化"教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人文学及其"现代性"命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性"的视景中,人文学作为一门传统的经典学科,其知识图像已然模糊,知识合法性受到挑战和质疑,知识地位也已经被迫边缘化.因此,"人文学"作为一种学科群概念已经成为一个值得重新探讨甚至是亟待反思的理论课题.本文尝试从知识社会学和社会文化批判理论的角度,对这一课题进行初步的讨论,围绕人文学的现代知识状况,造成人文学现代知识状况的内在知识论原因,以及"现代性"中人文学的知识困顿和前景等问题,展开主题反思,以期对当前有关人文学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教育话题,提供某种有意义的思路提示.  相似文献   

16.
"4551"人才培养工程工作方案是淮南师范学院根据系列政策和其办学定位而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就是其方案下子工程项目课题,即以当下"视唱练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评价体系等教育因素存在问题为切入点,结合"4551"人才培养工程母工程提出的"视唱练耳"专业融合、综合评价、内容形式创新性等几个方面的教学改革方案.方案也是在淮南师院"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思想指导下的"视唱练耳"的基础专业课深化教学改革模式之一,为带动多学科改革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7.
陈秋琴 《江淮论坛》2008,(2):173-177
韩愈在教育实践中常常运用"以哀感人"的教育方式,在此基础上又逐渐形成了"哀情"教育思想."哀情"教育既是一种强调师生情感交流与共鸣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的教育策略,又是一种引导学生宣泄抑郁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心态和悲悯之心的情感教育.在中唐的社会背景下,韩愈运用"以哀感人"的情感教育方式来引导、培养弟子良好品性情操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这种教育理念以及围绕这种理论而展开的教育实践对当今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8.
"择校就学"在教育公平问题上的理想与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择校就学"是近几年来各国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研究人员越来越关注的一个新课题.文章拟对"择校就学"的诉求与公平的关系、"择校就学"在教育公平问题上所受到的质疑与批评作一简要的介绍与评述,并对"择校就学"引发的公平问题涉及的三大群体进行初步分析,以期在通过对"择校就学"涉及的公平问题的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不一致的比较,以及"择校就学"引发的公平问题涉及的对象的思考中,加深对"择校就学"问题的认识,进而吸取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使理论更好地为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9.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三段式"教学模式在高师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过程和教学效果."三段式"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学习发展的主体,实践了创新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20.
李建勇 《学术论坛》2006,5(10):9-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三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双向过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主体和实践主体是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