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3,(11):39-43
区域产业发展基础和空间经济利益依存关系的存在,是实现区域产业融合的前提。城市群经济区作为区域经济最重要的载体和实现形式,其特有的优势条件使它更有利于满足产业融合产生和实现的基本要件,并最有可能率先取得实现和突破。研究表明,产业价值链模块化融合、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产业与城市融合构成城市群产业融合的核心内容;而不断增强地区经济利益依存强度,建立健全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撑体系,努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建立区域性产业经济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等,是实现区域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
珠三角产业集群成长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产业集群成长从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二个方面实现了市场创造,深化了分工,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产业集群成长之间能够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珠三角地区在2012年要初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2020年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其下一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思路应重视如何通过产业集群成长来推动区域一体化、市场化和城市化.即如何借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设计来加快产业集群的成长,提升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论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产业整合中的金融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勇民  蓝磊 《学术论坛》2005,(12):115-118
综观全球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律,提高区域国际竞争力的基点和核心是通过产业整合、全力打造比较优势突出的产业聚集群。区域产业竞争力上去了,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就上去了。文章提出金融支持与合作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产业整合中必须起到先导和核心作用的观点,并讨论了泛珠三角金融合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量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文献丰富了区域产业变动的研究。一个区域经济实力是否增强,产业是否发展,比较优势是否获得进步,与其具体的产业变动形式、所采取的具体产业活动策略紧密相关。产业变动影响区域经济比较优势格局,比较理想的区域经济格局是:以合理的产业变动策略避免区域产业比较劣势,以积极的产业变动策略提升区域产业比较优势,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需求量大、人力资源的产业配置结构不合理、区域人力资源的调控机制不健全,要实现该区域人力资源协调管理,应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实现区域产业规划与区域人力资源配置的协调;构建区域产业集群,打造人力资源集群优势;加强区域人力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人力资源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发挥政府对区域人力资源的调控作用,促进区域经济与人力资源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区域产业研究的理论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区域经济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本文主要从区域产业研究角度,对国内当前关于区域产业集群理论、新型区域产业分工理论、区域产业转移理论、区域竞争力理论等区域经济研究领域的理论前沿进行了综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我国区域产业集聚是以民营资本、外资资本和政府主导下的园区为主要动力,在循环累积、市场导向、规模报酬递增、知识溢出四种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集聚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加快了经济中心区域的形成,促使产业向某些特定区域集中,通过配置生产要素、建设经济中心、提高产业竞争力、推进产业转移、增强知识信息溢出效应等途径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今后促进区域进一步协调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通过市场调整产业集聚的区域分布;加快区域产业集聚以促进中西部经济中心的形成与提升。  相似文献   

8.
区域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一直是区域经济学应用研究的核心。综合全省情况,佳木斯市虽然处于沿边开放带,但是其口岸作用弱,佳木斯市主导产业不明确,缺乏区域经济长期、整体的发展战略,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佳木斯市经济的长期发展。本文正是通过区域经济理论与佳木斯市产业发展实践的结合,提出了构建绿色农业、旅游业和资源回收产业的发展框架,探寻佳木斯市经济发展的长久之道。  相似文献   

9.
区域产业经济分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经济分析的角度创立新的研究思路─—区域产业经济分析论,把着眼点集中在区域产业经济活动问题上,即集中在一种非“微”非“宏”、亦“微”亦“宏”中介状态的经济活动与经济结构上,并相应地建立起新的理论分析体系,旨在对区域资源有效配量、区域主导产业群评选以及区域产业政策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究,为进一步探讨我国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问题奠定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分类配置 区域产业结构一般是指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但本文也分析和研究区域之间、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问题。 区域产业结构的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多种多样的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产业功能分类法,对区域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问题进行研究。产业功能分类法,即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着重考察各产业间的关联程度和方式,以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产业的相对地位、作用和功能为标志,将区域  相似文献   

11.
陈建华 《东南学术》2007,(5):111-116
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仅表现为量的扩张即经济增长,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为产业结构的演进与优化。因此,区域专门化分工与区域产业合作对于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闽台经贸合作日益加深,专业化分工与合作水平进一步深化。本文在现有区域专门化分工与区域产业合作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闽台区域分工与合作的情况,阐述了闽台区域专门化分工与产业合作的现实差异,提出了推进闽台区域专门化分工与产业合作的对策思考,推进闽台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产业共生网络的区域产业生态化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共生网络是产业生态学理论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文章在介绍产业共生网络概念、形成机制、特征的基础上,从产业共生网络与物质减量化和产业共生网络与经济产出增长两方面分析产业共生网络对实现区域产业生态化的路径导向作用,指出构建区域产业共生网络是区域产业生态化的路径选择,并对生态产业固共生网络和区域副产品循环共生网络两种具体形态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通过区域内的关键要素协同实现整体加强、共同发展,进而推动区域间的平衡与协调。协同发展意味着区域内各个要素的联动同构,其中知识集成与产业集群是高质量经济协同的两大关键性要素。制度化的知识分科模式下,要让知识集成从“潜在”要素,走向“实在”行动,必须厘清技术技能、社会关系、原理规律三类知识的集成价值,这是知识协同产业的前提。而产业集成的“显在”样态推动区域集约、循环和规模经济等协同样态,让产业协同知识成为必然。两大关键要素的“潜在”价值与“显在”价值协同是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核心,必须全面推动知识主体与产业主体、知识生产与产业生产、知识分类与产业分类的同向同构,根本上促进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协同。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动力结构和动力机制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企业作为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微观基础,其组织行为是影响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决定性力量.经济全球化使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由传统的大规模、垂直一体化的生产方式向更为灵活的水平分工的企业网络转变.企业内部生产网络和外部网络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区域产业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的内外部动力,它们的叠加作用型构了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5.
只要社会经济的政策与环境提供条件,就会出现产业集群,而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就会迫使本区域中的企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这些企业努力从事产品研发、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的提升,最终达到整个区域乃至于整个社会经济的产业升级。然而如何才能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产业集群与产业升级之间的逻辑关系呈现何种机理,本文将试图构建产业集群——产业升级经济模型来探析并求解此问题。  相似文献   

16.
工业革命以来,生产要素逐渐实现了跨区域、跨国别的流动与转移,从而形成了企业群为追逐利润而在区域之间、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在经济系统中,产业只有适应市场环境,才能在经济选择中被保留下来并继续发展;若产业不适应市场环境,就会在经济选择中被淘汰,这与生物界的自然选择是同一道理。产业转移从不适应旧的市场环境而迁移到新的市场环境,在经济"自然选择"中生存下来,不仅从新市场环境主体获取要素,也会给新环境的市场主体带来福利效应。产业转移引致的区域福利可以分为居民福利、企业福利和政府福利三部分,其区域福利效应是一个增量效应。基于此,可以从产业转入区和产业转出区两个方面,分析出我国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的产业转移引致的双重区域福利效应。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视角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功能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区域产业功能定位是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将为正确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方向,但这种定位不是行政部门主观认定的,而是由区域综合因素系统决定的。通过SWOT模式分析及与长三角等区域的对比,东北老工业基地未来一定时期内把主要产业功能定位于现代农业和装备制造业,从产业发展来说具有很大的潜在竞争优势和发展空间,但需要通过体制改革、技术创新、人才建设等措施把其潜在的竞争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的重大战略目标之一,随着数据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加大,区域发展格局产生新变化。以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为着力点,研究产业数字化对区域发展格局演变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产业数字化使区域经济发展再次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数字化能力决定着区域在数字经济时代宏观经济中的位置。第二,以经济距离和产业分工为核心的区域经济联系使产业数字化形成向主要城市群集聚的分布格局,打破了以行政区划分布的区域发展格局。第三,第二产业的数字化质量直接决定着各区域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权重,攻克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难题的工程使产业数字化向主要城市群收敛,因此,南北差距缩小,东西差距加大,胡焕庸线依然未被跨越。第四,鼓励企业数字化发展、提高可自控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共享程度、加大新基建区域覆盖度和引入碳金融是扩大产业数字化区域分布范围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聚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产业集聚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产业集聚现象大量地存在于许多地区,促进了区域竞争力提升及竞争优势的产生。集聚的竞争优势主要产生于规模经济与外部经济的实现。外商直接投资、风险资本、信息交流需要以及企业家精神、制度与政府政策都是促成产业集聚的具体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0.
试论产业集群经济背景下江西职业教育结构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经济逐渐成为区域经济的主体。职业教育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产业集群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本文探析了优化江西职业教育结构与服务江西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