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成年人网络欺凌的危害性远远大于传统的校园欺凌.美国通过法律规制网络欺凌行为,对网络欺凌进行界定,并对网络欺凌施害者、学校和网络服务提供商的相应责任进行规制.受害者可以通过诽谤诉讼、故意致人伤害的侵权诉讼和反骚扰诉讼等方式得到法律救济,学校在网络欺凌中承担教育、管理和防范的责任,网络服务提供商对网络言论免责,但应承担"通知-移除"责任.  相似文献   

2.
校园欺凌行为是指一个或多个学生,以强凌弱或以众欺寡,集中地、持续地蓄意伤害或欺压其他学生,造成受害学生肉体上或精神上痛苦的行为。校园欺凌行为的性质是侵权行为,其构成要件也必须具备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过错四个要件。校园欺凌行为的侵权责任承担区分欺凌行为人的责任、监护人的责任以及学校的责任:成年欺凌行为人根据行为的特点应当承担单独、连带或按份责任;未成年行为人的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责任的承担替代责任;学校未尽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相似文献   

3.
借鉴社会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遵循中学生生活轨迹,从个人层面的微观系统,家庭、学校层面的中间系统,同伴与社区层面的外部系统以及社会文化层面的宏观系统探究初中生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调研了北京市、江西省南昌市、河北省邯郸市3地12所学校,109个班级,发放问卷3653份,回收3568份问卷,建立了阶层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校园欺凌回归模型对欺凌行为总体解释率为32.3%,不良同伴、教师压力、家庭压力、暴力亚文化、冒险性五个变量对校园欺凌具有较强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网络欺凌现象日益严重,且在青少年间更加普遍.目前美国对于网络欺凌的立法相对完善,明确了欺凌者的法律责任、受害者的救济权利、学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责任以及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责任.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立法经验,在法律上明确网络欺凌的法律责任,完善受害者救济权利,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教育和监管功能,同时引导父母协同配合,构建应对网络欺凌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处于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偏差行为的出现不仅严重扰乱了学校秩序,而且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冲击着社会道德底线. 主体视角下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特点 学生对欺凌概念认知模糊,行为方式存在性别差异 部分青少年对校园欺凌的定义不明确,男女学生在行为方式上存在差别.女生产生偏差行为的比例逐年升高,主要表现为言语攻击、孤立等非暴力行为.此外,"嬉闹"与"欺凌"行为没有明确的标准,难以界定,而"小孩之间小打小闹"的传统思维往往使成年人(包括父母)忽视了事件本身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而不予以教导.  相似文献   

6.
美国学校教孩子应对霸凌校园霸凌在美国比较普遍,小到在言语上的嘲笑羞辱,大到在肢体上的碰撞、殴打。近几年,美国学校里的中国小留学生初来乍到,语言和环境都很陌生,容易受到同学的欺负和排挤。美国对霸凌很重视,连白宫都召开过以防止校园欺凌为主题的会议,奥巴马还称他小时候因为自己的名字和大耳朵被其他孩子嘲笑欺凌过。每次开学,学校老师都会教孩子如何应对霸凌者。  相似文献   

7.
谢尊武 《南方论刊》2022,(11):61-63
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当是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通过适用强制性亲职教育、提高监护人的教养能力是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的根本措施。然而,我国当前规范强制性亲职教育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包括对其决定和执行主体、教学效果评估、执行方式与程序等方面的内容作出具体规定,从而使强制性亲职教育能得到有效实施,以达到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陈晓梅  戴波 《社会科学家》2023,(10):144-149
面对校园欺凌频发,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对其进行指导和遏制,但在实际开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相关部门需要严格督查中小学防治欺凌情况并予以惩处。中小学防治欺凌督查是国家对校园欺凌零容忍的有力回应。在督查工作中,督查权利的中心陷阱、学生隐私的泄露风险、检查结果的难以共享,影响了中小学参与防治欺凌的积极性。这迫切需要一种去中心化、安全加密和数据共享的新技术融入督查工作。区块链技术所具有的去中心化、安全加密、分布式存储的核心特征使其在中小学防治欺凌督查系统的应用展现了广泛的可能性和有效性,主要表现在共识机制促使了督查权利的分化、加密技术加强了学生隐私的保护、分布存储实现了检查结果的共享。区块链为中小学防治欺凌督查系统提供了理论支撑,基于区块链,设计包括底基动力模块和平台结构模块的中小学防治欺凌督查系统,按照酝酿期、监督期、检查期、反思期的运行流程,可为教育督导部门实施督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珩嘉 《南方论刊》2013,(5):108-108,96
本文主要探讨了对中职学生冲突行为的预防与处理:宿舍是盗窃、斗殴的多发地,宿管科与班主任协作,事发后根据冲突程度通知系部或保卫处;应对冲突行为的处理过程程序化,制度化;通过中职学生校园冲突行为防范网络的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合作,作为家长要给孩子做个好的表率,配合学校公正处理校园冲突行为;在校内通过系部,保卫处,学生处三线联网进行监管。学生处建立心理咨询机构解决心理问题;对在校青少年进行有关校园冲突的教育,创造对冲突行为的零容忍环境。  相似文献   

10.
高校校园文明,是指校园群体(师生员工)在校园环境中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相应的文化活动形式和物质文化形态。其中校园群体是校园文明建设的主体,校园活动是校园文明建设的载体,物质环境建设是校园文明建设的基础和依托,而校风建设乃是校园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高校校园文明建设的内容十分广泛,它主要包括学校的总体规划、各类建筑物的维护和修缮、校园绿化美化、教学科研文化生活设施以及学校的校风、学风、政治气氛、舆论导向、文化氛围、学术空气、校园文化活动、师生行为举止,乃至人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等。搞好高校校园文明建设,对确保学校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实现教育目的、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校园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共同追求:学校体育做为校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促进校园教育和谐、促进校园文化和谐、促进校园环境和谐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学校文化不同于校园文化.学校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管理文化、教学文化、校园物质文化和各种主题文化活动等.本文结合儋州市思源高级中学的发展特点,就学校文化建设进行了描述和解读,阐明文化是幸福校园的灵魂,以此引领师生精神融入学校文化之中,启发师生对学校发展道路的认同,引导师生享受教育,追求幸福的校园生活.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校园安全立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保校园安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保证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教育立法仍然存在一些空白,其中校园安全事故无法可依现象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校园内发生的学生伤亡事故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危及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保障在校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制定校园安全立法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于占才 《北方论丛》2002,(5):109-110
长期以来,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是被授权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学校行为由国家政策来引导和规范,由教育行政部门来管理,学校很少有自主权.新形势下,教育产业化的趋向使教育法律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学校法人地位的确立,自主权的逐步扩大,学校作为民事主体的性质更加鲜明.学校的行为不仅需要国家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在处理学校内外部的关系上特别需要由法律来调整和规范.因此,探讨高等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中如何贯注法治精神,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在五指山区进行社会调查,常听到不少关心乡村教育事业的同志倡导大力发展校园经济.增添办学资金,振兴民族教育。通什市毛阳镇委的同志还撰文刊载《海南日报》,主张各村委会对学校给要予大力支持,在校址附近划出一定的土地.作为“发展校园经济的基地”。学校还应充分利用校园内的空闲地、空闲水面和校园周围的荒草地发展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和畜牧业等。这些想法和意见,不仅倾述了人们关心乡村教育的深情.而且也是极富现实性的倡议,对发展山区的民族教育是极为有利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网络欺凌事件频发,欺凌对象之多样、发生之突然、造成伤害强度烈度之大,是前所未见的。当前,对于网络欺凌问题的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需要通过对过往研究进行梳理和相关概念辨析,来认识网络霸凌的新特点,在此基础上重新界定网络欺凌概念,区分网络欺凌类型,并应用弗洛姆的相关心理学理论对网络欺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同志今年在委属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研讨班上强调指出:高校要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是对学校广大师生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它不仅对高校的改革与发展能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而且还将对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起到重要的示范、影响和幅射作用.本文就高校校园文明建设的有关问题略加论述.一、高校校园文明建设的意义及作用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开化程度和进步状态,它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成果.高校校园文明,是指校园群体(师生员工)在校园环境中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相应的文化活动形式和物质文化形态.它包括观念形态层、制度层和物化层三个层次.其中,校园群体是校园文明的主体,校园活动是校园文明的载体,而校园文明的核心内容则是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校园制度是校园文明的保障,物质环境是校园文明的依托.抓好校园文明建设,是确保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实现育人目的的重要途径.校园文明建设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学校的总体规划、各类建筑的维护和修缮、校园绿化美化、教学科研文化生活设施以及学校的校风、学风、政治气氛、舆论导向,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8.
安全文化作为保障安全的根源性因素,重在强调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标准,突出以人为本的精神,特殊教育学校校园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特有表现形式,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协调行为功能和激励功能等。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更具有建设性和实际意义,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将以人为本的精神贯彻到安全教育活动中,积极营造具有安全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建立师生良好的安全意识等。同时提出,在建设校园安全文化时,针对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特点,实施分类教育措施,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黄丽 《学术探索》2013,(12):119-122
近年来,我国学校关于伤害学生人身安全的事件频发,引发了人们对校园安全问题极大的忧虑。透过风险社会理论视角,可以看出:学校安全问题的发生范围是全球性的,多数校园安全问题来自人为问题,是现代性变异的产物,需认真自省当代教育的目的以找到解决学校安全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欺凌行为作为儿童的一种问题行为,影响着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意大利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蒙台梭利博士认为,儿童拥有着特有的无意识的记忆力即吸收性心智,是吸收环境并加以适应以形成人格的能力。在儿童社会性交往的关键时期,伴随着其认知、行为习惯、思维能力的快速发展,由于自身的不成熟性、独特性以及外在环境的影响,儿童可能会习得不良的行为,导致后期的社交困难,乃至暴力行为的发生。因此,在儿童阶段进行欺凌行为的干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