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是提供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承担者。增强企业活力,尤其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对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搞活企业,就是要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  相似文献   

2.
进一步增强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使它们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自我积累、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能力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这是我国“七五”期间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近年来所作的各种探索和试验都是紧紧围绕着搞活企业这个中心环节的。增强石油企业的活力对加速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这将有赖于我国大型石油企业的深化改革能否取得重要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要达到90年代经济倍增,必须使大中型企业活力倍增。这就务必使改革的胆量和步子都更大一点。根本在于:走出为搞活企业而搞活企业、从企业入手搞活企业的狭隘天地,全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真正改善综合环境,最终将企业推向市场。一、冲出搞活大中型企业的误区 1.01 误区之一:活的希望与现实。政府总是希望和要求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总是活力十足。其实,经济运转有其周期性,企业运转同样有周期性,且相互关联和影响密切,并非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的所有企业都能具备或表现出活力来。  相似文献   

4.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层组织,企业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就是要搞活企业,增强企业的活力,使企业成为具有内在动力的经济细胞。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其中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实行厂长负责制。  相似文献   

5.
搞活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而无论在改革的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必须给予最充分的重视。本文拟结合当前改革的实际,对这一问题谈点看法。一、企业活力:有权加用权要搞活企业,首先必须正确认识企业活力。企业活力的内涵,是我们设计改革的客观依据之一。(一) 关于旧体制下企业无活力的基本判断在旧体制下,企业无活力的根本原因是过度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但是,过度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与企业无活力是互为因果关系的,都有一个循回过程,表现为两种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改善宏观控制应该使用经济手段 我国近年来按照既要搞活企业,又要进行宏观控制这一思路在进行体制改革。实践中,我们一方面继续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发展市场;另一方面,又积极探索如何运用经济杠杆把逐步呈现出活力的企业管住,使之活而不乱。发挥企业活力与加强宏观控制,两者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这是推进体制改革的正确思路。但是,真正做到既搞活企业,又在宏观上管住,是很困难的事。这实际上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对自发性的商品经济进行干预,企图克服通货膨胀,控制经济“过热”,防止增长速  相似文献   

7.
正确处理搞活企业与加强宏观管理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当前经济生活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对于深入改革,搞活企业,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放开搞活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正确政策。搞活企业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8.
<正>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通过学习《决定》,我的初步理解是:围绕搞活企业特别是搞活大、中型企业这个中心环节,需要从企业和国家两方面着手进行。一方面,从企业来说,要搞好内部配套改革,特别要抓好改善经营管理和技术进步这两个环节,以增强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这是目前大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另一方面,是整个经济体制的配套改革,改变统得过多过死的经济管理体制,给企业以经营自主权,也就是从外部给企业注入活力,使企业获得向经营型、开拓型方向转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这是党中央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实际出发,并且总结了国内外的经验,对经济体制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正确地理解和贯彻这个指导思想,对于卓有成效地进行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对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为什么增强企业活力是改革的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城市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二是现行经济体制束缚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发挥的种种弊病,恰恰集中地表现为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和活力。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按照政企职责分开、简政放权的原则进行改革,是搞活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需要。”几年来城乡经济改革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企业活、经济顺、效益高。这既是当前加快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生产、税利、财政三个同步增长的要求,也是提高企业素质,增强活力,为迎接挑战、振兴经济准备后劲的基础。抓住简政放权搞活企业,对推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对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几年来,围绕搞活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利改税、推行经济责任制、试行厂长负责制、初步调放价格、缩小指令性计划、逐步开放市场、发展横向经济联合等。这些着重于经济运行机制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措施,对增强企业活力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搞活企业、特别是搞活大中型企业的问题并未真正解决。总的情况是,个体企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的问题,引起了中央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提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上来。这既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命题,又是关系着社会主义制度巩固与否的政治命题。本文就此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影响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的深层原因 当前理论界和企业界对影响企业活力的原因作了广泛地探索,找出了许多影响因素。搞活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企业活力的因素确实很多,但笔者认为影响大中型企业活力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经济导向政策不完善。经济政策极大地影  相似文献   

13.
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是当前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重要课题.增强企业活力,一方面需要不断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必须千方百计调动职工从事改革和建设的积极性,加强企业内部环境建设。亦即必须处理好搞活企业的外因和内因的关系。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搞活企业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逐步着手进行价格改革.究竟价格改革与搞活企业是什么关系?怎样使价格改革更好地为搞活企业服务?这都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所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深化企业的改革中,不论采取哪种经营承包形式。目的都是为了增强企业的活力,用最小的劳动和物质消耗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那么,企业的活力在哪里呢?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而“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论断,指出了经济体制改革中搞活企业的根本途径是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笔者就如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谈些看法。 一、保证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主人翁地位是责任感的基础,责任感是发挥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的前提。因此,保证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肌体的细胞。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须把企业搞活,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为此,对有碍搞活企业和生产力发展的现行管理体制,必须进行全面、整套、同步地大胆改革。从计划体制方面来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缺乏活力,经济效益差,已成为发展我国经济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河南省在这方面的问题也十分严重。因此,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的通知,如何搞活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是振兴河南经济的关键问题之一。 河南省的国营大中型企业是河南省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骨干力量,企业规模大,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虽然预算内大中型企业户数只占全部企业户数的29%,但其固定资产原值、产值规模占全部企业的一半以上。企业技术装备齐全,技术水平较高,是工业生产的主力军。国营大中型企业承担子  相似文献   

18.
价格决策权和灵洋的价格形式,对搞活企业至关重要。为此,本文试图通过指出传统价格管理体制限制企业活力的症结所在,从而提出如何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促进企业搞活的大致想法传统价格管理体制限制企业活力的症结所在搞活企业受诸多因素制约,如宏观经济环境、企业微观构造、原材料供应、产品生命、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生产效率等等,其中价格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传统的价格管理体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活力和效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理论界设想了一个又一个方案,政府更是为此采取了扩权让利、经济责任制、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租赁、拍卖等一系列措施,并先后颁布了企业法、转换企业经营条例等,但迄今未见显著效果。近三四年在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上也花了不小的精力,效果也不很大。这很值得我们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我们为搞活企业所开的“处方”是否对症?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如果只局限于引入市场机制,不对微观经济基础进行重新构造,将难以真正搞活企业,也不可能实现控制方式的转轨。但是,在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我们遇到了这样一个困难,即搞活企业与确保国家利益两者的关系。企业扩大自主权后,有可能为了追逐本身的短期利益而损失国家利益;同样,国家也可能通过行政干预强制实现其利益,挫伤企业活力。因此,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就成为国家所有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