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发现,影响零售商自有品牌购买意愿的因素按总效应大小依次为:零售商自有品牌的购买态度、感知价值、商店形象、价格敏感度,品牌意识的影响不显著;性别和产品类别对模型均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商店形象对自有品牌信任及购买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零售商自有品牌是零售企业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是零售企业新的利润源泉。然而在我国,消费者对自有品牌的不了解阻碍了其对自有品牌的信任程度及购买意愿,零售商对商店形象等重要因素影响自有品牌信任及购买意愿的理解非常有限。国内对商店形象与自有品牌信任及购买意愿的关系没有进行深入探讨。这些直接制约了我国零售商自有品牌的发展。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和对零售行业专家和熟悉自有品牌的消费者进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构建了商店形象对自有品牌信任及购买意愿的影响模型,通过商场拦截和因特网访谈的形式发放问卷,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商店功能形象对商店情感形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商店形象可通过感知风险间接影响品牌信任,从而影响购买意愿;商店功能形象可直接影响品牌信任,从而影响购买意愿;感知质量差异可调节感知风险与品牌信任的关系;个人特殊信任倾向不能调节感知风险与品牌信任的关系。据此,结合我国零售商自有品牌发展的实际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零售商和制造商两个角度阐述了自有品牌的优势所在,并从质量、价格、产品种类、零售商和消费者角度对自有品牌成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自有品牌未来的三个主要研究方向:以顾客为导向,以零售商为导向和以制造商为导向。  相似文献   

4.
刘竞  傅科 《管理科学》2019,22(9):39-51
零售商引入自有品牌(store brand)已成为商业活动中的常见行为,已有研究表明在信息对称情况下,自有品牌的引入对零售商有利,而对制造商不利.针对信息不对称且零售商可以引入自有品牌的情况,构建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博弈模型,分析在零售商拥有市场信息优势的情形下,零售商引入自有品牌对其订购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和信息对称情况不同,制造商品牌(national brand)的订购量依赖于两种品牌生产成本之间的关系,并有可能随着自有品牌的引入而增加;此外,通过比较引入自有品牌前后制造商和零售商的相对利润变化,发现在一定的情形下,零售商可以通过共享或不共享市场信息使双方达到"共赢"状态.  相似文献   

5.
零售企业进行升级产品服务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打造自有品牌。在考虑零售商拥有自有品牌以及具有战略库存能力的基础上,构建了两阶段博弈模型,得到了零售商和制造商在动态定价合约和价格承诺合约下的最优决策,探讨了自有品牌引入下供应链的最优契约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当且仅当制造商的库存持有成本和自有品牌质量较低时,零售商才会在动态定价合约下持有战略库存。自有品牌对零售商的战略库存行为产生了抑制作用,自有品牌质量越高,战略库存水平越低。制造商更倾向于采用动态定价合约而零售商偏好价格承诺合约则仅出现在自有品牌的质量相对较低且库存持有成本处于中等水平的情况下;整体供应链对合约的倾向受到库存持有成本和自有品牌质量的双重影响;当零售商可选择最优的定价合约时,提高自有品牌质量不一定对制造商有害。  相似文献   

6.
为了增强谈判力量和提升自身的独特竞争优势,零售商开始提供自有品牌,而自有品牌的引入强化渠道成员间的竞争。本文将针对两个对称性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的渠道结构,探讨自有品牌导入对渠道竞争决策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任何渠道权力结构下,自有品牌的导入会降低制造商品牌的利润;在制造商领导权和垂直纳什结构下,被模仿制造商品牌的利润下降更显著;而在零售商领导权结构下,未被模仿制造商品牌的利润下降更显著;在未导入自有品牌情况下,制造商处于领导权地位能提升零售商利润水平;而零售商导入自有品牌时,其结果则相反,制造商处于领导权地位会降低零售商的利润水平;在零售商领导权和垂直纳什结构下,导入自有品牌都能增加零售商利润;而在制造商领导权结构下,仅当制造商之间竞争程度较弱时,导入自有品牌能提高零售商利润。  相似文献   

7.
随着零售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零售商采用自有产品营销战略。在零售商处于主导地位的供应链中,本文首先假设消费者对品牌产品的估值服从均匀分布,分别在一体化、分散式和协调式供应链系统下给出了零售商引入自有产品的条件,分析了其对双方决策和利润的影响。随后,本文假设消费者对品牌产品的估值服从正态分布,通过算例分析了引入自有产品对双方决策和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零售商提供自有产品作为一种策略,迫使制造商降低品牌产品的批发价格,削弱因双方独立决策而导致的“双重边际效应”,使得他在分散式供应链和协调式供应链中都能获利,但对制造商总是不利。在正态分布的情形下,引入自有产品在分散式供应链中对制造商有利,但在协调式供应链系统中,对制造商不利。  相似文献   

8.
针对制造商通过零售商线下渠道为消费者提供线上下单线下自提(BOPS)的全渠道供应链,探讨制造商品牌垄断和零售商引入自有品牌的优惠券促销策略,分析制造商和零售商如何通过价格和优惠券面值的设计提升品牌竞争力和收益水平。研究发现:制造商品牌垄断下,批发价格或单位补偿越高,定价和优惠券面值均越大,但过大的批发价格致使制造商利润降低。零售商自有品牌的引入并不必然降低制造商品牌价格,当制造商批发价格较低时,制造商仍可在BOPS渠道定高价并投放大面值优惠券。此外,零售商引入自有品牌将降低制造商利润,零售商利润则增加,制造商响应策略为降低批发价格。  相似文献   

9.
零售商引入自有品牌与制造商引入直销渠道是普遍存在的商业现象。研究了零售商引入自有品牌产品和制造商引入直销渠道之间的博弈竞争关系,得出了制造商与零售商的博弈均衡策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制造商和零售商在不同的博弈均衡下相对于初始状态的利润变化情况,得出了双方可能陷入囚徒困境或双赢的前提条件。研究表明,只有在SB产品质量水平较低且直销渠道销售成本较低的情况下,制造商才有可能由于引入直销渠道而利润改善。而当SB产品的质量达到较高水平时,即使制造商引入直销渠道进行竞争胁迫,零售商引入SB产品利润仍然会得到改善,且不受直销渠道竞争情况的影响。制造商与零售商均进入双赢状态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自有品牌产品的质量不能超过制造商产品质量的四分之三。当SB产品质量水平较低且直销渠道的销售成本适中的时候,双方陷入囚徒困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零售商之间竞争加剧,自有品牌战略成为零售商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研究拥有自有品牌零售商的平台开放策略,通过对比零售商不开放平台和开放平台下的均衡利润,给出零售商平台开放策略选择条件,并分析产品之间价格影响系数、固定成本和潜在需求差异系数对零售商平台开放策略选择的影响,最后结合数值分析和京东自有品牌的发展现状验证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研究发现:第一,随着固定成本的增加,佣金费率逐渐减少,随着潜在需求差异系数的增加,佣金费率逐渐增加;第二,当产品之间的价格影响系数较小(较大)时,平台开放(不开放)是零售商的最优选择;第三,当固定成本较小(较大)时,平台开放(不开放)是零售商的最优选择;第四,当潜在需求差异系数较小(较大)时,平台开放(不开放)是零售商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