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安事变后,东北军由一支较稳定的地方军阀集团迅速蜕变为各自为政的数支军队.这种蜕变主要表现为东北军内部派系纷争的表面化,高级将领的离心和东北军对"三位一体"的背离.东北军的蜕变是由于张学良的被扣、高级将领的裹胁和南京政府的分化,但归根到底则源自其军阀属性.东北军的蜕变瓦解了这支地方实力派,但却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整合.  相似文献   

2.
东北军是一支以驻地和官兵来源为名称的地方军队。它的前身是北洋军阀张作霖领导下的奉系军队。东北易帜后 ,东北军成为一支势力强大的地方实力派 ,即地方军事集团。在“九·一八”事变之前 ,东北军的政治作用主要表现为几次出兵制止军阀之间的混战 ,“九·一八”事变之后 ,东北军率先起来抗击日本侵略者 ,并在张学良将军的领导下和杨虎城将军及西北军发动了西安事变 ,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  相似文献   

3.
军休干部工作是党的一项政治工作,我们要从关心、爱护军休干部这个“特殊群体”的实际出发,结合新形势,采取新措施,把军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紧紧抓在手上,使军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如何做好军队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笔者认为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九一八事变后,刘澜波便与东北军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帮助东北军爱国将领黄显声组建东北抗日义勇军,在白山黑水之间展开同日军的武装斗争。东北军入关后,他受党组织委派,长期在东北军中秘密开展党的统战工作,促使东北军走上联共抗日的道路。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刘澜波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领导东北救亡总会继续关注与支持东北军抗战,使东北军成为全国抗日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配合了全国抗战。  相似文献   

5.
1953年朝鲜停战后,联合国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未能就一切外国军队撤离朝鲜半岛达成协议。尽管如此,至1955年底,联合国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却已将大部分军队从韩国或朝鲜撤离。1958年2月,朝鲜和中国政府公开宣布中国军队将于年内单方面从朝鲜撤离完毕。10月26日,最后一批志愿军回到中国,撤军行动完成。表面上看,中朝宣布并实施这一撤军行动,旨在迫使联合国军也从韩国全部撤离。但实际上,中国军队单方面撤军却有着相当复杂的政治背景和原因。中国撤军方案的形成过程反映出1950年代中后期中国、朝鲜以及苏联之间微妙复杂的关系,从毛泽东主动向金日成提议全部撤军、金日成先后提出两套撤军方案、中国对于撤军方案的取舍和修订、待苏联同意后毛泽东才答复金日成以及并非全部志愿军留驻中国东北等细节中可以清楚读出,在中朝"团结友谊愈臻巩固"的话语背后,各自利益的不同考量与诉求。  相似文献   

6.
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笔者谈谈东北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一、日本以武力强占中国“东三省”是实现其法西斯对外扩张政策的重大步骤,东北军民联合抗日,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国民党蒋介石政府下令不准东北军抵抗,在一夜之间,日本侵略军就占领了沈阳全城,15万东北大军不战自退。不到一周时间,日本法西斯军队以不足2万人的兵力就占领了辽宁、吉林两省的30多座主要城镇和控制了12条铁路线,不到半年时间又占据了包括热河在内东北的大好河山。广大东北军民面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日本法西斯军队的疯狂进攻,都义愤填,自动组织起来奋勇抗日。 1、东北军部分中下级军官违抗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率部奋起抗日。“九·一八”事变当晚,驻沈阳北大营第七旅参谋长赵振潘率领部分官兵英勇抵抗,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冲出北大营;19日凌晨驻长春南岭和二道沟的中国守军同日军展开顽强的战斗,击毙日军68人,伤79人,27日在沈阳北红花岗附近部分东北军打死迫击他们的日军山口军曹和杉井等官兵多人;28日在郑家屯南一棵树附近,东北军第20旅656团1营营长于  相似文献   

7.
袁世凯的北洋新军和张之洞的湖北新军是清末中国近代化程度最高的两支军队。作为新军编练的主要当事人,袁世凯和张之洞在练兵动机、选拔军官和招募士兵的标准以及治军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左右着两军的政治走向,对北洋新军和湖北新军最终出现不同的异化结果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闫稚新1921年7月出生于山西临县黄河岸边的索达干村,现年91岁。1984年从国防大学离休后,享受副兵团待遇。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闫稚新从一名普通的战士做起,身经百战,出生入死,不畏艰险,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任劳任怨,为国防现代化和当代军队政治工作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虽然他也曾经历坎坷和挫折,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古代的"军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军市是指在军队驻扎地或屯戍地临时设立的市场.军市主要由军队掌管,设有专门的职官,其功能主要是提供士兵间或兵民间的商品交易以及军需品的买卖.军市的税收一般归军队所有,但偶尔也会被朝廷调为他用.军市的税收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古代经济,尤其是军事经济起到了补充和调节作用.古代星占学上也有相应的军市.军市还是刑人之所.  相似文献   

10.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日伪在关东军武力保护和政治操控下吞并引领中国东北民族经济的支柱金融机构"四行号"及其他银行,于当年6月设立伪满洲中央银行(文中简称伪满央行).在其存在的14年里,伪满央行经历了奠定基础、扩展活动、走向灭亡的三个阶段,且根据战争的推进和时局的变化,伪满央行的金融侵略活动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点和殖民地性质.日本利用这一御用工具对东北进行疯狂掠夺,其所掠夺的资源用于战争,给中国东北的民族经济和人民造成深重灾难.  相似文献   

11.
张学良是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其国家统一观经历了从青年时代"息争统一"思想的萌发,到"东北易帜"国家统一思想的初步形成,再到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国家统一思想与地方主义观念的结合.从九一八事变到热河失守,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与保存地方实力观念发生碰撞.西安事变的发生,标志着张学良国家统一思想升华至全新境界.身陷囹圄后,仍心系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国家统一是张学良一生的期盼和追求.  相似文献   

12.
张学良将军的一生是伟大的爱国者的一生,和平统一观是其一切爱国行动的指南。分析了东北易帜、武装调停中原大战、西安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发生的原因,总结了以“反对内战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抵御外敌入侵”为核心的张学良和平统一观的形成过程。阐述了张学良对停止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全民族抗战做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东路事件是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后涉外事件中的一例。蒋介石在大力推行"革命外交"之机,对张学良发动中东路事件持支持赞同态度。其目的是多方面的:既可借列强势力收回中东铁路,又可迎合列强反苏的需要;既可控制和削弱张学良,又可增加其与冯对抗取胜的实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抗日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九一八事变后,抗日并没有成为中国政治生活的主流,当时中国政局的关键仍然是如何结束国内政局的分裂与动荡状态,以实现国家的统一;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之间的战争仍只是属于局部战争,而中日两国并没有进入国与国之间的一种全面战争状态。只有到了七七事变之后,抗日才真正成为中国社会压倒一切的时代主题,中国抗日战争因此应从七七事变算起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5.
《革命评论》于济南事件发生四天后创刊,济案成为其关注的一个重要事件,通过对济案事件的深入观察,透彻地剖析了日本的侵华政策与其本质。日本制造济南事件的直接或显见的目的是阻止和破坏国民政府的北伐,即阻止中国的统一;其险恶用意是要让中国保持在分裂的状态之下,以维护其在山东及整个北方的权利和利益;济南事件反应了日本"大陆政策"的一部分,也影射了日本帝国主义深厚的封建性、军事性以及野蛮的侵略性。  相似文献   

16.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中央提出的又一重大举措。辽宁要构建区域经济三大板块,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力和扩散功能。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国防战略即为“抗日国防战略”,暗中准备抗日部署,1935年到1937年中国政府以我国的地域条件做基础,估计到敌我双方实力悬殊,决定以持久战赢得胜利,所以,中国之国防态势明确地按照国防战略计划确立为以武汉为中心经营长江流域国防设施,建立自西向东的梯次防御体系.“七·七”事变后,凇沪战场的开辟是国民政府以西南为抗战基地实施持久抗战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结果上看,这一应战方略实现了国民政府的预期目标,与此前的战略思想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18.
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是九一八事变前在东北发生的两起严重的国际事件,在由两事件引起的中日交涉中,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地方当局对日本采取隐忍退让、力避冲突的方针。张学良之所以采取如此方针,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国内内争未消的局面及其在其中所处的地位所决定,另一方面是由于张学良本人对日本和当时的国际格局的错误判断造成。这一方针不仅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加速了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力避冲突"最终也发展成为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的"不抵抗主义"。  相似文献   

19.
张学良的抗日爱国思想及其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学良的抗日爱国思想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和现实结合的角度,分析和论述了张学良抗日爱国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阐明了从东北易帜到西安事变前后张学良抗日爱国思想的发展与变化;着重分析了张学良从执行不抵抗政策到逼蒋抗日和联共抗日的爱国行为与举措;强调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张学良抗日爱国思想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富田事变是发生在中国革命时期一次震惊党内外的重大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学术界对于富田事变的研究包括发生经过、原因、性质、影响、教训、平反及与之相关的人和事等方面的内容。本文对其进行述评,以期掌握学术界研究全貌,推动其往深入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