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非对我国现当代散文理论研究与建设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非先生对我国现当代散文理论的研究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科学地界说了散文创作与研究的特点、关键、使命价值和自己的"散文美文观",建构了自己系统的散文理论范畴体系,着力倡导散文创作的现代观念和创新意识,努力实践散文理论研究和散文创作的创新发展,对新时期散文理论与创作的繁荣,建有筚路蓝缕之功,起到承前启后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明清散文流派演变成因颇多,其中思想理论所起作用很大。明清思想理论对散文流派演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一种思想理论的兴起或流行,会改变现有散文发展态势,促成新流派的产生;二是思想理论演进,会带来流派艺术精神的转换;三是思想理论为流派艺术理论建设提供哲理依据;四是直接对散文创作的思想内容、构思和表现艺术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散文的辞赋化倾向早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就有了端倪,到了秦汉这种表现更加突出。秦代李斯之文,汉代不论是诸子散文还是史传散文都具有明显的辞赋化倾向。这主要体现在语言上的文采华丽、辞藻丰富,创作手法上的铺张扬厉、踵事增华,以及结构方式上的“主客问答”、散韵相间。推究其原因,既与作家的创作思想及创作初衷相关,也是文学发展中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创作与理论同步发展。一些在散文创作中取得突出成就的作家提出各自的散文理论主张,是构成这种“同步”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文坛巨星丁玲,其优秀散文家地位早巳确认,对其散文作品的研究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入,但对她在进行散文艺术创作的同时发表的大量理论见解,学术界却是重视不够的。鉴于此,本文试联系中国现当代散文名家的理论观点,对丁玲散文理论主张的独特性及其价值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当代散文创作与研究邓星雨一40年来,当代散文的研究和理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当代小说、诗歌、戏剧的研究和理论建设相比就显得相形见绌了。其它文学样式的理论建设工程是那么高大完美,而散文理论的工程建设却是那么低矮单调,我们知道,40年来的当代散文创...  相似文献   

6.
林非是一位深受中国古代文化陶冶和现代革命思想与文化精华滋养的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和作家,以其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的实绩充分体现了他“两栖”文学名家的杰出身份。当他在学术理论园地里耕耘时,他是一位博学多识、深邃睿智的思想家和理论家。当他纵马驰骋于散文艺术创作天地时,他又是一位才华横溢、激情满怀的作家。林非的散文,具有永恒的人格魅力。他在二十余年漫长的散文理论研究中,逐步形成了富有林非个性特征的完整、系统的散文理论观和创作艺术观,在散文的本质特征论、创作艺术论、审美鉴赏论、作家使命论四大研究领域做出了自己开拓创新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7.
林非是一位深受中国古代文化陶冶和现代革命思想与文化精华滋养的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和作家,以其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的实绩充分体现了他“两栖”文学名家的杰出身份,当他在学术理论园地里耕耘时,他是一位博学多识、深邃睿智的思想家和理论家,当他纵马驰骋于散文艺术创作天地时,他又是一位才华横溢、激情满怀的作家,深邃博大的林非及其散文,具有永恒的人格魅力;在20余年漫长的散文理论研究中,逐步形成了富有林非个性特征的完整、系统的散文理论观和创作艺术观,集中在散文的本质特征论、创作艺术论、审美鉴赏论、作家使命论四大研究领域做出了自己开拓创新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给人物散文定义的基础上,对古今散文作家的创作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概括了这种散文的美学特征;并从题材、主题、形象刻划和篇章结构四方面,论述了真实与典型美、深邃美与哲理美、传神美与简约美、波澜美与曲折美的创造规律和艺术手法。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散文创作美学理论的建设和散文创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散文的意义应该放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进行观照。贾平凹对中国当代散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些影响既在于其独具特色的散文创作,同时也在于其散文理论和散文编辑理念。贾平凹的“大散文”主张是中国当代散文美学的重要收获,这一主张改变了几十年的散文传统和流行风格,丰富了对散文审美内涵的理解,不仅具有汉语散文的文学史价值与理论价值,而且在散文创作上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贾平凹对散文创作有着自觉的探索精神,其风格的变化脉络清晰,有迹可循。贾平凹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其散文创作在对小说与散文两种文体关系的理解上也极具启发性。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是新时期散文创作的重要作家,他较早地冲破了20世纪60年代杨朔、刘白羽程式化散文的禁锢.和巴金、孙犁等老一代散文大家一起,以自己的创作重新激活了当代散文应有的活力.他在散文创作理论上主张中西融合,但散文创作的实绩却主要表现出对中国古典文化传统自觉的继承.从思想内容看,其散文创作具有鲜明的平民意识,同时又对当代散文的文体建设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作为当代散文的重镇,贾平凹对一批散文作家特别是陕西的散文作家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林非先生的《散文创作的昨日和明日》,从诸多侧面对散文的创作与批评作了中肯的评价,为近年散文研究最有分量的文章之一。“形散神不散”的争论,是颇为敏感的问题。林先生说:“‘形散神不散’这种主张不能不形成自我封闭的框框。”此评无疑是确当的。 “形散神不散’六十年代后成为散文最热门的命题,被奉为一切散文的普遍特征,指导创作,并泛滥着去评判古今中外的各种散文。这个所谓的散文审美标准到底跟古代的形神理论有什么样的渊源,与现代散文理论关系如何,它是怎样出现的,它行将溃散的自我致命伤在哪里,这是本文想简约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丁玲,从二十年代末,以《莎菲女士的日记》蜚声文坛起,在半个多世纪里,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评论和戏剧作品。她的小说创作数量多,成就突出,引起了较为广泛的评论。对丁玲的散文创作,研究也比较深入。而对她的戏剧创作,也许由于成就不及小说、散文的缘故,未能引起评论界的应有注意。但戏剧创作是丁玲文艺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她的小说、散文的创作特色在戏剧作品中多有体现。研究作家戏剧作品的特色,对全面认识丁玲同志的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3.
70年代末开始,林非陆续发表和出版了《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中国现代散文史稿》《我怎样写〈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散文研究的特点》《散文创作的昨日和明日》《我和散文》《我爱读散文》《对当前散文创作趋势的思考》《散文的使命》《关于当前散文研究的理论建设问题》《散文论》《访美归来》《西游记和东游记》《读书心态录》《绝对不是描写爱情的随笔及其它》《林非散文选》等。此外,他还为不少研究者的散文理论专著和散文选集写了序言,这些序言都程度不同地阐发或论述了他的散文新观念。新时期文学中,在散文界,林非是位成绩斐然的散文史家、散文理论家和散文作家。  相似文献   

14.
何其芳(1912—1977)近年来引起评论界的注意,人们开始客观地、公允地审视和评价其创作与成就,而对于他参加革命以后的创作,尤其是散文创作,则表示了某种冷落。何其芳的散文创作是他的思想、生活前进的表现和记录,本文着重对其抗战时期的散文创作进行探讨,以期总结其创作上的得失。  相似文献   

15.
论李广田三十年代散文创作的忆旧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林芳 《齐鲁学刊》2001,2(6):46-49
李广田30年代散文创作注重客观忆旧视角对作者创作情思的审美启示作用。在思想内容的挖掘、展示上,李广田30年代的散文创作着力在童年时期的乡土生活中开掘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内容的提炼上,李广田30年代散文通过忆旧而净化其创作的乡土情怀,从而形成了质朴纯净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散文思潮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海慧 《江汉论坛》2004,(5):109-112
新时期以来,在西方文艺思潮的冲击下,小说、诗歌与戏剧的创作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人们眼中,只有散文相对沉寂。事实上,散文内部也经历了“形散神不散”、真实与虚构、“新潮散文”、“大散文”与“文体净化”、“文化散文”、“杨朔模式”与“重写文学史”、“学者散文”等一系列探讨及论争。有些问题至今没有定论,甚至永远不会得出结论。但是,在探讨中,散文的文体特色、创作空间等都在进一步明晰,一向比较缺席的散文理论也得到了建设。在对资料的梳理与综述中,我们发现,散文创作及理论研究还是相对滞后的,它亟需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韩愈是司马迁之后最大的散文家。他领导古文运动,不仅有意识地在散文理论建设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且潜心致力于散文创作实践,写出了许多典范性的散文作品。本文从对韩愈的典范散文的分析来谈韩愈在散文创作中是如何文道与如何抒情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解释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散文这一文体进行了历时性阐释.文章认为,当下的散文创作表面上的红火热闹并不能掩盖其本质上的生机匮乏和生命质地的平庸.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哲学意蕴的缺乏.因此,关注散文创作的哲学意蕴是散文走出困境的理性化选择,这在当下的散文创作中显得迫切而重要.  相似文献   

19.
郭保林是有成就、有个性的散文家,也是有自觉的文体意识和创作追求的散文家。他的文体自觉表现在对散文理论和创作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更表现在他在创作实践中自觉地探索散文的艺术形式,守成创新,不离其宗。他以自觉的艺术实践丰富了散文范式,为散文艺术发展辟径开路,提供了更为开阔的发展空间。郭保林鄙视文坛上的低迷颓败之风,拒绝纠缠鸡毛蒜皮的小悲欢,他要创造具有史诗般品格和浪漫主义精神的散文世界,创造浓墨重彩、瑰丽凝重的散文世界。  相似文献   

20.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实业家、教育家,研究者往往关注他这些方面的成就与影响,而对他在文化方面的贡献,尤其是其散文创作的状况极少涉及。其实,张謇曾被人视为当时文坛的八大散文家之一。他一生撰述丰富,其散文创作的主旨是爱国思想的阐发,而儒学是其抒发己意的基础。张謇的散文既立足于桐城派的既成传统,同时融合了时代的积极因素,表现出鲜明的艺术特性,其散文有明显的过渡时期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