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 湿地(wetland),由土地、水体、生物构成,内部生态结构复杂,又与外界环境广泛联系,因此具有非常特殊的生态功能.湿地也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其覆盖面很广,包括了土地资源、水资源、水产渔业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等.无论是对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还是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湿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早自20世纪50年代,湿地保护就已受到全球范围的关注但"湿地"概念进入中国时间较晚,至今未在国家法律中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2.
城市景观是人地关系的集中展现,而城市湿地作为城市重要生态资源,对塑造健康、和谐、丰富的城市景观有重要作用。在人地关系紧张的珠三角城市群地区,设立湿地公园是兼顾湿地保护与城市发展的明智选择。对城市群地区湿地公园生境营造途径与技术的探索,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湿地生境关键,是城市湿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以珠三角城市群中的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结合调研,对如何在生态多样性视角下营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湿地生境进行探讨。论文对珠三角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以及生态本底资源、湿地公园建设情况进行梳理,指出目前珠三角城市群地区湿地公园生境营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强调湿地公园生境营造中需考虑"空间布局"与"过程演替"的特点及其耦合作用,从宏观(区域尺度)、中观(景观尺度)、微观(场地尺度)三个层面提出城市群地区湿地公园生境营造的规划策略与建议;进而从场地规划设计尺度,提出湿地公园生境营造的技术途径,以期为珠三角地区城市景观的生态多样性提出可能实现的设想与方式。  相似文献   

3.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地位,作为生态资源之一的土地资源,在进行综合整治过程中,必须服从自然生态规律,确保自然资源持续再生,实现经济发达、生态优良、人民安居乐业的美丽中国建设目标. 2 生态文明与土地综合整治 2.1 相关概念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改造自然和社会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土地是一个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以及人类活动种种结果组成的生态系统.土地综合整治,就是调整人与地的关系,确保资源再生,满足社会发展对资源的持续需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愈发得到广泛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及社会意义。松原市作为资源依赖型城市,在继续开展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更要重视全市生态经济转型发展,土地资源的有效整合就是重要的切入点。对松原市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对今后开展生态经济转型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许嵩  孔佳雪 《现代妇女》2014,(7):372-372
近几年,城市环境建设兴起了建设湿地景观的热潮。这些湿地景观实现了多功能效益,可为人们提供观赏、游玩、娱乐和教育、文化、科学等活动,同时也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根据城市湿地的生态属性,对其进行湿地景观设计,使城市湿地功能达到最大化。现代城市大力发展湿地景观设计对现代城市环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对湿地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环境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加强农田保护,加强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态湿地在改善盐碱土壤及景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秀梅  赵珊  李淑敏 《城市》2009,(7):77-78
一、总论 湿地是指一年中至少有部分时间为潮湿或水涝的地区,如沼泽、沼地、泥炭地和沼泽群落。它与人类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与农业、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丰富的资源,以及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雁栖湿地恢复项目是天府文创城的生态核心,是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落雁河现状存在枯洪期流量差异大,洪水期泥沙含量大,内涝严重等问题。借鉴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结构、特征进行生态修复设计,对雁栖湿地项目区内的落雁河干支流河道和周边场地的湿地系统进行修复重建,构建完善的"林水一体"的植物群落和生境空间,重建"丘区河流湿地+面状扩展湿地+小微湿地群复合体"的天府特色湿地系统。实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生态涵蓄、生物多样性保育等功能,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土地出现粗放利用的现象,并且人地矛盾凸显[1]。以上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土地利用过程中对经济、社会和生态资源的不均衡利用,而土地资源的均衡利用关系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2]。土地是一个综合经济-社会-自然的复合系统,土地利用效益可以反映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程度。为实现区域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均衡发展及落实“生态文明”战略,  相似文献   

10.
江西首部专门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地方性法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获得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将于2012年5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分为湖体核心保护区、滨湖控制开发带和高效集约发展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应当坚持统筹规划、生态优先、科学发展的原则,以水资源、水环境、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目标,并以鄱阳湖体、沿湖岸线和长江江西段岸线资源保护与生态廊道建设为重点。  相似文献   

11.
土地整理是在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紧缺性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国家为保障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而提出的、以提高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率为目的的重要举措,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展开,并将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成为实现国土资源集约利用的主要手段。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探讨了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以金堂县福兴镇为例,对川中丘陵区在开展土地整理中取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对土地整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为全面评价土地整理活动的所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影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土地整理是在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紧缺性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国家为保障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而提出的、以提高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率为目的的重要举措,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展开,并将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成为实现国土资源集约利用的主要手段.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探讨了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以金堂县福兴镇为例,对川中丘陵区在开展土地整理中取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对土地整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为全面评价土地整理活动的所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影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土地既具有资源特征,也具有资产特征。以往我们在研究土地资源配置时,总是局限于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忽略了土地是区域经济的载体,土地政策能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重大调节作用。土地政策主要包括土地价格政策、土地税收政策、土地规划政策和土地金融政策等,其中,调控区域经济运行最重要的土地政策是土地金融政策。一、土地金融政策调控区域经济的内在机理分析(一)土地金融的内涵土地兼有资源与资产特性,土地的资产特性,使土地作为一种信用工具可以用来担保融资。土地金融是指围绕土地开发、利用、经营等活动而发生的抵押借贷、资金融…  相似文献   

14.
以现试行的"双评价"技术方法对市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时,往往出现评价出的农业生产适宜与城镇建设适宜用地重叠,难以支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用途管制落地实施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受启于具有"自然的经济体系"之誉的生态学与经济学的共源关系,运用基础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原理,厘清土地覆盖资源供给与土地利用需求的多对多关系,解译出对土地覆盖资源利用的五大原则,提出"以追求正外部性为准则,以反映自然生态状况的土地覆盖资源供给和承载人类社会需求的土地利用之间的供需均衡为目的"的市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自然经济学路径,以保障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用途管制落地实施能充分发挥土地覆盖的生态功能,并在"产权"清晰中可持续管理运行。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耕地保护形势日益严峻,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整治作为促进国土资源合理利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手段,在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和景观格局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近年来,土地整治的生态环境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如何将生态和景观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土地整治规划设计中,协调农田生产与土地持续利用之间的关系,维持和改善生态服务价值已成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理项目耕地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讨论了土地整理和土地质量的内涵,分析了我国土地整理项目耕地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强调了在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应建立对土地整理补充耕地的验收评估机制;加强对土地整理的对象进行宜耕性评价与管理,开展后备耕地资源质量调查;建立土地整理耕地生态环境污染的评价和管理机制;协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整理规划的统一,确定易地开发的重点区域和限制区域;增加土地开发整理中景观规划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城市湿地保留着最为丰富的城市自然资源.由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湿地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银川平原的湿地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对其景观的恢复要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出发,通过采用科学的湿地景观保护与恢复技术,结合人工辅助措施,使湿地的景观恢复、 利用走上合理、 协调的轨道,既能充分利用湿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又能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8.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自古以来,诗情画意的湿地就为人类提供了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当大自然把阳光、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赋予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的时候,也把重任加在了这块土地上。但是进入现代社会,人类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越来越强,海洋、森林、草原和湿地无一不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社会发展,湿地的自然特性正在不断退化,它的存在也受到了极其严重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按照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和景观环境必须满足人口日益增长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这在客观上要求土地开发利用必须立足于人类持续生存这个核心基础上,保持和提高土地的持续生产能力.本文拟在分析可持续发展思想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对农用土地开发的生态要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东洞庭湖湿地是洞庭湖区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拥有典型的湿地生态旅游景观和湿地动植物资源.在调查评价东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该区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提出开发的对策和建议,着重保持生态平衡,从而实现东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