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杨艳 《统计与决策》2004,(6):119-120
一、现代企业中的代理问题 现代企业产权关系的主要特征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随着两权的分离,企业内部就产生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双方无可避免地存在着由于目标不一致而产生的利益冲突.冲突产生时,代理人为追求自身的利益而损害委托人利益,便产生了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委托代理的信息共享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为基础,围绕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问题,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在核心企业和成员企业之间设置了一类用来激励双方提高信息共享努力水平的激励机制;得出了委托方和代理方最优的收益分享系数以及双方最优的努力水平:并讨论了保证机制有效的参数条件.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引用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运用委托-代理模型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政府采购合谋行为进行了研究,并从法规体系建设、采购人员考核以及监督机制健全等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委托代理失灵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营销渠道中制造商和中间商之间属于多任务委托代理关系,在设计委托代理激励合同时,文章从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两任务的角度分析了制造商对于中间商的激励,并通过该模型讨论了两任务努力边际成本相对独立和相互依存条件下的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5.
王学斌 《统计与决策》2005,(20):154-155
企业的代理成本主要由两方面原因产生,信息不完全与代理人的绝对风险规避度.本文利用博弈论中的委托-代理理论构造了一个参数化的委托-代理激励模型,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分析了客观随机扰动θ,代理人的绝对风险规避度p,代理人努力的成本系数b和委托人对代理人的奖励比例系数r四个因素对代理成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物流外包信任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物流外包中委托代理问题的分析,认为合作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是物流外包成功运作的关键,并利用委托代理理论中的三阶段博弈模型分析了影响合作双方相互信任的因素,提出了构建物流外包信任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委托代理分析框架下,同时引入委托人与代理人双方风险规避问题,构建一般化的双方道德风险模型。借鉴两阶段动态博弈逆向分析思路,以确定性等价收入方法得到均衡战略行为纳什解与契约结构最优条件,借助数值模拟技术对理论求解结果进行分析并发现:具有风险规避的双方道德风险均衡努力水平受相对重要性因子和产出份额的共同作用规律,揭示了双方风险规避度对最优契约的作用机制以及双方风险规避下相对重要性因子、风险因素和代理人保留效用对最优契约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经营权转让的转让方与受让方是委托代理关系.基于委托一代理理论讨论了两种转让契约激励模型的设计,即单一以经济效益产出为依据的激励方案和由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为依据的激励方案,对两者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通过问卷调查进一步验证了模型分析的结论:外界环境的不稳定性、企业的风险规避度与企业的收益之间成反比;采取包含非经济因素在内的激励方案,对转让、受让双方都有利.  相似文献   

9.
基于双层委托代理模型的代建项目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代建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文章运用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代建项目中的双层委托代理关系,构建了相应的模型。通过模型分析,给出了如何实施激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孟生旺  滕帆 《统计研究》2007,24(4):47-50
本文在借鉴保险公司常用的风险度量方法,如Value at Risk、破产概率以及保单持有人预期亏空等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条件尾部期望从保单持有人和保险监管人的角度构造了一个新的风险度量模型—未偿率模型,并对该模型的性质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1.
保险是转移和规避风险的一种手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险已经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防范风险必不可少的重要选择。在保险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不公平竞争或是不正当竞争,都有可能使保险代理人为了招揽业务采取一些不合理的方法。本文就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个激励机制模型,让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这一模型的结果对保险代理人进行奖惩。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 1.产权制度不明晰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彼此发生分离,所有者委托经理人从事企业经营和管理决策,两者之间形成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所有者与经理人之间的信息获知程度是不对称的,经理人具有"隐藏行为"的可能性.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是国家独资所有的银行,它与现代商业银行的一个根本的区别是产权主体结构的一元化和剩余索取权的不可交易性.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主体的虚置和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约束不力是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内在经营机制不健全、创新能力差、资金效率低下的内在根源,国有商业银行被当作政府的职能部门,承担了许多社会责任,行政干预问题突出.由国有产权制度改革滞后造成的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委托-代理关系不健全,阻碍着内部交易的及时准确传导,从而影响到国有商业银行金融效率提高和金融资源分配.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别就不存在消费者道德风险和存在消费者道德风险两种情况,使用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产品责任保险契约模型。研究表明:在不存在道德风险时,可以实现Pareto最优风险分担,最优契约要求完全保险,最优保险费为风险的期望值;在存在道德风险时,为了对消费者的使用产品行为进行激励,最优契约要求消费者所受的实际损失随风险损失的增大而增大,最优契约要求部分保险,最优保险费低于风险的期望值。  相似文献   

14.
保险产品中内嵌了保险公司在损失发生后对保单持有人进行补偿的保证,而这种保证是具有成本的.其成本来源于对保险资本的占用和使用,体现为保险资本的占用成本和使用成本,会造成保险公司经济价值的减少.Mango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但Mango模型忽略了大数法则的影响,造成对保险资本成本的过高估计.文章对Mango模型进行修正,提出了一个新的EVA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研究保险公司股东与经理人之间存在委托代理问题的情况下,如何修正RAROC经济资本配置方法问题。通过建立经理人的激励约束方程,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分析,从而得到了保险公司应该选择的权益资本数量、最优风险水平和RAROC标准值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6.
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企业道德风险防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引发委托代理关系,而道德风险是委托代理关系的必然产物.为加强对企业道德风险的防范,我们必须重视激励、监督机制的作用.文章将激励与监督两种情况纳入一数学模型中,并加以推导,最后根据该模型结果分析得出了一些如何防范企业道德风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根据信息经济学的观点,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目标取向的差异,以及委托人监督信息的不对称性,说明委托代理关系中天然地存在委托人与代理人激励的不相容性。正是因为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必然存在上述的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相容问题。因此,要控制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加值(EVA):一种新的企业业绩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得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以契约为基础的委托代理关系。对企业管理的目标,委托人总是希望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而代理人总是希望实现经理人员财富最大化。与此同时,在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两者所获得的信息量是不等的, “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一方面使得股东无法真正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业绩,确定代理人的合理报酬,另一方面又会影响管理者进行正确的决策。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发生了分离,公司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是一种以契约为基础的委托代理关系。基于“经济人”的假设,委托人和  相似文献   

20.
文章构建基于RJVs驱动的产业链委托代理动态激励模型,研究RJVs成员企业对产业链合作伙伴提供的基本业务活动和信息共享活动的最优激励,并解释合作关系的持续改进过程.通过前者对后者给予更多的有效激励,使后者不断提高自身的努力水平,双方合作关系更加趋于密切,从而推动实现产业链在RJVs驱动下的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