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作为新的理论体系,高屋建瓴、博大精深,它不仅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活动的理性总结,更是对这种实践指导原则的规律性认识,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除了有丰富的实践作为基础外,还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作为它的理论支撑,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及其当代价值主要取决于对核心主题的论证.追求人类解放(人的解放)是马克思、恩格斯整个思想体系的内核.围绕这一思想内核,其理论创造与发展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层面:社会理想的构建及对社会理想实现的研究.面对当代实践与时代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核心主题日益彰显其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但在理论上逐渐显示出"回归"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主题的性质,而且以改革开放为有效实现机制;改革开放的根本价值在于使广大人民获得第二次解放,而有效推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正是改革开放的马克思主义根本性质所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进行创造性结合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 ,出现了三次重大飞跃 ,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世纪新阶段 ,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树立世界眼光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价值目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追求.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入学思想,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其矢志不移的追求,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这些探索与实践在理论上获得了丰硕成果,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从而切实推进和实现着中国人民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淑梅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6):16-17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相继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一脉相承的这三大理论成果,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怎样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这些问题有待于人们去探索和研究。文章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条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创立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在19世纪;它诞生在欧洲,却传遍全世界。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信仰体系。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但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也需要解决服水土的问题,才能扎根、发芽、开花、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一个标志,它继往开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相辅相成,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壮举,它积淀的经验弥足珍贵且历久弥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指向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7.
8.
王庆丰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3,(5):161-171+239
“中国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表征,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内涵与历史使命,需要在空间的横向比较与时间的纵向梳理中对其进行理论定位。从横向维度上看,“中国马克思主义”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土壤,是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相区分的切中中国社会现实、面向中国问题的中国自主知识理论体系;从纵向维度上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可以追溯到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跃迁,尤其是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进行深刻反思的理论成果。“中国马克思主义”能够从哲学理念的高度推动人类文明形态的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而肩负着开辟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1921年,中国近代史上发生了一起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历史命运的大事件,这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勇立时代潮头,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在实践创新进程中推进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呈现出民族化和特色化,是马克思主义充满活力的必然要求。要使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和特色化,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老祖宗不能丢,二要坚持本国优秀思想文化的老祖宗不能丢。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在中国已经有四个理论成果,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传承性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特色化在中国的表现形式,具有社会主义占主体和多元化并存的特点。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最根本的是坚持社会主义主体地位不动摇。 相似文献
11.
12.
宋惠昌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11,(3):17-25
辛亥革命早期的革命家中,基督教徒已经成为骨干力量,而孙中山则始终是个忠实的基督教徒;作为革命民主主义的政治家,基督教的宗教意识,是他们进行革命的肯定性精神力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中国传统思想与近代西方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它的重要基础则是孙中山所吸收的基督教文化;在总结中国近代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发展中的有价值成果,形成了辛亥革命时期文明的宗教政策,即政教分离的政策,这本身也反映出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民主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13.
合法性是政治团体赖以存在的法理基础,而塑造合法性则是政治团体生存、壮大及实现自身政治目标的关键。作为一次有着特殊意义的近代革命,辛亥革命成为民国时期各派政治势力汲取合法性资源的对象。通过解读民国时期各派政治势力对辛亥革命的宣传文本,可以看到,对辛亥革命不同诠释的背后,是争夺政治话语权,塑造政治合法性,实现政治目标的功利性目的。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的真正动力,其实是作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精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天下国家责任伦理。而家国共同体和贯穿其中的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责任伦理,正是中华文明长久存在、持续不衰的奥秘之所在。辛亥革命虽然以排满发端,但最终结成两大硕果:一是中华民族,二是中华民国。 相似文献
15.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和结果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推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成功。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所以成功,经验是多方面的,包括在内容上使推向大众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与大众性的特点,把广大党员干部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中坚力量,突出基层党组织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堡垒作用,把党的自身建设、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砝码等。这些经验告诉我们: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功依然需要依靠其理论本身的魅力、党员干部的公众形象、基层党组织的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6.
17.
苏全有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9)
省界观念是一个史学界比较关注的问题,是我们审视辛亥革命历史发展的绝好视角.孙中山究竟有无省界观念?历史上有否定的声音,其实,孙中山的省界现念不仅拥有,而且十分强烈,这在他所领导的资产阶级武装革命进程中多有体现.辛亥革命中省界观念的横肆,与留学生特别是留日学生有相当之关系.留日学生的省界观念,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言论,二是刊物.至于其他资产阶级革命派中的省界观念,集中体现为刊物与组织.对于省界观念,早在20世纪初流行之始,批评之声就随之而起,并持续了很长时间.它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直到21世纪的今天,省界观念依然如幽灵一般无处不在,因此,涤荡省界意识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全面科学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对于新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启示作用;要科学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八大历史经验,不断提高我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论辛亥革命的城市起义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始终坚持城市起义的战略.这一战略符合中国城市近代化的实际情况,也符合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辛亥革命取得的一些成功均是革命党人选择这一战略、充分利用城市里的革命资源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