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真、善、美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真善美及其相互关系,是道德科学的重要课题。真善美与假恶丑相对立而存在。真与假是事物真实存在或虚幻伪造的属性,这是一切事物都具有的,是认识论方面的问题。善与恶是人类思想行为对社会是否有利或有害的属性,只有人类存在善与恶的问题,这是道德论方面的问题。美与丑是指一切事物的具体形象是否生动、感人,以引起人们喜悦或厌恶感情的属性,是美学方面的问题。它们是事物的三类具体的属性,都是价值范畴,都有评价的问题。只有人类才能进行这些评价。真善美不是并列的,但可以统一,统一的基础是真。马克思主义教育人们,就是要达到这三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在科学真善美诸方面的精神功能中,科学的求真功能即认识功能是首要的。在强调科学物质生产力功能的同时,应当充分认识和重视发挥科学的认识功能。科学的基本认识功能有三:1.认识目标功能。科学知识由于具备确定性、精确性和逻辑融贯性等优点,从而在一定限度内对认识发展能起到目标或典范作用;2.认识方法功能。科学知识可以转化为不同层次的认识方法,同时,科学活动所运用的方法对其它认识活动具有方法上的借鉴意义;3.认识条件功能。科学能够从变革思想观念、提供知识背景和输送科学精神等方面为人类的认识活动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真善美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概念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关注 ,但其内涵的确定性和完整性 ,尚无较统一的认定。在中外文化史上 ,哲学或科学求真、伦理或宗教求善、艺术求美确实是思想家们关注的永恒性话题。西方文化传统偏于将三者的关系统一到经验科学和认识论方面 ,中国儒道两家则偏于将三者的关系统一到伦理主义或本体论方面。现代中国学者希望用本体论与人生论统摄这三组概念 ,本文则是对这种努力的描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二者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其共同的目标指向是人类真善美的崇高理想境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充分发挥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依靠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共同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营造科学技术文化创新氛围,正视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天人合一、内外合一、真善美合一三个方面阐释了孔孟道论的内涵与特征,认为孔孟之道以天命为形而上学根据,是真善美的合一,通过个体成己成物的修养过程内化为儒家的理想人格,从而达到天人合一、内外合一。孔孟道论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形成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 真善美三者的关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曰“美就是善”,或日“美不是善”;或曰:真善美“融为一片”,或曰:真善美不相调和等等。我们知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只有在真正把握矛盾的质的差别的基础上,才能发现事物的共性、联系和规律。真善美的关系,也取决于对各自的特质的认识。真善美是什么?是客观事物呈现在人面前的不同性状、价值。真的事物,是指人们已正确认识其存在且把握其特性,乃至规律的  相似文献   

7.
一我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伊始,就把注意力集中在认识论方面,认为既然由实践建构的体现为我而存在的关系①的为我之物是真善美的统一,那么这种真善美的统一就首先必须在指导实践的认识活动中得到贯彻,这就是说,认识活动是与真、善、美相对应的认知、评价和审美的统一,即认识活动中具有真善美相统一的机制。于是,我的第一部认识论专著的题目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真善美》。正是出于自己的这种  相似文献   

8.
真善美新论     
在《唯物辩证法范畴体系》一书中,笔者曾经从社会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出发,提出了真善美的新定义,指出真善美是社会运动规律的不同方式的反映(真是理论式,善是实践式,美是象征式).进一步的研究使笔者认识到,从这些新定义出发,可以解决许多有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改变一些关于真善美的不完善的传统观念,建立起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观念.这一工作涉及许多层次和方面.本文只就真善美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的具体体现及其两种对立面进行一些理论上的分析和推导.一、真善美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管理哲学作为应用哲学之一有别于元哲学 ,是具有系统的形而上学性又区别于管理的哲学。它通过对经验材料和问题的提升与概括 ,抽取出管理发展变化中持久不变的平衡特征 ,呈现出既有科学理性又有人文关怀的整体发展模式 ,最终实现其真善美统一结合的精神实质和理念的形而上学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0.
科学视域中,文化是知识的学说,是对事物的认识,揭示的是人的存在的经济层面。哲学视域的文化则是对自己的反思,针对的是生生不已的人的世界,意在批判超越自身,达到真善美统一的自由境界。科学的文化只有在知性逻辑框架中才是合法、有意义的。哲学视域文化则揭示了人的超越经验、理想维度,实现人的整体性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孙玉忠 《北方论丛》2003,3(4):12-14
科学精神是科学中提炼、升华出来的科学理性成份,具有真、善、美三种精神价值。客观唯实、追求真理是科学精神的第一要义,科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极大地张扬了理性与真理的精神。创新是科学精神的灵魂,是科学不断追求真理的根本保证。在科学精神与人类明的进步中,创新和求真是互动的双翼,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2.
孟子人格学说的现代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红亮 《齐鲁学刊》2004,3(1):54-57
从现代的视角看,孟子人格学说的逻辑结构展开为三个问题,即理想人格的构成成分、成就理想人格的内在根据与培养方式.这些学说的现代意义在于:作为知情意和真善美统一的圣人理论启示我们注意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性善说启示我们现代人格的建构不能脱离现实的人性基础;性善的扩充论启示我们现代人格的培养是自我潜能的展开与超越自我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马佰莲 《晋阳学刊》2007,3(3):81-83
科学不仅具有重要的物质功利价值,而且有其精神激励价值,科学的物质价值的实现要以其精神价值为根据。与科学系统的三维形象相对应,科学的精神价值具体体现在真、善和美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4.
真与善的两失:当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困境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坚持了近代自然科学将“真”与“善”分割开来的方向,继承了自然科学在真确性方面的两个妄断;又具有自然科学所没有的特殊的方法论困局,即人被“事实化”的问题;由于“价值中立”原则被误用,所以社会研究对“非善”有纵容的倾向。“善”在当代作为一个个人性的命题,与社会科学研究对知识之普遍性的追求之间存在矛盾。唯科学主义的态度,导致中国社会研究领域没有及时吸取方法论哲学和知识学的前沿成果,是真善两分和真善两失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哲学之魅     
哲学,自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要以其不凡的方式,始终在存在的界域、恰当的社会定位以及与其他学科对比的“非实用”独特性中,引出种种扑朔迷离与难以捉摸的神秘.哲学究竟何是、何在、何为——这一系列最高、最大、最难的问题,经哲学史几千年的发展,至今仍是莫衷一是、见仁见智.总体来看,但凡哲学,无论是在概念上起舞穿行,还是在明辨中运思达悟,或是在追问下启智开慧,都不同程度彰显有三个方面,即学科特性的高、大、上,探究对象的大、全、广和形上境界的真、善、美.哲学因此而具有的达至之功,往往成为人在茫茫宇宙中的思想灯塔.这是哲学之魅的关键与根本,是哲学家觉人醒世的使命与责任,也是哲学本来的意趣方向与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全新发展理念与发展战略的科学发展观,其深厚的哲学基础是唯物史观。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科学发展观又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社会发展的科学性,充分彰显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性,全面确立了一种全新的、真正集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相统一的关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将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理论提升到一个新境界,是对唯物史观在新的时代水平上的一次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生态危机”表征着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程度?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文追求中蕴含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也蕴含着化解“生态危机”的重要思想,其求真的生态科学维度,把实证科学的求真性运用于对社会历史发展与现实的社会研究,并形成整体性的系统研究,合理协调人与自然的矛盾,有效地化解生态危机;求善的生态伦理维度,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高度,以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合规律性与自身利益的合目的性统一要求出发,建立生态道德机制和共产主义生态道德信念;求美的生态美学维度,在不断对自然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形成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审美判断和创造美的内在尺度?这些维度不仅给予现实人以“激励?导向和规范”,更以培育“社会生态人”?担当协调人类与地球生态系统关系为历史使命,从中体现出对人类与生存环境的伙伴关系,其人文关怀的深刻意蕴对于化解当下的生态危机有重要的价值旨向?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科学教育思潮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铁华 《齐鲁学刊》2005,1(6):49-55
科学教育思潮是盛行于“五四”时期的一种教育思潮,其孕育、萌芽、形成、高涨和践行的过程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必然结果。它的基本主张是:抨击传统教育弊端,大力倡导科学教育;阐明科学的内涵、功能与价值,确立了近代意义的科学观;传授科学内容,弘扬科学精神,重视科学方法。它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和科学化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对当代科学教育的发展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任荣 《云梦学刊》2004,25(3):46-48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新时期的思想路线,它是党的思想路线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可以从其提出的时代意义和辨证统一关系以及本质要求上把握其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20.
方红梅 《兰州学刊》2006,(10):74-78
在梁启超那里,趣味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作为特色标识的重要范畴,是包蕴着美本质论、审美心理论、美感效应论、审美价值论等多层面美学思考的美学范畴,内涵丰富而深刻。趣味不仅是区别于真、善而体贴生命本身的美,而且,它同时也是美感体验,是在行动与价值统一基础上形成的、感受到生命自由的美妙感,正是这自由美妙感内在地设定了趣味于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