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庄福龄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6)
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基本点上具有一致性,二者之间有继承关系。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如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新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等。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上的大胆实践和理论建树,是毛泽东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2.
黄楠森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2)
毛泽东同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坚决排除“左”右倾错误的干扰,胜利地完成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并把中国革命引向社会主义道路。不仅如此,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他又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中国的大地上着手建设社会主义,实质上提出了探寻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道路的任务;但由于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虽然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这一任务并没有完成。在“四人帮”被粉碎之后,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之后,如何成功地建设社会主义就成为全党全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邓小平同志在党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现代化建设思想的精神内涵和理性智慧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具有内在逻辑的高度契合和价值理性的逻辑贯通,必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智慧力量。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伟大构想,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根本性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南;关于准确把握中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和主要任务的科学理念为制定科学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战略提供了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视建设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的科学论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核心和根本保证;毛泽东思想作为“两个结合”的伟大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指南和精神支柱;始终坚持人民创造历史的真理性原则为中国式现代化明确了不竭的动力源泉和基本依靠;关于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历史经验和重要法宝为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凝心聚力奠定了根本遵循。唯有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真理性世界观和科学性方法论原则,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发展才会有凝心聚力的理性智慧和不竭动力的精神滋养。 相似文献
4.
卢海清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3,(2)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时,他指出:“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①我国各族人民,沿着毛泽东同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林元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5):5-1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都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毛泽东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比如: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奠定社会主义改革的深层理论基础;关于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思想和方针;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和道德宗旨,等等.这些思想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范希春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8(5):102-107
邓小平确立了新时期中国现代化的总体战略目标"三步走"战略;规定了中国现代化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明确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实现的根本方针和实现途径,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政治和法律保障;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对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熊文远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熊文远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杰出代表,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功绩在于发现了...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是真正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光辉典范,特别在恢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邓小平文选》中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这个问题,如在《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中指出:“我们要恢复毛泽东思想,坚持毛泽东思想,以至还要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文选》第261页。以下凡引自本书者,只注明页码)。这不仅是起草《决议》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贯穿《邓小平文选》中的一条红线。 相似文献
9.
刘大军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7,(1)
本文是作者1996年9月参加中国道德教育代表团赴美访问期间的一篇学术交流文章,为了反映我国在这方面研究的水平,本文吸取了当前国内同行们的一些研究成果,在此深表谢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理论创新重要成果,具有深刻独特的意识形态意蕴。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意识形态建设应积极回应时代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遵循,坚持以系统观念作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破局之道,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为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创新之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意识形态建设,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与意识形态建设的逻辑必然性,明确意识形态建设的政治性方向性,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着力推进意识形态理论体系创新发展,全面提升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1.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分别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两次伟大的革命。同时在领导革命的实践过程中,在 相似文献
12.
田茂德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田茂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逐步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个理论不仅总结了我国进行社会主... 相似文献
13.
梁锦伟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既要看到它们的联系,又要看到邓小平的独特理论创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祉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陈荣勋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3年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日益结合的43年,是大胆探索、艰苦创业并取得举世瞩目巨大成就的43年。在这43年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正在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施春梅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37(6):93-96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整个过程之中,中国共产党各代领导核心对实事求是的理论概括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党的各代领导核心对实事求是的理论概括又呈现出各自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李德利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8):88-8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基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由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结合产生的。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即共同的理论渊源、一致的思想灵魂、一脉相承的理论内容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两大思想理论体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不断推进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澄清在这个问题上的模糊认识,对于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闵国银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人,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又一次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问题方面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8.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为了实现现代化,毛泽东、邓小平等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根据世界的形势和国内出现的新变化,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的现代化建设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19.
陈祖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4,(2)
党号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继续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提出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拿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本文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哲学”的探讨,正是响应党的这一号召所作出的努力的一部分。它谈不上有什么质量,只不过表现了作者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种哲学思考,是哲学面向现实生活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20.
陈祖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2)
党号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继续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提出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拿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本文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哲学”的探讨,正是响应党的这一号召所作出的努力的一部分。它谈不上有什么质量,只不过表现了作者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种哲学思考,是哲学面向现实生活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