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接到编辑部的电话,约我写篇关于侗族“油茶文化”的文稿,我欣然从命。作为一个生在侗乡、喝侗族油茶长大的侗家人,我熟识并嗜好侗族油茶,我的生命与侗族油茶有着难解的情结,我甚至认为我和我的民族的和善与宽容、执著与勤奋,甚至镇静中的憨朴等,都是侗族油茶给“泡煮”出来的。我今年已经四十有三了,除去离乡到外闯荡的11个年头之外,茶龄已愈30年。记得小时候,每当天色蒙蒙亮,油茶的浓香便满木楼、满村寨地弥漫开来,我的母亲站在木质吊脚楼下,向睡在三楼上的我喊上几声:“幺呀,起床吃茶读书去啰!”我一边应答着母亲,一边懒…  相似文献   

2.
“每每忆及您,我的眼睛变得湿润起来……您的一举一动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您让我懂得了如何帮助、关心他人,让我懂得了人世间充满了爱。” “我想对着苍天,对着大海,在世界上空大喊一声‘妈妈’。我想让全世界的人知道,我有一位多么善良伟大的妈妈!”  相似文献   

3.
我和苗绣     
曾丽 《中国民族》2010,(3):58-61
接过父亲终其一生心血收藏整理的苗族服饰,转眼已7、8年了。父亲曾宪阳被誉为“中国苗族服饰收藏第一人”。而身为汉族的我,常常被收藏界误以为是地地道道的苗族。不过,我不得不承认,在苗族文化浸染中,我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个民族。无论走到哪里,我的眼光总是离不开苗族服饰,尤其是她那惊艳世界的苗绣。关于苗绣,我想,不仅仅一本书两本书就能讲完的。对于我来说,恐怕我要花上一生的时间去给所有在我的博物馆里,被这些美丽精致的苗绣倾倒的人们讲述这一文化遗产的来历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族》2007,(8):64-64
我在北京生活20多年了。比在内蒙古生活的时间长,但我写蒙古高原的人和事比写北京的多。我说不清是因为什么。我觉得自己心里埋藏了一些歌,有一天,当我能够唱的时候,出来的声音是内蒙古高原的。  相似文献   

5.
走进边城     
自从细读了沈老的《边城》,一方世外桃源便铭印在我的心底。常常遐想;我能身临其境吗?在不经意的梦里,却要投身边城了。是梦吗?  不是。湘西特有的奇山秀水,在汽车左弯右拐时,展现在我应接不暇的眼幕里。突兀的石山上,旁逸横空的树木,如团团绿伞临风飘展。树以山为体,山以树为衣,繁枝密叶间隐约可见铁灰色的石壁,真是欲藏犹露,含蓄极了,隽永极了。  汽车在如画的风景中行走,沈老笔下古典的边城渐渐从梦里向我走来。我想吮吸她的晓风晨露,我想触摸她的落霞晚景,我要贪婪地让她空灵的山空灵我的思绪,清秀的水清秀我的双…  相似文献   

6.
难忘的采访     
程野萍 《中国民族》2007,(12):57-57
难忘的民族情结让我把副业当正业 1978年的一天,国家民委文化司的鲁生同志约见我,说他看了我刊登在《人民文学》的中篇纪实性小说《风雨人间》后,认为写得真实生动,想邀请我参加《民族团结》杂志的复刊工作。当时,由于放不下从事了30年的医学事业,我没有同意。1984年,鲁生同志又经多方询问找到我单位,说《民族团结》要将月刊扩为半月刊,急需选调合适人才,希望我不再拒绝。  相似文献   

7.
我的成长与进步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我常深怀感恩之心,这份感情在我的实际工作中不断被升华。做好民族工作不仅是我的本职,更是我的使命。——葛忠兴  相似文献   

8.
1999年7月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我远赴新疆师范大学做了一名大学教师。举世公认,大学教师不仅给学生布置功课,自己也有三项“功课”要做,就是学术研究、教书育人和社会服务。我是一个新手,对于功课是不敢放松的,再加上临走时,我的学术启蒙导师钟进文博士特地为我举行了家庭晚宴,鼓励我进一步深入研究裕固族文化。他的教诲我至今铭记在心,不敢怠慢。  相似文献   

9.
蕾蕾 《中国民族》2007,(9):42-42
我是鄂温克族,但我的祖先们的民族成分很复杂,分属北方不同的少数民族。因为家庭原因,我从没有在民族地区生活过,对于民族的最初感受是在填各种报表的时候,别人看到我的名字,总会惊讶地问我:有“蕾”这个姓氏吗?好奇怪哦。虽然从小受的教育和大部分人一样,大学时学的是古代语言文学专业,但我还是感觉到了自己和大部分人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哐当”一声,铁门打开,死囚吴火兰拖着沉重的脚镣,一步一停地走出牢房。他心里明白,他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数小时后他将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  这是2001年6月22日,笔者凭借警察身份的便利条件,一大早便来到戒备森严的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看守所,对吴火兰进行一次最后的采访。以下便是吴火兰的自述,但愿能给人以警醒。“赌博把我引向歧途”  我今年29岁,家住通道县播阳镇龙吉村。因为是家中的独苗,父母把我视为掌上明珠,对我非常器重,培养我读书,指望我长大后有出息。  可是,我辜负了父母的一片好心。因…  相似文献   

11.
陈杰 《民族论坛》2009,(10):8-9
记得中学时代无比憧憬大学生活,而当踏上大学之路时,面对繁杂的社会,面对陌生的人群我知道将有着更多的狂风与骇浪等着自己去迎接。然而,一年的时光让我发现预科给予了我太多的幸福和欢愉。在这里,我告别了飞扬跋扈年少轻狂的往日,在这里我编织着自己浅蓝色的梦,抒写着自己如水的青春。  相似文献   

12.
心灵档案———次翁扎西日记摘抄1995年2月18日我有一个简单的理想,就是做一名新时代的雷锋。我只要有一点空隙,我就为他人做事。要积累一生,至少可以达到两年多。1995年2月23日我想,我的荣誉可以不要,但我以小变大。我要班集体的荣誉,我要连队的荣誉...  相似文献   

13.
《民族论坛》2005,(1):42-43
我生长在一个小小的盆地中,守着一盆白雪.一盆松涛,日子便波澜不兴地年复一年。我像一头懒懒的白熊,一季翻一下笨重的身体,其余的时间就只是含情脉脉,痴痴地望着那些我的主人与喜爱我的外乡人。  相似文献   

14.
几年前,我对甘肃省委党校关连吉教授、宁夏社会科学院马平二位先生谈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参加中国驻印军在印度、缅甸学习军事的事。二位先生都鼓励我把这段历史写出发表。我很高兴。但是,事隔50多年了,我那时所写的片断日记、收藏的零星军报和记载对日作战的两本书都丢失了。现在连这两本书的名字都想不起。我个人所经历的事,人名、地名、  相似文献   

15.
1994~2003年之间,我几乎每年都要在川西的阿坝州及北川等地住上一两个月,在此进行结合人类学与历史学的羌族田野调查。这次汶川大地震的灾区,汶川、北川、茂县、松潘等地,都是我过去曾多次造访的地方。这里,有我许多的朋友与回忆。因此,这两天我四处联系打探灾情,忧心如焚。于此之时,我只能提供一些自己所知的讯息,让人们多知道一些本地的情况,希望藉此能有助于救灾。  相似文献   

16.
陈亚丽 《民族论坛》2011,(11):62-63
我常常想,我为什么会写散文?但直到现在,也还是没有想明白。因此在这里,我也说不出什么高深的理论,更无法像各位博士、教授们那样,对自己的作品作出理性的分析或深刻的富含哲理的思考。我只能说出一些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  相似文献   

17.
利比亚印象     
历史上岁马帝国的北非行省包括利比业。2010年的12月和2012年的5月,我两次访问利比亚,利比亚首部的黎波里的旧城,让我留连不舍,让我魂牵梦绕.  相似文献   

18.
从盛传到淡忘杨进铨突然,不远处一个老太太摔倒了。我急忙过去扶起她来、她用惊异的眼光瞅了我半天,说:“中国”?我听懂了,她的意思是问我是不是中国人。我自豪地点点头。她马上话多了,叽哩咕噜地说了一大串,我在莫斯科呆了一年,半听半猜她的意思,是说我是干什么...  相似文献   

19.
施娟 《中国民族》2008,(9):75-76
“我叫沈利萍,是宁夏书画院的职业画家。像所有幸福的母亲一样,我也曾经有一个聪明、健康的孩子。从他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大起,我就对他寄予了无限的期望。然而,一场意外的灾难改变了我和全家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感遇二则     
友人送我两张照片,并嘱咐要写点什么。写点什么呢?那是今年初,我逗留吉首期间。友人邀我去乾州参观一位姓陈的朋友的家庭园圃。他极力推荐如何值得一览,但说实话,我仍兴致不高,心想:吉首的园林我也游过了,不过尔尔……但盛情难却,就成行了。一进门、我即惊讶莫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