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饮中八仙"的演化与李白为"翰林供奉"的时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索现存资料,知盛唐"饮中八仙"有两说:一无裴周南,一有裴周南,迄今仍没有为大家认同的解释。实际上,"饮中八仙"本来就不很固定,是盛唐俗传的结果,而人们乐道的长安会饮是不太可能的,李白开元、天宝间两入长安的史实也为"饮中八仙"的演化增一佐证。同时,"翰林供奉"与"翰林学士"分野于开元二十六年,及此年前后李白仍在长安为"翰林供奉"的史实表明:开元间李白确实到过长安,寓居时间在十年左右。准此,李白这段时间的作品就需要重新编年、重新研究,《新唐书.李白传》也需要修正。  相似文献   

2.
李白之创作与道士及上清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白深受道教的影响,前人虽然考虑到其歌词与道教或神仙思想之间的关系,但是没有指出过其直接的根据。从他的文学表现以及传记事实来看,可以说李白深受古上清经影响。他的道教背景又有一位叫做焦静真的女道士,而这位道士是司马承祯的后继者之一,也是唐玄宗妹妹玉真公主的师傅。这样一来,李白以及三个关键人物可以连系在一起从而解决关于李白入长安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李白涉岐考     
李白入长安,曾有涉岐之行。北宋曾巩在《李太白集后序》中详为之记:“明皇闻其名,召见,以为翰林供奉。倾之,不合,去,北抵赵、魏、燕、晋,西涉岐、邠,历商于,至洛阳,游梁最久。复之齐鲁,南游淮泗,再入吴,转徒金陵,上秋浦、寻阳。”很显然,曾氏把李白此行系于天宝三年离京之后、天宝十年北游塞垣归来之时。但是不少研究者认为曾氏所述有误,多不采纳。近来李从军同志关于李白三入长安的发现确证曾氏所述不误。李文认为:“李白在待诏翰林被放还山后,于天宝十一、二载间,又到过长安一次,‘西涉岐、邠’即在这个时期。这次即是李白的第三次西入长安”(详见《李白三入长安考》。此文收于《纪念李白逝世一二二○年及江油李白纪念  相似文献   

4.
李白几入长安问题仍是目前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本文拟就这个问题提出一点浅见,以证李白只有一次入长安。  相似文献   

5.
饮中八仙歌     
李白一斗①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②。天子呼③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注释①斗:量词,形容饮酒海量。②眠:睡觉,这里指醉卧。③呼:派。品一品1.李白与杜甫各有什么雅号?2.你知道杜甫赞赏李白作诗的名句吗?3.诗题为《饮中八仙歌》,以示豪放豁达,你能说出传说中的“八仙”的名字吗?导读杜甫32岁时与李白相识,当时李白已43岁,二人友情颇深。李白不仅饮酒海量,而且文思敏捷,才气横溢,杜甫对他十分敬佩与欣赏。诗中说李白刚饮了一斗酒,就能写出一百篇诗。且乐于过平常百姓的生活,喝了酒就醉倒在长安市上的酒楼里。皇上派船来接他也不肯上船,说…  相似文献   

6.
中国李白研究会前会长詹先生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集释集评》,由于“炒作”过火,自诩过高,以致名实不符。今以李白研究新成果—开元年间初入长安一事为例,揭示出该出内在矛盾与混乱,进行质疑  相似文献   

7.
李白和杜甫两位伟大诗人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杜甫所赠寄李白的诗篇,都是以诚挚的语言来表达敬佩的心情。这种意念,从少到老,都是始终不渝的。如杜甫在长安时期写过一首《春日忆李白》:  相似文献   

8.
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宫中行乐词》《梦游天姥吟留别》以丽辞书写所标示的谪仙追梦长安,始于行乐,终竟失乐的梦幻隐喻,成为其贵游身影与谪仙困境的重要前后对照示意图绘,可以视为诗仙李白长安追梦之旅及其情志焦虑的重要文学隐喻。也正是本文所尝试观照与诠释之论述旨趣所在。其中具体借由骈俪、声律、焦虑三者绾合又彼此互涉,从而映现诗仙李白供奉翰林文学侍从短暂生涯,并且深具行乐与失乐彼此互涉,又表里相应的"美丽与哀愁"贵游困境隐喻。  相似文献   

9.
日本学者武部利男,曾就李白的诗歌对于日本的影响说过这样的话:“李白的诗歌在一农带水的我国,古往今来历诵不衰。‘白发三千丈’和‘月色满长安’等诗句,即使没读过李白的诗的人也耳熟能详。在西洋和东洋的诗人中,最受日本人欢迎的诗人,大概就要算是李白了”。无独有偶,他所说的这种情况也适用于朝鲜。李白对朝鲜诗歌的影响。比起日本来,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要言之,李白曾经影响过朝鲜的一代诗风。  相似文献   

10.
李白继开元十八年一入长安之后,开元末又有一次长安之行。此行已有学者考在开元甘七年秋①,亦有拟在甘八年秋至甘九年秋者②,又有定其一入长安之年亦在计六年至甘八年春者③。显而易见,或混一入之年于再入之内,或辨二入之岁越三载之外。要皆持论未定,举证不足,难以令人首肯,须作系统考索。今据拙著本刊《李太白年谱笺征稿》:李白以开元甘七年九月再入长安,献赋不达,寓居半载,甘八年三月送“五噫出西京”矣。本文拟就李白入京前之行踪、在京时之活动、出京后之去向等节,胪陈如次。一、李白入京前之行踪开元计七年首春至仲夏,流…  相似文献   

11.
游仙在李白一生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多年来 ,人们于李白对神仙的态度究竟如何一直众说纷纭 ,在探讨其游仙原因时也多从外部因素着眼 ,而对其内因———李白个性所起的作用 ,却罕有论及。实际上 ,正是在时代社会和李白独特个性的合力作用下 ,形成了李白对游仙的既信且疑的矛盾复杂态度。李白后期游仙诗取得极大成就 ,其独特个性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中介作用 ;也正是由于其独具魅力的个性的作用 ,使得李白的游仙活动和游仙诗的创作均具有不可抹煞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白与谢安     
李白十分推崇谢安,诗文中出现次数很多,因为谢安适合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李白与谢安的气质相似,人生态度也有相似之处,生活理想也很相似。隐居待时、功成身退,是李白仰慕的政治理想;狂傲自负、志存高远、不慕荣华是李白钦佩谢安的另一方面。然而,谢安既有政治才能,又有得天独厚的社会环境和特殊地位,建立了盖世奇功。李白富有政治热情而无政治才能,也缺乏政治家的素质;政治理想没有实现,但不幸的经历却成就了世界级的诗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建国 5 0年来的李白研究进行回顾与反思 ,可以看到 5 0年来李白研究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又走了不少弯路。李白研究的发展可以说是唐诗研究的一个缩影。它经过了建国初期—文革—改革开放一个“之”字形的曲折道路 ,最后发展至健康繁荣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两入长安"之说虽已基本确立,但仍然争论未休.造成这种局面,除了史料欠缺这一主因外,与考据中陷入多重"误区"也有很大的关系.这表现在或随意理解史料,以主观臆断代替客观分析;或孤立地看待材料,以偏概全,一叶障目,不及其余;还有的不守考据之规则,随意使用未经证实的材料.这是李白研究界存在的学风问题的反映.因此应该建立学术规范,以确保在"对话"的环境中推进李白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5.
《大鹏赋》是李白超越有限的精神图腾,他在大鹏的现象中寄寓了自己的自由理想。这篇赋受庄子《逍遥游》的影响明显。但二者又有很大的不同:一为哲学论文,一为文学作品;大鹏不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为李白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6.
李白与苏轼具有相似的性灵与气质,故其皆追求“自然”的审美风格。然李白之“自然”是由其浓烈饱满之情凝聚而成,是“清水出芙蓉”,具有朝气、生命之美;苏轼之“自然”乃“虽物赋形之流水”,蕴含了旷达、超然的生命智慧,充满知性理趣,具有澄澈空明、平淡流转之美。  相似文献   

17.
李白乐府名篇《上云乐》是否含有景教意蕴,学术界颇有争论。揆诸文本并结合葛洪《太清金液神丹经》、西安所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敦煌景教文献与开封犹太人碑刻等相关文献中的旁证,可知"道"与"大道"可指异教法门,"元气"为景教士借用之道教术语,女娲、盘古之名为西方神灵的音译或意译,而李白的身世决定他接触景教士的机会极多,故而可推定本作品应当为景教歌辞,应作于唐玄宗或唐肃宗时期。  相似文献   

18.
李贺诗歌构思奇妙 ,意象丰富 ,用字考究 ,善用通感。作者转益多师 ,广泛地汲取屈原、汉魏六朝乐府、齐梁宫体诗、李白、韩愈等多方面的艺术营养。李贺不仅生前即赢得众多诗人的喜爱、学习与效仿 ,而且身后对宋诗、宋词与金元诗歌创作影响很大 ,明清甚至当代 ,学李贺者亦不乏其人。  相似文献   

19.
李白写实文学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写实的文学思想源于史学的"实录"精神,表现为对真实性的追求,对写实的作风和技巧的追求,其在作品中的体现又因文体不同而有异,散文举例证实,画赞返实入虚,诗歌似虚而实。它是对李白浪漫主义文学思想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