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八一年,在第三期《河北大学学报》上发表了我写的《关于“差异”问题的探讨》一文,有的同志提出不同意见,这很好,这对问题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了,现把我的不同看法写出来,与同志们商量。  相似文献   

2.
拜读了关辰同志《对“狂人”形象的再探索》(《四平师院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三期),很受教益,其中有不少真知灼见,值得学习。但是,对有些问题,特别是对“狂人”这一形象的认识,我不敢苟同。现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提出一点看法,与关辰同志商榷,并就正于其他同志。  相似文献   

3.
田源同志的《论社会必要劳动范畴》(载《郑州大学学报》1982年第三期),对拙文《商品供求关系能否影响商品价值量》(载《郑州大学学报》1982年第一期)提出了不同意见,这些意见对我有启发。为了使讨论问题深入一步,本文拟就田文的不同意见,再谈一下“商品供求关系对商品价值量影响”的有关几个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鲁迅研究》一九八○年第一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编印)复印了《南充师院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二期发表的汪泽树同志的《症结在哪里——<记念刘和珍君>中一个句子的理解问题》,对于“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这个句子,汪泽树同志提出的某些看法是可  相似文献   

5.
一点疑义     
读了开封师院学报上管金麟同志《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七七年第五期)一文后,受益非浅,启发很大。但对有的诗句的理解,与管金麟同志有分岐。现提出拙见,以供研讨。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这句诗应该如何理解好呢?据管金麟同志文中分析说,“‘太阳’指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这就是说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永远和  相似文献   

6.
自从去年四月十三日孙克复、关捷二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应该正确评价刘步蟾》一文后,董蔡时同志在去年第一期《江苏师院学报》上写了题为《也论应该正确评价刘步蟾》的文章,表示了不同意见。最近,孙、关二同志又在今年《辽宁大学学报》第一期上撰文《再论应该正确评价刘步蟾——兼答董蔡时同志》,文章说;“刘步蟾是否违反军令,擅改舰队阵形问题,是正确评价刘步蟾的关键。”这个意见是很对  相似文献   

7.
《锦州师院学报》(哲社版)一九八一年第四期,有宋学知同志大作《“鲁迅杂文”各称考》,多处涉及到我的短文《谈谈鲁迅的“杂文”概念》(载《华中师院学报》1980年第二期)。为了使讨论进一步展开,我愿意再谈几点想法与宋同志商榷。我写这篇短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鲁迅杂文的教学问题。什么是“杂文”,什么是“鲁迅杂文”,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呢?言人人殊,实在不好把握。自己从事教学工作,接触到更多的资料和实际之后,觉得问题更为突出。不解决这个问题,鲁迅杂文的教学,尤其是关于其艺术形式的教学是很难深入的。因此,便在一九七七年上半年写成了《谈谈鲁迅的“杂文”概念》一文。  相似文献   

8.
《山东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去年第五期上发表了韩立群同志的《关于小说<故乡>的几个问题》,对我很有启发,不过,关于《故乡》主题思想的几个基本观点,我却不敢苟同。现把个人的看法提出来,希望能展开讨论,自己也受到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仇振中同志在《谈<子鱼论战>中的“大司马固谏”》(载《山东师院学报》七八年第六期,下简称仇文)中认为,《春秋左传集解》第二册把“大司马固”注为“大司马固,庄公之孙公孙固也”“是不当的。”为了否定《集解》的注释(晋杜预注),仇文列举了四点理由。对此,我们持有不同意见,队为杜注是可信的,提出来与仇振中同志商榷,并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10.
《山东师大学报》先后发表了韩振峰,李进二同志的文章,对“人类的认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的命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两篇文章对绝对真理的理解是有所不同的。对他们的观点,本人不敢苟同,在此也就绝对真理问题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对绝对真理的问题,学术界普遍认为,绝对真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也同样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同时有的论者又把真理的绝对性和绝对真理不加区分,甚至在一些地方混为一谈。从而使人们对“无数相对真  相似文献   

11.
《吉林师院学报》(哲社版)一九八四年第二期转载的高振远同志的《谈谈写作教学改革的设想》一文,对当前高等院校的写作教学提出的改革意见,值得重视。我同意以《写作文选》作为写作课的主要教材,从各类学校不同的教学目的出发编写《写作文  相似文献   

12.
《山东师大学报》八四年第四期刊载的汤安中同志《怎样理解潜在的过剩人口》一文,对如何理解潜在的过剩人口提出了一些观点。我认为,这些观点有不尽妥善之处,现简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汤安中同志。一、一要正确理解相对过剩人口和潜在过剩人口的异同。汤安中同志认为,潜在的过  相似文献   

13.
周桂钿同志的《略论汉代宇宙观种种》(载《郑州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对拙文《两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载《郑州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提出了商榷意见,主要是不同意我们对《淮南子》和王充的看法。本文拟就周文商榷的问题再谈谈自己的观点,以进一步就教于周桂钿同志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4.
在《意识能动性刍议》(载《山东师大学报》1986年第2期。以下简称《刍议》)一文中,我认为“能动地反映世界”不是意识的能动性。倪志昂和隋军同志在《能动反映世界不是意识的能动性吗?》(载《山东师大学报》1987年第6期。以下简称“倪文”)一文中,对拙作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细读“倪文”,觉得其中不乏合理之处,但所提出的一些主要反对意见似难以成立。笔者就此谈点粗浅的认识,以就教于倪志昂和隋军同志。  相似文献   

15.
肖焜焘同志在《谈谈辩证法的“核心”问题》(以下简称肖文)中提出了许多新颖见解,特别是断言:“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否定的否定或对立的统一学说。” (《长沙水电师院学报》1988年第3期第4页,以下凡出自该文的引文只注明页码)我读后非常高兴,因为有了知音。不过我的观点更进一步,认为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应是“一分为三”。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写道:“理性……安置自己,把自己跟自己对置起来,自相结合——安  相似文献   

16.
目前,理论界对经济实体的认识仍没取得一致的意见。尽管许多同志在文章中频繁地使用这个词,但列其深刻的内涵并未得到透彻的理解。《山东师大学报》八五年第一期发表了陈述君同志的文章《怎样理解“经济实体”?》,读后颇受教益。但文中也出现了一大疏漏,即对公司经济实体的理解没有进行很深的论及。笔者拟就这个问题从质和量的规定性两个方面对该文进行补充,请陈述君同志指正。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作家,同时在如何评价问题上,又是一个自来争论较多、分歧意见较大的作家。究竟应当怎样评价,仍然是个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开封师院学报》一九七七年第六期刊载高文、何法周两位同志写的一篇《试论陶渊明的政治倾向》(以下简称《倾向》)对陶渊明的政治倾向作了论述。这里也想谈谈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对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动趋势存在着争论。有的同志认为是“略有提高,基本稳定,有时下降”,有的认为是“越来越缓慢”。这些看法不仅涉及到现实情况,而且涉及到对资本有机构成含义的理解和计算方法。对此,本文拟结合日本的具体情况发表一些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木兰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代民歌,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一篇“传统课文”,但它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却有种种不同的看法。《开封师院学报》近来先后发表了林春分同志的《论<木兰诗>的主题思想》和任崇岳同志的《<木兰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两篇文章,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这是有必要的。“疑义相与析”。经过讨论,大家各抒已见,以期对疑难之处,求得正确的理解。这对教学有益处。虽然在教授《木兰诗》时不一定非讲它的主题思想不可,但作为教师,心里总得有个谱才好。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写于一九二五年一月的散文诗《雪》,现已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对它的主题应如何理解,还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一种意见认为:“作者通过描绘‘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两幅雪景,抒写了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读鲁迅散文《〈雪〉》,一九七九年第二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并批评李何林同志的意见,认为李何林同志关于《雪》于情景之外“还有所象征”的说法是与作品实际有很大距离的.(李何林同志的意见可参看陕西人民出版社《鲁迅〈野草〉》注解)对此,我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