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友 《人才瞭望》2014,(6):82-82
清末,张之洞督军湖北,有个穷书生不满当时贪官污吏的作威作福,想找个机会骂一骂,出出怨气。于是,写了一条上联,寄给张之洞,要张对下联。其联云:之字路偏要你走,张之洞及其幕僚看后,冥思苦想多日,仍无法对出,最后不得不求教于那位穷书生。书生寄来的下联竟是明明白白嘲笑他的:洞中怪且奈我何。  相似文献   

2.
胡琴 《人才瞭望》2016,(6):204-204
张之洞作为清朝晚期政坛上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一身成就无数,也饱受争议。世人提到张之洞,评价褒贬不一,大多数人看到的是张之洞一生的政治成就,但张之洞的教育思想在许多史学家的眼中容易被忽视。基于此,从张之洞教育思想的表现以及评价来论述张之洞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3.
1996年即将在中国召开的国际宇航联(IAF)大会倍受瞩目,因为这是中国路身于世界航天大国之后,克服了种种阻挠第一次以东道主的身份承接这一重要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期间,新当选的国际宇航联副主席梁思礼亦为人广泛关注,因为他是中国杰出的航天专家,同时因为他是中国第一代改革宗师梁启超的儿子。他在梁家9个儿女中排行老九,梁启超在与之仅有5年的父子生涯中一直亲明地称之为“老B。打。已过古稀之年的梁思礼,事业有成,名扬海内外,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土、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他的业绩多有记载。那么,做为梁…  相似文献   

4.
张之洞非常会做官,不仅会做,简直是有天分。晚清有人说张之洞有学无术,袁世凯不学有术,岑春煊不学无术。其实,张之洞有学也有术,而且其术道还挺深。同光之际,清流是朝廷的一景,人称"青牛",经常激浊扬清,讥讽时政,抨击权要,  相似文献   

5.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生前人多以南皮、广雅、香帅相称,死后谥号张文襄公.他13岁中秀才,16岁中顺天府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26岁中会试第三名进士(探花).随后,长期就任于翰林院等闲职衙门(其间外放湖北学政与四川学政).1882年初,46岁的张之洞出任山西巡抚.这是张之洞为官历程中的一个转折点,从此开始了他的长达20余年封疆大吏的政治生涯.他先后担任了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并两次署理两江总督.这期间,张之洞举办了大量的洋务活动,成为后期洋务派的领袖.1907年,古稀之年的张之洞进京入阁拜相,领军机大臣和内阁大学士,登上仕途的最高峰.两年之后,张之洞病逝,从而成就了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坐标.  相似文献   

6.
方莉 《人才瞭望》2013,(3):66-67
晚清时期,整个中国社会陷入了全面危机。危难之际,张之洞竭力选拔、培养、荐举和使用人才,以求通过人才达到拯救危机的目的。分析和研究张之洞的人才观,我们能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张之洞生于风云变幻、国难当头的时代,虽然一生官运亨通,但仍然忧国忧民。为了摆脱各种危机,实现强国富民,他做出了艰辛的努力。其中,培养、选拔、荐举和使用人才是他这种努力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  相似文献   

7.
诙谐的联语     
梁启超是近代著名学者.小时候,梁启超聪明伶俐,苦读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功底. 七岁那年,有一天,梁启超在家里写字,爸爸的朋友来家里做客.梁启超很有礼貌地将这位叔叔请到堂屋里,忙沏了一壶茶.那位叔叔听说梁启超才华横溢,便想考考他,随口吟道:  相似文献   

8.
平利 《人才瞭望》2017,(14):29-30
张之洞作为清朝末年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及教育活动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教育思想既有注重中国传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面,又有着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在张之洞诞辰180周年之际,研究探讨张之洞的人才培养观,对于当代高校创新办学理念,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启示,对当代高校的建设与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读晚清名臣张之洞的生平经历时,看到一段介绍:1879年(光绪五年),张之洞补国子监司业,补授詹事府左春坊中允,转司经局洗马.读到这里,不经心生疑窦,洗马到底是个什么官呢?其实,洗马是执掌图籍的文官,官级为三品,俸禄为六百石(一石相当于一百二十斤,六百石就是七万两千斤).  相似文献   

10.
李端 《人才瞭望》2012,(12):102-102
张之洞是一位非常难得的有远见卓识的人,他在官场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和发展,是清末著名的政治家、洋务运动的后殿。可以说,张之洞凭借着超强的长远眼光和开明的思想,为近代的思想意识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在那个政治动荡、险恶非常的清末政治官场上,光是清政府内部的矛盾,即慈禧太后与光绪之间的矛盾就闹得整个朝廷分为两大派别,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之后,梁启超不再过问政事,在家潜心钻研学术,著书立说。他经常把自己关在书房里,通宵达旦地写作,生活没有规律,再加上烟酒过度,身体健康渐渐恶化,最后发展到小便带血。他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只要小便时闭着眼睛不看,便什么事都没有了,我觉得殊无理会之必要。”梁启超当时并不知道,小便带血,其实就是尿毒症的症状!  相似文献   

12.
张之洞是晚清一位颇具影响力的风云人物,他既是晚清的四大名臣之一,同时又是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活动家。由于深受儒家学说"人治"思想的影响以及出于解决时代  相似文献   

13.
刘亮 《人才瞭望》2014,(3):37-37
梁启超“离卷估分” 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一个研究先秦文化的学生期末考试仅得了50分,该生郁闷不已,就前去询问,梁启超说:“你的试卷我根本没看,一来浪费时间,二来对我也没帮助。你回家复习一下吧,开学来补考就是。”开学后,梁启超在该生的补考卷上打了100分,该生又疑惑不解,梁说:“你的试卷我还是没看,经过一个假期的复习。相信你一定考得很好,我还看它干啥?”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和陈独秀分别是中国戊戌启蒙思潮和五四启蒙思潮的代表人物,虽然两者处于不同启蒙阶段,但他们都以国民性改造作为中国启蒙运动的实现手段。通过对比梁启超和陈独秀国民性改造思想,可以发现两者思想都包含群的观点、力的观点和人的观点三大核心思想,反映出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建立民族国家与实现人的自由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15.
公羊传经,司马说史;白虎论德,雕龙文心。这是广州"学海堂"上的一副楹联。战国齐人公羊高注《春秋》而有《公羊传》,西汉司马迁著"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史记》,东汉班固作《白虎通德论》,南朝梁刘勰撰《文心雕龙》。这些鸿篇巨制,脸炙人口,传诵千古,以此入联与"学海堂"名副其实。而且联语中嵌进羊、马、虎、龙四种生肖,真可谓:羊欢马叫,龙吟虎啸;生机勃勃,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16.
古代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公开考试选拔官员的政治制度,自隋朝开创到清朝末期废除,绵延1300余年。古代科举制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隋朝初制,唐朝完备,宋朝发展,明朝鼎盛,清朝衰败。1903年,袁世凯、张之洞上书请罢废科举,清政府当年举行了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同时宣布自1906年始所有级别的科举考试一律停止。自此,科举制寿终正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如何巩固已经获得的权力,是一门大有讲究的学问。一旦登上权力顶峰却不知守权、固权之术的话,就很可能爬得越高而摔得越重,尤其在封建专制时代,甚至连性命都难以保全。古往今来,由一介布衣登上权力高峰的人并不少见。但是能够以高超的技巧巩固自己权力和地位的人相对却少得多,而张之洞则正是这少数人当中的佼佼者。 身处权力场的张之洞深谙固权之道——寻找强有力的靠山掌握高层动向:并且自练内功,从军事上谋求自强……  相似文献   

18.
6月的广州,骄阳似火,酷暑难耐。但是,1922年6月的广州,更令人难以忍耐的是紧张的政治气氛。这些天来,广州阴霾满天,空气里似乎充满着令人窒息的火药味,只要有一点火星就会引起猛烈的爆炸。市面上,军事调动频繁,从黄埔到白云山、越秀山,从西关到东堤,身穿黄色军装的陈炯明部队随处可见。陈炯明表面上隐居在惠州西湖百花洲,暗中却积极筹划着一场欲置孙中山于死地的叛乱。由他的亲信  相似文献   

19.
咏物联,在于托物言志.通过咏物表意言情,提示哲理,具有理趣美. 未沸扬时原腆静; 大跌落后转从容. 这是一副"瀑布"联.从山间流淌、岩前跌落到汇入清潭,瀑布经历了平缓、湍急、跌落再到宁静的过程."腆静""从容"是人所特有的情感,撰联者借以描摹瀑布形成前后的水流状态,移情于物,生动传神.  相似文献   

20.
蔡建文 《人才瞭望》2016,(17):86-86
晚清名臣张之洞,之所以能在险恶的局势中脱颖而出,励精图治,功垂青史,其为官之道,为时人所誉,为史家所赞,值得后世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