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悟年龄     
许金达 《老友》2012,(2):1-1
日前,我去拜访一位久违的朋友。年近知天命的他对岁月的蹉跎流露出无限的感慨。他说,童年时的许多趣事仿佛发生在昨天,蓦然回首,岁月已把生命之树的年轮雕刻得密密匝匝。他还说:“人生在世80岁也不算太短,但即便能活到80岁,那么我的生命已经过去了一大半。”谈吐间,一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惆怅总是萦绕在我俩的周围。  相似文献   

2.
父亲一生为人忠厚、谦和、坦诚,结交朋友甚多,朋友多故事就多. 那一年,有一位朋友从东北来京办事,由于我家离火车站较近,因此一下火车,就先奔我家,一来顺便探望父亲,二来为了行路办事方便,把行李暂寄我家.那时我们兄弟姊妹六人,父母工资较低,生活十分艰难.父亲是要脸面的人,他总是想方设法热情地接待朋友,略备便餐再加薄酒一杯算是为朋友接风.父亲的朋友也时常带些东北土特产来,正好是我和弟弟妹妹打牙祭的好机会.父亲的朋友来访是我们儿时的一件乐事.那天父亲的朋友办完事已是下午五点多钟,父亲留他吃完饭,他说还要赶火车去南京,父亲说:"既然如此,我也不强留,你把包裹检查一下."只见父亲的朋友乐呵呵地说:"哎呀!大哥,我还信不着你么?"父亲坚持说:"亲是亲财是财,人财两清,免生误会."他不情愿地打开了包裹检查了一下,忽然咂了一下舌,父亲忙问:"少东西了吗?"朋友说:"没少什么……"说完匆匆把包裹重新整理好.父亲送走客人后把我和弟弟妹妹叫到屋内问我们动没动过客人的包裹,我们异口同声地说:"没动过."父亲神情严肃地说:"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咱人穷志可不穷,千万不可做出对不起朋友的事!"  相似文献   

3.
《北方人》2008,(Z1)
过生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廖小白很严肃地告诉我。我笑着对他说,是很好,因为可以收到很多礼物。在我十几岁的世界里,廖小白是我最好的朋友,于是在16岁生日的时候,我请他来帮忙。在快乐的聚会之后,年轻的身体开始被偷偷品尝的酒精驯服。其实我们只是喝了一点点含酒精的饮料,但一个个都已经头晕眼花了。我指着一大堆的礼物说,小白,帮我扛回去。于是他就帮我扛回去了。我们关系太好了,住得太近,是邻居。谁让他还小我一岁?小一岁,就低了一个年级,就是学弟。  相似文献   

4.
《北方人》2006,(4)
现代人好像特别喜欢一个词——郁闷。有一天,听见一位中年朋友也大喊郁闷,便问他,你们喊的郁闷是什么情绪呀?他说:直译,就是忧郁、烦闷。我说我可知你底,你其实并不忧郁呀?他笑了笑不好意思地说:忧郁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装饰了。嘿,太奇怪了!令人忌讳的忧郁竟然成了一种装饰!这词时髦哩!朋友说。他还加了一句:与时俱进呗,跟着年轻人的感觉走。  相似文献   

5.
归来兮,诚信     
几天前,一个多年不见的同学突然造访。见了他我怦然心动,喜上眉梢,我以为他是来还钱的。他借我的一万多块钱,成了太太和我许久的不愉快话题。没想到他竟然又是来借钱的,并满腹牢骚,历数众亲友的不仁不义,我按捺心头的不快告诉他,为何他落到如此处境,因为他已经借遍所能伸手的每一个人,至今却没有还人一分钱,甚至没有丝毫还钱的意念,因此,在大家心中他已经完全丧失“信用”。我对他说,人逢困难,都需要朋友援手;朋友是什么?朋友好比一座森林,需要时可去砍伐,但也别忘了补栽补种,浇水施肥,否则只顾一味地砍伐,最后只剩下一片光秃,不仅再也找不…  相似文献   

6.
大卫名叫张程茗,别看今年才10岁,可已经有5年的演艺生涯啦.大卫的妈妈说:"那时候大卫还挺小的,朋友说有个活动,问我想不想让孩子过去玩.当时我想着那就去玩玩吧.没想到,孩子表演得还挺不错.我觉得孩子有点这方面的天分,从此就开始给他创造机会,让他可以得到锻炼."就这样,大卫走进了娱乐圈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举债看世界     
什么人最可恶?当然是借钱不还的人。借钱的时候他像孙子,你去讨债,他就成了爷。几个朋友闲聊,扯起了借债与讨债的话题,越说越激动。舒伟一直闭口不言,待大家说得差不多了,他才不紧不慢地开了口:我跟大家说一件事儿吧----  相似文献   

8.
一次别离     
去年11月份的一天,接到爸爸的电话,说奶奶去世了,让我第二天务必赶回家见奶奶最后一面. 到家后,看到两个月前还跟我絮叨过年要带个男朋友回来的奶奶静静躺在冰棺里,我一下子绷不住,大哭了起来.祭拜过奶奶后,我去里屋看爷爷,他是个快100岁的精神矍铄的老人,此刻安静地躺在床上,一言不发. “爷爷……”我拉着他的手,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傻孩子,哭什么?爷爷活得太久了,对生老病死都看得很开,何况你奶奶的病……爷爷和你爸爸、伯伯也照顾得累了,她是想让我们休息呢……”爷爷看不出伤心,眯着眼对我说,倒像是在安慰我.  相似文献   

9.
最美的相遇     
文冬 《百姓生活》2008,(9):23-23
有个朋友从丽江回来,我给他接风,找了几个好友同去,他们之间并不认识。远道归来的朋友一边喝酒,一边饶有兴趣地给大家讲大理古镇、玉龙雪山,还有神秘的泸沽湖。有人说,听说丽江艳遇多,不如讲一个来听听。朋友一乐,说还真有。  相似文献   

10.
举债看世界     
方冠晴 《社区》2009,(14):62-63
什么人最可恶?当然是借钱不还的人。借钱的时候他像孙子.你去讨债,他就成了爷。几个朋友闲聊,扯起了借债与讨债的话题,越说越激动。舒伟一直闭口不言,待大家说得差不多了,他才不紧不慢地开了口:我跟大家说一件事儿吧——  相似文献   

11.
孙金栋 《社区》2004,(9):52-52
朋友一再告诫我,在国外说中文时不要乱说话。我问为什么?他说有好几次遇上了懂中文的外国人。有一回,他和朋友在麦当劳吃东西聊天,正说到兴头上,旁边有位德国先生在边上插了一句说:“我看过一本书,知道这件事。”朋友当时愣了好几秒钟才回过神来。朋友的两个同事到法王莹国工作  相似文献   

12.
周立波 《可乐》2010,(11):52-52
最近,一个朋友开始炒股票,600万元开了个户。 我说:“哇,你手脚很大嘛,一下子就600万。那你现在炒了多少?” 他说:“哥现在一分钱也没动过!” 我说:“你炒股怎么一分钱都不动的啦?”  相似文献   

13.
有个律师朋友也在学校里兼课,他常会找一些学生来做研究助理。有几个年轻助理,跟着他两三年,我们也就认识了。其中有个叫做阿雅的女孩,我头一次见到她,她捧着好多档案匣,像表演特技似的,从楼梯上下来,一脸都是笑,嘴又甜,律师朋友对我说:"阿雅人很乖的。"  相似文献   

14.
陈声波 《老友》2009,(12):52-52
有一天,一位朋友打电话对我说,他手臂、腹部及腰部长了好几个包块。几年来,每个包块都有所长大,而且个数也在增多。现在全身一共有13个大小不等的包块。听了他的诉说,我约他来医院门诊检查。我告诉  相似文献   

15.
我和赵俪生老先生交往二十多年了.论年龄,他长我16岁;论学问,更差好几截儿;论辈分,他和先师景芳先生是朋友.无论从哪个角度说,赵老都是我的老师一辈.我却和赵老成了朋友,而且是知心朋友.这有两个原因,一是赵老谦虚,再是先师景芳先生和赵老是好朋友.可以说,二老的友谊自然由我继承过来.逐渐赵老跟景老的通信,就转变为我跟赵老的通信.  相似文献   

16.
梦雨 《女人世界》2006,(7):80-81
记得十多年前,我大学毕业分配到郊区一所中学任教。那时,刚满20岁的我还像个小姑娘似的很害羞。2年以后,我遇到了与我同龄的他——我现在的丈夫,那时的他还是一个大学生,经常来校找我,固执地要和我“谈朋友”。当时,一些亲朋戚友也为我介绍了几位对象,我拿不定主意。隔壁的一位阿姨看出了我的心思,询问了一些情况后说:“我看,经常来找你的这个大学生虽然出身农村,但人长得高大英俊,身体也强壮,这一点对今后的夫妻生活是很重要的。我结了两次婚,这方面深有体会……”没听她说完,我的脸已是绯红了。不过现在想起来还得好好感谢那位阿姨的良言开导。  相似文献   

17.
有个朋友给我们讲故事,他讲得一波三折,我听得惊心动魄,几乎要陪他落一番泪,虽然他并没这个意向。他说当他看见那块玉时,心脏几乎要从胸腔里跳出来,但只一瞬间他又装得若无其事,好像根本没看见这么个宝  相似文献   

18.
我看浩然     
去岁秋,省里文学朋友晤聚。程君见到我,一把握住我的手说抱歉。我愕然。他说某报近期将发他一篇评论浩然作品的文章。因他知道我与浩然有段不平常的文学因缘。程君的真挚令我感动,我说:"正常的文学批评,浩然本人也会欢迎的,我更不会介意。"岁末,我从北京回来,另一位朋友打电话问我,此行京华访问了谁。我告知访问了谁,谁,最后说还看了浩然。朋友听了即说"浩然有什么好看的?"我听后心中很不是滋味:"老兄认  相似文献   

19.
蒋纹 《社区》2005,(9):54-55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如今,人们择偶的方式五花八门,多种多样,而这位磨刀匠的奇特征婚经历,还是让我闻所未闻。征婚:挂牌子大胆表白走进四川成都茶店子农贸市场,我远远地看到,一个人正骑着三轮车迎面而来,而挂在车前的那个大纸牌分外显眼。走近仔细一看,原来上面写的居然是征婚启事。周围的人看见我吃惊的样子,便说:你不知道吧,他就是沿街征婚的磨刀匠贺顺民。近段时间,贺师傅的磨刀生意不错,每天都把他忙得腰酸臂疼,回家后人疲惫得连饭也不想做。于是他思忖着:等过了年,干脆找个老婆来煮饭,省得自己在外面忙碌辛苦了一天,回来还得操…  相似文献   

20.
李耿源 《今日南国》2007,(20):73-73
以前的同事小陈,最近老打电话向我诉苦,说我从原单位跳槽后,科室的重活累活都是他干,科长还成天挑他的毛病。小陈认为科长在压他,怕他干出成绩威胁科长之位。那天路上遇到小陈,他又拦住我说:"我实在受够科长了,我一年到头累死累活,他只会在那指手画脚,今年单位评先进竟然是他而不是我。你说,我哪点不如他?在这儿干没前途,我要辞职!"小陈越说火气越大,我赶忙给他降温:"要辞职,也得等你先找到个好单位呀。其实,这单位挺好,待遇不错,又能发挥你的专长。而且,在任何单位,都有人际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